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觉不爱!别让数字狂欢消弭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厚爱

累觉不爱!别让数字狂欢消弭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厚爱

00:00
04:59

累觉不爱!别让数字狂欢消弭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厚爱


曾几何时,再清醒的人,说起“双十一”半价买到的心爱的礼物,都是一往情深,对新一年的“双十一”又充满憧憬。

如今的“双十一”不仅烧消费者的钱包,还烧脑烧心,成为一场充满算计的博弈。2019年的“双十一”还在路上,各路促销的广告却已经把消费者的脑细胞累死无数。

创下几分钟内销售额破百亿的全球狂欢记录,“双十一购物节”在10年间成长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也成为消费者每年殷殷期待的约会。然而,近几年来,“双十一”的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实际优惠力度越来越小。令人绞尽脑汁的复杂规则和不成正比的投入产出,消耗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大量精力。面对“双十一”促销活动,许多网友发出了“累觉不爱”感悟。

即将到来的2019“双十一”,不仅考验我们的钱包,还挑战我们的智商:优惠券、购物津贴、定金、红包、盖楼PK、凌晨一点付尾款……各式各样的活动规则令人眼花缭乱。互联网上甚至已经出现了“双十一红包补习班”,有人整理了“双十一”活动规则并开课传授秘笈。有人戏称,“双十一”已经变成了“全民算数大会”、“连高考都没这么难”。

复杂规则的背后,实质是一种价格歧视和消费者筛选——网购平台抛弃了以前简单的打折优惠,为活动设置复杂的规则门槛,从而让购买力相对不足的一批人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活动规则,为“双十一”提供流量和话题热度。同时,也让相对富裕、不愿意在规则上花费时间的人以高价购入商品,从而最大限度地在不同消费阶层上获取利润。

然而,消费者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所能获得的实惠似乎有限。价格先涨后降、明降暗涨已经是惯用手法,费尽一番心思抢到的商品,到手价甚至可能不低反高。一些商家甚至使用量少质劣的“电商专供”产品以次充好,应付促销活动。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商家在“双十一”中也并不都是获利的一方。很多电商实际利润空间并不大,但被“双十一”全民狂欢的大潮裹挟,不得不参与打折活动,部分商家直言连自己都看不懂活动规则。“双十一”前销量低迷,“双十一”当天订单疯涨,总体上看实际销量并没有显著增长,但无形中增加了商家的经营压力。

消费者与商家双向困境的背后,则是平台与市场的矛盾。目前,网购市场已趋于饱和,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虽然“双十一”营业额年年创新高,但面对让利空间和市场潜力有限的现实,网购平台还延续传统的“唯GDP”思路,一味追求“天文数字”般的业绩指标,已不合时宜。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与其挖空心思折腾商家和消费者、压榨市场潜在利润,不如思考如何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在互联网经济腾飞的今天,网购已经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双十一”不仅仅是一场购物节,更是媒体、大众和企业共同构筑的社会奇观。庞大的数据、全民参与的热情、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将“双十一”推向神坛,抽象为互联网经济繁荣的符号。而“双十一”符号的意义是否已经胜过其本身存在的意义,购买商品的现象是否已经胜过商品需求的本质,这是值得思索的问题。真正的网购,应该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前提的繁荣,而非追求数字的狂欢。

消费是一种生活需求,离不开情绪的互动。“双十一”聚集的人气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培养感情不易,维护感情更难,且行且珍惜吧!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寇伟

主编:孙爱东

策划:王新亚

编辑:杨建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84410470

    文字完整版哪里可以快去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