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分组可见,是成年人疗伤的地方

朋友圈分组可见,是成年人疗伤的地方

00:00
13:16

文:末那大叔

来源:公众号(ID:monadashu77)

主播:旺德福小姐

BGM:越长大越孤单(钢琴曲)

结束曲:越长大越孤单(牛奶咖啡)




“你的快乐是什么?”


我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一种食物吃到更好的味道,再回头尝之前的,总会觉得逊色几分。


习惯了睡软床,某次出差再睡回硬床总会觉得有些不适应。


曾被一个人好好地爱过,再遇到不如他的人总能一眼识别。


因为接触、体验的多了,比较过了,所以更清晰自己的喜好跟期待了。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怎么活;


在什么样的环境工作,月薪什么区间;


要谈什么样的恋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生活有了越来越具象的标准和要求,快乐也一样。


我的一个读者,有段时间很着急。


项目进展不顺利,为了放松心情报名去健身。


按时打卡,按比例控制健身餐。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站体重秤上,结果体重都没有什么变化。


发了条朋友圈配了个难过的表情,又设置了分组可见;


几分钟过去寥寥几个赞,只有妈妈留了一句:


“周末回家吃饭吧。


退了朋友圈,接下来的几天她都郁郁寡欢。


最沮丧的时候,有朋友向她推荐了几本改善情绪的书。


结果几本书都买来看完了,她却更焦虑了。


因为书上的每条症状,她都在对号入座。


接下来几天都心绪不宁,没能熬住去做了检查。


她告诉我直到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自己才感觉轻松了一些。


因为终于放下了。


化验结果一切正常,医生倒是看着她安慰了一句:


你就是太紧绷了。”


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看清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都把生活过成做项目了,总要有个好结果才能松口气,高兴点。


总觉得,还可以再好一点的。


忙着比较,忙着在比较中给自己不断升级,最后却忘了给快乐降个级。



《蜡笔小新》里有个情节。


小新一家去旅行,路上遇到了很多开豪车的人,其他小孩的爸爸妈妈都比自家有钱。


就连别人家的宠物狗,看起来都比自己的小白聪明、懂事。


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一定是沮丧。


但他却四处望望,很开心地说:“那个孩子,没我帅!


在最沮丧的时候,主动帮自己发掘快乐。


小新身上,拥有着很多成年人梦寐以求的豁达。


李银河曾讲过一段话:


“那些生活得不快乐的人,归根结底是他并不真的想得到快乐。”


的确如此。


同样停了电,有人抱怨低电量马上就要关机;


也有人下楼买了蜡烛,招呼大家围在一起蹭着烛光说笑吃饭;


同样的下雨天,有人气急懊恼自己没看天气预报湿了鞋;


也有人正盯着被泥渍迸脏白鞋沿,发现了另一个世界;


真正通往快乐的捷径,是降低幸福的门槛。



在《真情指数》里,蔡康永跟成龙曾有过一段采访。



那个时候的成龙,刚拍了一部新电影杀了青。


节目里,蔡康永礼貌的关心成龙:


“拍电影累不累呀?”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让一向强硬的成龙,在节目里泪目了 15 分钟。


每次回忆起那个片段,我就会想到16年冬天。


公号刚起步,每天都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忙,

半个月

都没怎么回过家。


那段时间不论多晚推文,后台总会收到一个粉丝的留言:


“早点睡,注意身体。”


“调节心情,加油。”



简短的几个字,每次看完了总能欣慰几分。


直到后来有次回家帮我爸调试手机,才发现那是他新申请的一个微信小号;


朋友圈里的动态,都是我的文章。


“怕你忙打扰你,又担心你照顾不好自己,支持支持你工作。


桌上他头也没抬,不紧不慢地给我盛着汤:


“生活需要点仪式感,用吃饭奖励自己也算一种。”



我一时之间有些鼻酸。




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太不擅长关心自己了
忙着忙着就忽略了那些,源自爱人、朋友、家人的在意。


奔波工作吃着外卖快餐,没能好好照顾挑剔的胃;
不断给自己施压想突破,却钻进了牛角尖;

陷入瓶颈闭塞自己,又不想亲近的人替自己担心。

但其实那些真正爱着你的人,早就把你当成了甜蜜的负担。 

看完文章记得点点“在看”,


难过的时候,回头看看那些忘掉的快乐。

再把不开心的事大声喊出来。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