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教育心理学01 名词解释

第四部分 教育心理学01 名词解释

00:00
06:01
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跟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2.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样的教学策略,即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就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组织者不仅可以是先行的,也可以放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
先行组织者主要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种。前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后者是比较新材料和认知结构同相类似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3.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代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奥苏贝尔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4.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他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例如驾驶汽车包括很多的过程。并且程序性知识较为复杂,获得的过程比较难,但是一旦获得,巩固性比较好,不容易遗忘。

5.元认知: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他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他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结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6.成功智力: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7.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8.晶体智力:以学的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9.才能: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10.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根据智商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事实,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看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质上就是看这个人在同年龄组人的分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计算公式为:IQ=100+15[(x-x’)/z]其中IQ 为离差智商,X为个人测验的得分,X’为团体的平均分数,Z为标准差。
11.比率智商:1916年斯特恩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又称比率智商。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其公式为:IQ=(MA/CA)*100%( MA(智力年龄即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100 %)
12.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