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论述题
1.试述维果斯基理论的教育启示。
答: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方面: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在心理学思想上,维果茨基与西方心理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采用了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 ; 另一种是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前者为人类与动物所共有,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情绪等 ;后者为人类所特有,主要包括语言、思维、逻辑推理、想象、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个体低级心理机能的获得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则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实质上就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在此转化过程中,历史传承、社会规范、家庭和学校教育所教给儿童的语言、文字、符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工具制作和使用等都是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既然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那么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时就不能忽略两点认识;一是人类社会文化随历史发展而演变,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有所不同。二是人类社会文化是多元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性,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文化型态下的儿童,其认知发展的过程也将有所不同。所以在整个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正因为如此,有人批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缺少社会文化的意义。
第二方面:语言和言语:促进认知发展的工具
语言是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指出,语言对认知发展具有两大功能 :其一是在文化传承中成人将生活经验和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经由语言传递给儿童 ;其二是儿童以学得的语言为工具 , 用于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基于此义,维果茨基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即语言具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功能。在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维果茨基不同意皮亚杰所谓的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只是思维的一种副产品,它缺乏指向性,因而它是认知发展不成熟的一种表现。维果茨基则认为,学前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是调和其思想与行动从而促进其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方面:“内化”学说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符号系统的运用将促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发展中,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内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一方面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提出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儿童从周围人那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儿童的言语也直接促进了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自我中心语言→掌握语言和符号是内化的关键。维果斯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
第四方面: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者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水平上,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向儿童提出新的、比儿童原有水平稍高一点的课题和任务,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以激发儿童内部矛盾的发展,这样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不断发展,从而推动儿童向更高的心理水平发展。
启示: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教师和儿童之间互动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在互动中应为儿童提供帮助,组织情境,创设最近发展区。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教师就不应只给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如此,教学不只刺激了已有的能力,而且向前推动了发展。但要注意,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容易使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儿童的未来发展,应避免在儿童尚未掌握好当前的能力时,就把儿童推向更高一级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儿童的潜能的发展在于获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种支架的作用,但要注意提供的帮助要恰如其分,如果过多,会造成儿童依赖的心理。
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认知学习观。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的建构起知识体系。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即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的类别。2、学习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评价,即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以后,运用各种方法将其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对知识的转换进行检查。
(2)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知识结构是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后,就能很好的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记忆学科知识,促进迁移,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学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2、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内部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b 结构原则:教师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形式来呈现知识结构,但必须采用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c程序原则:教学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能力。d 强化原则:教师要适时的给予学生反馈,强化学生的学习。
(3)提倡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学习法。所谓发现不止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他们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探究,主动思考并获得知识。
3.试分析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问题,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法、选择途径和方法。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1、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2、动机:动机是促进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1、问题情境: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