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子君:死亡预警,普通少女切勿爱上文艺男

【伤逝】子君:死亡预警,普通少女切勿爱上文艺男

00:00
13:38

完整文稿


依然是这样的破窗,吴涓生心想。窗外还是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窗前的方桌,靠壁的板床也显得屋子更加破旧。

曾在教育部任职,却已经失业半年的吴涓生,刚刚在会馆租下了这间小房子。巧合的是,这跟他一年前离开会馆时,所租的恰好是同一间。

物是人非,涓生还是那个涓生,可当时和他同进同出的子君却已经不在了。

涓生坐在方桌前,一年前的记忆跟现实仿佛融合了。吴涓生五味杂陈,泪流不止。

唉!子君!一年多以前,涓生一个人住在这里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子君的少女经常过来看他。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我给你带了一枝槐花。喜欢吗?刚刚在路上摘下来的。你闻一闻,多香啊!涓生,从我昨天走,到我今天来的这段时间,你在做什么?读书,还是写字?你做了新的诗没有?”

涓生爱上了子君,请求她同自己相恋。接着,两个人离开了会馆,到吉兆胡同租了两间房子,开始了同居生活。

在那个年代,未经父母之命结合,在世人眼中是惊世骇俗的行为。两人的大胆同居吓坏了身边的人,压力首先降临到涓生身上。他所任职的衙门,听说了他这种不检点的行为,让他不要来上班了。涓生,失业了。

贫穷和压力令这对小情侣的矛盾升级。后来,他们分手了。

子君回到了她乡下的家里。就在不久前,涓生听说:子君死了。

深夜,涓生独自躺在床上,当想念子君到深处时,涓生就恨不得自己也去死,以便在另一个世界与子君重会。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我是不会再到你面前来了。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我。我的父亲和母亲白白把我养大一场,白白让我读了书,到最后我就算是死了,村里的人也还会接着笑他们。


他们大概会后悔让我来到省城,照着他们说的,到了省城,才会碰到你这样轻薄的,专会骗女学生的坏人。他们逼我认错……我不认错,追求爱情,我有什么错?”

梦中的子君,低声向涓生泣诉。子君的手拉着涓生的手,眼泪一串一串的,滴落到他的手上,涓生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悲哀。

涓生回忆起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涓生和子君是同乡,两人相识于女中的学生毕业时。子君第一次到会馆看望教育部的抄写员吴涓生时,是同旁人一起去的。涓生马上就注意到她了,因为当涓生在高谈阔论易卜生时,子君的一双眸子便紧盯着他。而当涓生会意过来,向子君看去时,那双眼睛却慌乱地转开了。多可爱的女孩子啊!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你是坏人吗?离开之后,我也这样很多遍问着自己。那时你一个人住在会馆里,靠墙的床上堆着若干本线装书,若干本洋装书。桌上摆着纸,那上面有写了一半的诗。


当你转身过去的时候,我便悄悄去看,把那首诗记在了脑子里。你写的是:那蛮荒的力,要冲破宇宙啊!那旷野上的星子,要让野花开到天边去。我不懂那是什么意思,就转过来偷看你的脸,你有一双诚挚的眼睛。这样的一个人,哪里像是坏人呢?”

(涓生的呜咽。夹杂着模糊不清的忏悔声:“我错了,原谅我。”)

每当涓生从这样的梦中醒来,往往天还未明,他便一直睁着眼睛。自从听说了子君的死讯,涓生便认定是自己害死了子君。


子君,她本来生活得好好的……像这样一位从女中刚刚毕业的学生,寄住在叔叔家里,如果她从来不曾认识涓生的话,她大概也能找到一份工,或者好好地嫁一个人。哪怕就算回到乡下去,帮父母料理些家务。

至少,她一定还能活着。

涓生心想,一切都是他的错。是他引诱了子君……是他拿自由、爱情、远方、光明这些话,这些他自己也不曾见面、不曾明白的话,诱惑了子君。

(涓生昂扬、欢喜地朗诵诗的声音)
“扑灭你眼中悲哀的光焰吧,少女,
这光焰在你疲惫的眼中挣扎;
要敢于从命运的废墟
借取决心,你应该坚忍不拔;
因为朝霞迸射的金光万道,
也未必有如此之灿烂华美,
像你身上的那一片光华闪耀,
那不可遮蔽的、最美的光辉。”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你还记得这首诗吗?这首诗是你喜欢的雪莱,写给他的妻子玛丽的。你拿出来读给我听。你还记得当时你说的那些话吗?你大概是忘记了,我却句句都记得。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记得。


那时候你握住我的手——那是你第一次握住我的手。唉,涓生,索性让你知道吧,那也是这世界上,第一回,有一个非父非兄的男子握了我的手。


你握住我的手说:你便是我心中的玛丽。因为在我看来,你跟这世上的任一人都不同,你的身上,闪耀着他们所从未见过的灿烂金光,那不可遮蔽的华美光辉。我相信,我真的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

涓生又跌落到有子君的梦里了!这梦让他大汗淋漓。在这个梦里,子君成了一个凄然的女鬼,她穿着旧时的衣服,眼睛通红,用长长的指甲抓住了他的胳膊,指甲一直掐到涓生的肉里,让他疼到叫出来。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心的?我什么也没做错,我一直待你很好,你为什么竟然会变心呢?”

涓生是变了心,他亲口对子君说,他已经不爱子君了。

子君被他吓傻了。子君心想,这距离他对自己表白,才不过半年时间。他怎么说变就变了?

子君不知道的是,涓生确实很爱过她。当他对子君念雪莱诗的时候,子君就是雪莱的玛丽;当他对子君念易卜生的作品时,子君就是易卜生的娜拉。

但当他们同居了,涓生才发现,真正的子君是再平凡不过的女子。她操持家务、呼唤母鸡、饲养他们的狗儿阿随。每天看到这样的子君之后,涓生恍然大悟,原来子君就是子君,她从来不是玛丽,也不是娜拉。

涓生对子君的爱,渐渐消失了。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我照顾着你,每天辛勤地为你端上可口的饭食。家里什么钱也没有,我宁可节约了自己的饭,也要努力让你吃饱。


涓生,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让你对我说出那种话来?当初你是那样地诚挚,同我求婚的那一回,你还哭了。那么多的眼泪,你会是在说谎骗我吗?”

涓生彻底不爱子君了,这是他在盯着子君的低垂的头时,心中萌生的真切感受。

那一天,子君正在捧着饭碗吃饭。涓生看着她,厌恶地想着:她的心里只有狗和油鸡,只有那一只生着火的白洋灰炉子,这种见识浅陋的女人,她何曾知道这世上更多的事呢!


如果不是因为她,自己就不会丢掉教育局的差使。如果不是因为她,就算是丢掉了教育局的差使,自己也可以四海为家,何必拘泥在吉兆胡同这两间屋里呢!她竟然还能若无其事地吃饭,她竟然不知道就是因为她,自己才沦落到了这般境地!

涓生越想越气,用力地摔了饭碗,子君显然被他吓到了,傻傻地看着他,却什么都不敢问。

现在的涓生,是多么的后悔啊!那时候的自己,为什么竟然会这样傻,这样自私呢?涓生想着,子君到死都在爱着自己,要不是因为爱着自己,她怎么会死?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你不要做梦了!你以为我现在是要对你说,我永远爱着你,至死都不会变,害死我的只是这个世界冰冷的制度和人们的偏见吗?


涓生,你知道不知道你有多么蠢,当你念着诗,幻想出一个女神来的时候,恰好我在你近旁。是你引诱了我,把我诱出了家门,才发现我不是一个象牙塑的偶像,就因为我吃了你的饭,用了你几个小钱,便要一直受着你的冷言冷语……


罪名呢?罪名却是,我不再像是一个无瑕的女神了……所以你不爱我了……”

(一声响亮的耳光声。涓生突然地大哭起来的声音。一声声“子君,子君”的叫喊。)

子君(万茜演绎):“涓生,我认错了人,你是一个坏人,你比人们所说的那种专骗女学生的流氓更坏!那种流氓,虽然骗了别人,可自己甘心做一个人们眼中的流氓。


你呢?你骗了我,却还要继续做一个人们眼中的诗人。你抬高我时,奉承我是女神;你贬低我时,我就一文不值。如今,我俩一伤一逝,从此就一别两宽,有朝一日,就算一起走到了地狱当中,也再也不要见面了罢。”


加群助手:xmlyxjj【下图为进群二维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与Lisa

    才华不足以维持生计,请不要随便爱人。最起码不要以爱为名去打扰别人,绑架别人。爱,除了勇气,更要有责任和能力!男女都一样。如果经济不独立,请不要随便随便做出决定,更不要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一切。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不要因为自己的爱给周围真正爱你关心你的人带来伤害。发现爱错了,请改正错误,不要用生命来改正!

    群星剧场 回复 @兰与Lisa:

  • 婳珏的声音

    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紫藤花,一伤一逝,这是对旧制度的控诉,也是对文艺男青年那种根本就无法照见现实的爱情的一种讽刺。给你自由,而我却会在深渊里永远望着你。直到望穿你所有虚伪和冷漠。

  • 陶痴痴

    越听越愤怒,这样的男人万死难辞其咎。不过,女孩们也要擦亮眼啊!

    群星剧场 回复 @陶痴痴: 是的

  • MIUIq

    曾经林徽因年老之后对自己的子女说起徐志摩,她说,他爱的是理想中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她。其实她并不是那样的一个人。其实,细细想来,徐志摩也是男文青。。。

    Esmeraldaxx小朋友 回复 @MIUIq: 林徽因也是,所以徐志摩最后其实也算是为她而死,得不到的永远是朱砂痣

  • 梅间尺

    这是女性视角的解读,很容易同情。但鲁迅原文的视角更广阔,他写文不止是为了痛斥一个渣男,从某种角度讲,两人的爱情是时代和人性的悲剧。涓生是那个年代无数个精神和身体被卡在两个时代的年轻人缩影,肉体跟不上精神,身不由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mas_ 回复 @梅间尺: 我才反应过来,这是伤逝。。。?

  • 蚩尤小将

    万茜 你怎么那么优秀

  • 伴入江風伴入雲

    老万这声音太绝了~子君的声音一点听不到她本人的痕迹

  • 棉棉朵朵

    子君,多好听的名字啊?可惜这样的女子命运被一个男子搅乱了,甚至,连生命都不要了!听万茜的演绎,感受到了子君的哀怨,不舍,凄婉。

  • 沧海蓝澜

    鲁迅就是鲁迅!也感谢万茜的演绎让我真正耐心的把这个晦涩难懂的文完整的听完了!

  • 江渔笙

    FROM鲁迅《伤逝——涓生的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