上一讲提到,太上皇朱祁镇从瓦剌大营回来后,就被关进南宫。七年以后,他发动“南宫复辟”,又夺回了皇位。那么,南宫复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讲:由南宫发起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人的皇位之争。
明朝北京皇宫之外,在皇朝里还有三组皇家宫院,就是南宫、西宫和豹房。西宫和豹房,都在紫禁城以西,南宫在紫禁城的东南。这三组皇家宫院,都曾发生过以皇帝为主角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在《故宫六百年》系列课程中,会逐一讲述。今天重点讲发生在南宫的故事。
南宫在什么地方?南宫在今北京南池子以东、南河沿大街以西的地带,因位于皇宫东侧偏南,所以称为南宫。南宫是一个独立的宫廷院落,有前殿后殿,外有高墙环绕。这座南宫,明朝曾软禁过太上皇朱祁镇,清朝初年多尔衮曾把这里作为睿亲王王府,但他身后遭顺治帝焚尸扬灰,所以被人们认为很不吉利,谁也不愿意去住。后来改为庙宇,名为普度寺。今天还有殿宇遗存,附近为菖蒲河公园。
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南宫复辟,既有深层原因,也有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是当时有两个“太阳”:一个是景泰帝朱祁钰,另一个是太上皇朱祁镇,他们兄弟俩,年龄相差不到一岁。他们兄弟矛盾的焦点是皇位。景泰帝将太上皇软禁在南宫,派兵驻守,正旦、生日,不许朝贺,形同囚犯。太上皇起码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饭食从窗户送进,经常没有饭吃。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南宫的城墙加高,伐去城边大树,宫门紧锁,还灌了铅,即使有钥匙也开不了门。
朝廷有两个所谓的“太阳”——太上皇帝朱祁镇和当今皇上朱祁钰,大臣便分成两派势力。景泰帝不予重用的,原忠于太上皇帝的,或者有野心的大臣,便站在太上皇一边,同气相投,秘密谋划,寻找机会,发动政变,太上皇复了位,自己也能跟着升官。
南宫复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废立皇太子的事。太上皇的长子朱见深在土木之变后被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景泰帝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出京就藩,也就是离开北京去外地当藩王。景泰帝只有一个儿子朱见济,他要立见济为皇太子。但是,立了新太子朱见济之后,新太子在第二年就死了。那么,再立谁呢?有人主张再立原来被废的皇太子沂王朱见深。可是,提出这种意见的大臣被景泰帝下到诏狱,残酷折磨。立太子之事悬而未决,景泰帝自己又患病,不能上朝,这就为太上皇南宫复辟提供了时机和条件。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四日夜,司礼监太监曹吉祥、文臣副都御史徐有贞、武官都督张軏(yuè,音月)和武将石亨等,会聚在徐有贞家,秘密谋划迎接太上皇复位。徐有贞说:必须让太上皇知道我们的意思。石亨、张軏说:一天前已经秘密奏达。他们又让太监曹吉祥入宫,把计划告诉了太上皇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孙太后处于私心,极力支持,因为如果太上皇复辟,他的孙子就可以立为皇太子,自己就可能将来做太皇太后。
十五日,景泰帝朱祁钰生病,免去文武百官朝贺。他实际上已经病了三天不上朝了。
十六日夜,几个人又在徐有贞家聚会。徐有贞登上屋顶观看天象,说:机会就在今天晚上,不可失去这个机会!这时恰好边防吃紧,以此为名,兵入大内,谁敢阻拦!于是,决定当天夜里行动。徐有贞焚香祝天,与家人诀别,说:事成,社稷之利;不成,门户之祸。又说:“归,人;不归,鬼矣!”——我回来,就是人;不回来,就成鬼了!
石亨掌管宫门锁钥,当夜约凌晨两点左右,他打开长安门,进兵千人。入门后,立即关门。另一股兵,则赶到南宫。南宫大门紧锁,叩门不应。徐有贞命数十人举起大木头撞门,又令勇士翻墙进入,里应外合,打开南宫大门。石亨、张軏等进入南宫。太上皇掌灯出来,问是怎么回事,徐有贞等俯身跪倒,请登大位,于是喊着请太上皇登上轿子。兵士又害怕又紧张,轿子都抬不起来。众人把太上皇推上轿子,出了南宫。到了东华门,守门不让进。太上皇说:“朕太上皇帝也!”于是开门进入,直接到了奉天门(太和门)。这时,皇帝宝座还在大殿一角,众人搬到正中,太上皇坐上宝座,鸣钟击鼓,打开大门。
十七日早晨,百官进宫,等待景泰帝视朝。徐有贞出列,跟众官说:“太上皇帝复位了!”接着就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其他官员也都跟着跪拜。就这样,太上皇朱祁镇夺回了皇位,改年号天顺,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废景泰帝为郕王。七天后,被废的郕王朱祁钰死去,葬于西山。
徐有贞因拥立有功,当天就进入内阁,第二天加兵部尚书,后来又兼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在官员行列中被抓下狱。什么理由呢?徐有贞向天顺帝奏道:“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罪名是于谦打算迎藩王进京,继承景泰帝朱祁钰的皇位。王文不服,争辩。于谦笑着说:辩什么?他们不讲事实有无,就是要我们死罢了!新复辟的天顺帝命将于谦和王文等斩首,妻子戍边。
南宫复辟,是一场争夺皇位的宫廷斗争,给后人什么启示呢?
天顺帝的错误在于杀害保卫江山社稷、生民百姓的大功臣——于谦和王文。
而景泰帝的错误在于举措失度,其主要原因是一个“贪”字。景泰帝虽在危难关头对稳定明朝统治做出贡献,但贪恋皇位,以致在对待太上皇和皇太子的处理上,出现错误。
对待太上皇,应当只有两条:留,则敬之以礼;否,则祭之以鬼。既不敬,又不祭,自招祸,天难救。
对待太子废立的大事,废侄子朱见深,立儿子朱见济,这属于情有可原。但儿子死了,自己重病在身,又没有其他儿子,还迟迟不让原太子复立,造成人心涣散,逼太上皇孤注一掷。这就是景泰帝犹豫不决的重大失误了。
重新夺到皇位的天顺帝朱祁镇,毕竟遭过大灾难,见过大世面,受过大辱,吃过大苦,是经过严酷磨炼的人。他在最后七年间,做了几件有“功德之事”。
第一,恢复他父亲宣德帝废后胡氏的皇后名位,并上尊谥。
第二,建文帝次子朱文圭,朱棣攻占南京时只有两岁,在凤阳高墙中被幽禁竟达55年。明英宗下令释放朱文圭,在凤阳建造房屋、安排侍者,让他自由居住。
第三,临终时废除妃嫔殉葬制度。明朝皇帝死后妃嫔殉葬,从太祖朱元璋开始,经永乐、洪熙、宣德共四朝,终于废止。
第四,景泰帝废原来的太子朱见深的时候,他的皇后汪氏极力阻拦,因而被废。景泰帝死后,朱祁镇允许其废后汪氏母女迁回郕王旧府,并可携带她在宫中所有财物。
然而,朱祁镇虽然重登皇位,并没有彻底反思土木之变的根本原因,没有做过自我批评,没有发表《罪己诏》,却为太监王振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赐祠曰“精忠”。可见,国君之认错、改过,难矣、难啊!
本讲就到这里。下一次,我讲英宗皇后:被阻挠的合葬。朋友们,下节课见。
时间长一点了 还不错
已经购买了,支持闫老
没有于谦,明朝早亡了
有书的
问一下,有音频的文字版全套吗?
既不敬,又不祭,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