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典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

第8课 经典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

00:00
11:07

真情感情,我手写我心。马尚田21堂四维写作私教课,专注人格养成。大家好!我是马尚田,崇尚的尚,田园的田,崇尚田园。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是孔子说的话,语言没有文采的话传播不会久远。

但是要说到文采,一定要说到阅读。说到阅读,一定要说道经典教育。古诗文经典里有太多高度凝练,表述精美的句子,如果我们有很好的阅读,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偶尔引用,或者把那些句子话到我们的文章里去,就可以使文字生辉,文采飞扬。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做一些古诗文积淀有好处,那也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贴上之后就会有源头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古诗文乃至于世界文化经典,都是个大宝库,不需要密码,人人可以开心。所以,这也是一个共识,就是多读书,写好作品。

我们主张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经典,古今中外的经典,假以时日,内化之后,效果就出来了。


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成长背景。

我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他喜欢朗诵,喜欢阅读,对我已形成一个很好的熏陶。我也背诵了不少古诗文。对我最大的影响,一是语感;二是审美标准;三、影响了我的人生。我受了诗词的蛊惑就去了南方工作,一去十多年。

总之,我们用好文章引领我们的人生。

小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读几本书,尤其是经典书籍,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些文字就会内化变成我们的血肉和骨骼。所以,经典教育,宜早不宜迟。


这种案例太多,中国历代的大学问家几乎都是阅读经典,背诵经典长大的。

举例,南老南怀瑾先生。他怎么有这么好的学问呢?常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他说,我都实实在在的告诉人家,这都是我13岁以前,熟读古书的效果,童子功打得好。


他还说,中国人的财产太大了。因为丢了钥匙,这个财富的门就打不开了。

这个规律不仅仅适用于东方,西方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比方说比尔·盖茨,7岁的时候就能非常熟练的背诵马太福音,大约有3万字背诵,使他的记忆力得到空前开发,他也由此成为别人眼里的神童。


比尔盖茨怎么说的?人总是有局限,这个局限是受限于有多大的能力和意愿,读书就是突破这个局限最好的方法。


事实上,记诵之学,是一种非常符合科学的学习方法,孩子在0~13岁的时候记忆力最好,记忆力黄金期,在这时候背一肚子的锦绣文章,13岁以后理解能力越来越好,那他此前所背诵的这些文章就会内化。这一肚子锦绣文章呢,就会变成孩子的血液和骨骼。就好像小羊吃草,然后反刍,最后就变成了羊奶或者羊肉。


我看看教育部统编教材,现在的古诗文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回归,古诗文经典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我们现在也要看到,其实现在社会上认同经典教育的家长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有一个疑惑,读了一肚子的经典文章,这个孩子自然就成人成才了吗?会不会有食古不化的问题?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1个,经典教育不只是读国学;第2个,知行合一,不要把书读死了。

经典文化教育又分为文字读经与美育读经两部分:文字读经即背诵古今中外经典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伟人传记、科普读物;美育读经则眼看世界名画、雕塑、书法、经典电影等艺术品,以及品味大自然这天地之杰作,并耳听世界经典音乐、歌剧、话剧,以及天籁之音。

真正的读书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有文化传统的,古人讲“游学”,孔子当年带着弟子走到哪,教到哪,学到哪。古人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化课之外,融入音乐、书法等众多美育的内容。死读书读书死,不是真正的读经教育。

真正的经典教育不会和社会脱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向书本写,向老师学,向社会学,向大自然学。

这就是大语文的教育观,不单单是一个文化课,它是全方位的,有读写听说,有智力素质的,也有非智力素质的,有机结合。而且呢,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所以说真正的经典教育,不应该和社会脱节。


再说另外一个概念,就是知行合一的概念,我们读了好书,能不能行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些说法,都告诉我们,一定要行,学了之后一定要习,一定要有实践,这样才能把它学好。和社会脱节,单单是一门心思读圣贤书是不可能,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和自然和生活脱节,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学问。


真理有三种,一种是书面上的真理,一种是我们的智识能够认识到的真理,第3个是我们亲身体悟到的真理。前面两种,都只能是参考,只有第三种,亲身体悟,才有可能找到真理。


这就像喝水一样,只有喝水,只有喝到水才可能解渴。所以古人又说,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个典故。李敖向药山禅师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当时李敖就觉得太妙了,作诗一首: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当时他觉得这下子我悟道了。结果人禅师又幽幽地说了一句,“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你真的想悟道的话,要去实践,在生活中行出来。真理不在书斋里,不在书斋里,不在象牙塔里,他在火热的生活当中,在优美的大自然里。


我们做这样的作文训练也需要“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

第一层次,我们通过经典阅读,学习最优美的文字,建立良好的语感,也建立起好文章的审美标准;

第二个层面,我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写作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第三个层面,知行合一,我们一定要去不断的实践,不断地写,不断地写。有继承有创造,最后写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