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别 | 李白《送友人》VS 薛涛《送友人》

第二集: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别 | 李白《送友人》VS 薛涛《送友人》

00:00
21:51

第二集: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离别|李白《送友人》VS薛涛《送友人》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两首各有妙处的送别诗,李白的《送友人》和唐朝大才女薛涛的《送友人》。先来看李白的这首: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律诗的一般套路,是由景入情。这种修辞方法叫做“起兴”,也叫“兴”。南宋朱熹在《诗集传》里是这样曰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所以这首诗一上来就是一幅远景描绘,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你以为这里仅仅是交代清楚了送别友人之地所处的地理地貌?可不止于此!须知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了后面的情感描写作铺垫,这一联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更是在营造一种明媚高远、境象阔大、意气风发的情绪,而豪气与昂扬正是李白作品的基调和底色。这一联表面上的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北,清澈的河水流过东城。请注意这个白水不是指白色,而是指清澈的水。表面纯写景,然而却也语带双关:马云在前段时间辞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时候也曾经曰过“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这句离别时常用的俗语一直到现在仍然广为流传,所以李白在这里提到青山,提到白水,也暗藏了“青山绿水,后会有期”这个典故,隐含着对今天送别的这位朋友再次相聚的期许。另外可能有的诗友已经注意到了,这是一联工整的对仗句,青对白,颜色对颜色,山对水,都是地理名词,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动词对动词,而且“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北对东,方向对方向,郭对城,都是城墙的不同说法,北郭对东城,全部都工整对仗。大家都知道,律诗的首联一般不要求对仗,但李太白才高八斗、睥睨天下,一上来就是一联工丽的对仗句。


再来看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今天我们在此作别,我的朋友啊,你就要像那无根的飘蓬一样孤独的远行了。蓬是指古书上的一种植物,干枯以后根株断开,遇风即飞旋飘起,故也称“飞蓬”,征就是远行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孤蓬”喻指这位即将远行的友人。同样,这也是一联对仗句:一对万,数字对数字;别对征,动词对动词,离别对远行,意境上也完全契合;此地对孤蓬,一为别对万里征,同样也是工整对仗。


再来看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一联是名句!其中的“浮云”二字用到了曹丕《杂诗》的典故:“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浮云飘飞无定来比喻游子漂泊四方。这一联的表面意思就很美很真挚:我的老朋友啊,你和我同样都是像浮云一样浪迹天涯的游子,而我们之间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厚情谊,也正如此刻的落日一般灿烂而美好。这里潜藏的一层意思是,落日意味着分别,但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所以你和我的重逢也应该不会太远吧。这层隐藏的含义寄托着诗人对老友的真切期望和对未来重聚的向往,但绝不名明言,绝不讲大白话。古诗词的优美在于其美感具有丰富的层次:一般人能读懂它最表层的美,而经过解析,相信大部分诗友会进一步发现其中的韵律之美和对仗之美。如果更进一步,诗友们就会发现诗人对典故的引用所带来的独特妙味,含蓄蕴藉,意在言外。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典故的引入都会给古诗词带来更多一个维度,也因此给读者带来层次更加丰富的美感和滋味更加浓郁的精神愉悦,这种体验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我也只能尽可能的用尽浑身解数,希望引导诗友们进到这层唯美的境界里面去。而古诗词最为玄妙的部分,在于无处不在的语带双关,甚至语带多关,悟不悟得到、悟得到多少,那就要看个人的修为了。孔夫子讲他听到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对古诗词审美的最高境界,大致也是与此差相仿佛吧。言归正传,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对落日,游子对故人,游子意对故人情,对仗精工在这里只是基本功的体现,这一联之所以成为名句,更是因为它将离别时人所产生的各种微妙而复杂的情绪表达得精细入微、淋漓尽致。这一联诗具有这样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够触发并调动出每个人心中、潜藏在记忆深处的人生旅途中不同的离别场景,进而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营造出桥段各异、但却让人心灵为之震颤的深情画面,并让你的情绪停留在这种纯粹而美好的状态里面,久久不愿离去。人生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离别,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会面变得容易,但正因为如此,却带来了更多的离别,尽管我们跟李白之间有着一千六百多年的时空阻隔,然而这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依然能够穿透那貌似久远的时间和空间,使千百年来那么多好友之间、挚友之间、鸿友之间的离别之情能够共鸣于此,让那些离别带来的惆怅、不舍、惋惜、珍重和再见的希望尽皆在此交汇,让我们的离愁别绪从此超越了一般物理意义上的分离,使它们都拥有了发自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份珍贵的诗意。


再来看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你潇洒的挥了挥手,拨转马头,“驾”的一声昂然而去。我一直目送着你身影的远去,在我目力尚及之处,你停下身来,再次调转马头,你的坐骑此时发出了咴咴的叫声,它这也是在向它昔日的同伴们道别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马”的“班”字,这不是斑点的斑,不是指非洲草原上那些身上黑白相间的斑马,这里的“班”是“班级”的“班”,“科班”的“班”,其本意是一个小群体,所以“班马”在这里所代表的是一小群马,而且是一小群有秩序的马、在同一个班列里面的马。班马鸣的意思是指一匹离群的马向昔日的同伴们发出告别的鸣叫。那什么又是萧萧呢?听到马这种不通人语的动物居然都发出了这样悲凉的叫声,我的心中不由得一片萧然,顿时觉得天地都为之一黯。律诗的最后一联一定要结在情绪的最高点处,诗人们惯常采用的方法是直抒胸臆,但像这首诗一样,结在对马叫声的描写上,却是以景语收束,这是更加高级的手法,句绝而意不绝,留下离别惆怅的余韵,绵远悠长,充塞于胸腹之间,也充斥于天地之间,让人唏嘘不已,更让人久久回味。


我们再回过头来来看一看整首诗的韵脚,上一集我们说了,律诗需要在偶数句的末尾押平声韵,所以我们来看,第二句末尾的城,第四句的征,第六句的情,第八句的鸣,一个一声三个二声,押的是《平水韵》的下平八庚,没有问题。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唐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她也曾经写过一首《送友人》,在我为大家解读这首诗以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薛涛。薛涛,字洪度,在李白去世后的第六年出生于长安,8岁即能赋诗,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同时她又和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当时的诗坛领袖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均有诗歌唱和,其中更是在42岁高龄,与小她11岁的大才子元稹迸发出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姐弟恋。由于才名卓著,薛涛被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奏请唐德宗拟授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虽然官阶仅为从九品,但这项工作的门槛却很高,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大诗人白居易王昌龄李商隐杜牧等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做起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女子担任过校书郎。后来虽因格于旧制,未能真正授官,但人们却因此称她为“女校书”。“女校书”薛涛的《送友人》同样也被誉为送别诗中的名篇,这是一首七绝,我们来看一看。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一上来首句蒹葭二字便奠定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就是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的是深秋霜重,江边的芦苇丛在寒风中摇曳,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容易引人哀愁的场景。《诗经▪蒹葭》描写的是对意中人深深的爱慕,但却又求而不得以至于满怀惆怅的情绪。各位诗友请看,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中的景物是如此的敏感,他们的审美来得是那样的纯粹,这一切跟生计无关,跟财富无关,跟升官发财都没有关系,甚至你都可以说这跟爱情无关,它就是这么纯纯的描述了两千多年前、一位爱慕佳人的男子彼时彼刻的心情,这份心情是如此的弥足珍贵,以至于跟他后来是否得到了女神的青睐都没有关系了。所以大才女薛涛的这首《送友人》和李太白的那一首的情感基调是大相径庭的,李太白送的真的是友人,而薛涛送的则是心里暗恋或者说倾慕的、关系有点暧昧的友人。看薛涛把诗经原文的首句“蒹葭苍苍”拆成两半,分别化入到首联的出句和对句里面,我们便可以对诗人送别时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情瞧出一点端倪。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首联写景,深秋的月色映照着水边的芦苇,夜寒霜重,远处的山色和这清冷的月光融在了一起,让人不由得心生离愁。这一联写景归写景,但依然寓情于景,更由于《诗经▪蒹葭》典故的引入,使得写景中融入了一股爱又不可得的淡淡的哀愁。然而薛涛并没有在这里一味的纠缠,尾联笔锋陡转---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这里又用到一个典故:比薛涛大十八岁的诗人李益当时的一首《写情》非常有名,是这样写的: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说实话,李益的这首诗写得非常好,把情人之间因为种种世俗的限制,离别之后永不能再见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思念之情写到了极致。尤其是尾联,那是写离别的追魂名句: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让我们这些千年之后的人读起来依然不忍泪目。然而我们的大才女薛涛才不管你这种婆婆妈妈的你侬我侬,她巧妙的把李益的“千里佳期一夕休”反过来用,一句反问“谁言千里自今昔”,是哪个说的千里佳期难再会的离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呢?真的分开之后,你我之间的距离就像边关那么遥远,从今往后就算是做梦也很难相见了吧。言下之意,今夜就别去管那近在咫尺的、恼人万分的别离,让我们尽情享受当下这难得的相聚时光吧。面对别离,薛涛并没有表现出一般小儿女的难舍难离和期期艾艾,反倒是有一股男儿洒脱的豪气,后来小她二十多岁的杜秋娘有那句著名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之叹,不知是不是也曾受到过这位薛涛前辈的影响呢?


李白的《送友人》是昂扬中带着些许淡淡的离愁,而薛涛的《送友人》则是在幽怨中突出一股傲世的雄风。尽管李白的名气要大得多,但就这两首诗而言,双方可以说是各擅胜场,各领风骚。诸位诗友,你们觉得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1269nitd

    讲得好,首次听

  • 1873068hkeg

    老师讲得太精彩了!受益匪浅。您把鉴赏与创作要素融于一体呈现给听众,正是我们普通诗歌爰好者所需要的。

  • 宁是人间四月天

    我们和李白之间只有一千三百年多年,不是一千六百多年

  • 追随人文

    讲得透彻,辛苦了老师!

  • 李旭虹

    天啊!42岁都是高龄啦!

  • haoge2016

    讲解通达、受益匪浅!!!

  • 真饱猪0

    讲的太好了,点赞,谢谢老师!

  • 听友245643229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 勤奋者健强

    这才是在这才是讲詩,功夫了得!清楚明白讲得,非常受益!谢谢!

  • 听友239620589

    认真读诗才能赋自己关于生活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