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鸂鶒》《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鸂鶒》《书院二小松》

00:00
28:41

黄陵庙前《鸂鶒》李群玉唐诗鉴赏

【原文】

 

鸂鶒xī chì

 

 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jiá]1. 形容嘹亮的鸟鸣声 :~长鸣。

 

2.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鼓声 ~然而止。[戛戛]形容困难:~乎难哉。

戛[gā]

 

[戛纳]法国地名。

哀玉

(1).指如玉声凄清的音响。 唐 杜甫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 大邑 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 锦城 传。” 宋 朱松 《菖蒲》诗:“流泉撞哀玉,清冽生菖蒲。” 清 魏源 《剑阁》诗之一:“綫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

(2).比喻诗文的清妙。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严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青藻,前哲留篇翰。共扣哀玉音,皆舒文绣段。”

 

 

【赏析】

 

  这是一首吟咏鸂鶒的七言古诗。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经常雌雄相随,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它的好看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这诗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诗人的视听,寻声望去,见到水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音响。“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音响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防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诗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在“飞灭”之后,仍然目不转睛,直到飞灭处显现出了“青山绿”,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全诗着墨不多,却能得其神韵。

 

 

书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两株小松为这普通的小院增添了一抹幽趣之色,小松初生的枝叶如堆烟般挂在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便有了松声竹韵,如古琴般悦耳,在读书之余更添了一份清幽。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公众号:秋语荷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逍遥_glv

    老师知识太多了,顺嘴成李商隐了

    秋语荷塘 回复 @逍遥_glv:

  • 再生缘_xy

    受益匪浅

    秋语荷塘 回复 @再生缘_xy:

  • 再生缘_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