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笃志
经典摘录: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第九》)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苟子•劝学》)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译文:
志向应当宏伟而远大。
强大的军队可以擒获敌方的主帅,却不能强迫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志向。
有专心致志、矢志不渝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事物真相的智慧。
志向不坚定的人,他智力的潜力也不会得到发挥。
志,就是志向,就是理想信念,我国古人更多强调求道立德的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立志求道,完善自我。笃 志,就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矢志不渝。立志要高远,什么叫高远呢?就是要学习圣贤,做个君子,或立功、或立德、或立 言。小则完善自身、泽及后人;大则贡献国家、造福社会。也许有人会问:学一门技能,长大了当明星、赚大钱、住洋房,这些 算不算立志呢?这勉强也算,只是这样的志向既不崇高也不深远。立志,更多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国古人所谓的立志, 一般都指做道德完美的人,做高境界的人。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放弃了道德追求,即使很有野心,也不能叫立志,也属于失其 本心。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就是说,人如果没有孜孜以求的志向,就会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人是脆弱的, 血肉之躯经不起重击,徒手搏不过猛兽;但人也是坚强的,人的精神异常强大,大到能扭转乾坤,上天入地。只要下了决心就没 有什么做不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一个人不仅有远大的志向,而且志向坚定,不为艰难险阻、威逼利 诱所动摇,那么,他的潜力就会得到开发,智力就会发达,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为什么“立志”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
对于年轻人来说,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高远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 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那些事业有成,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 力奋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古今中外,笃志成才的故事不胜枚举。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 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 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 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 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 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 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
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現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 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我国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诗读 书,立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陆羽想下山求学,却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 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勤奋苦 读,孜孜不倦,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中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北宋时期的包拯,自幼立志为民伸冤,报效国家。他聪颖好学,特别喜欢推理断案,他父亲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 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 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后来,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不畏权贵,为民伸 冤,成为名传千古的清官——包青天,
成就功名固然是立志,但如前所述,中国儒家思想更把成就个人道德、提高人生境界看成是立志。那些没有道德追求的人, 即使在某些方面成功了,也是失却本心的人。因此,崇高的志向必然与高尚的人格和高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那些名垂青史的人哪个不是如此呢?少年毛泽东离开家乡时写道:“孩儿立志出乡 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多么的豪迈。现在,有些同学把赚钱多少、有没有豪车豪宅、做到 什么级别的官定为人生目标,还美其名曰立志,这样的志向固然比完全没有志向好,但充其量只能说是心大,不能说是志大。中 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立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可中道而辍,这就是笃志。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做 不怕万难事,没有坚持精神,再美好的理想也不会实现。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献身事业的一名忠诚勇士。他一生热爱祖 国,热爱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他那“滴水穿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生于浙江绍兴。五岁进学堂,七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 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竺可桢读书很用功,常常当他上床睡觉时,公鸡已经啼叫了。他母亲怕累坏了 他的身子,就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
童年的竺可桢不仅爱学习,更爱思考问题。家乡雨水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 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 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父亲听了儿子的问话,耐心地向他解释 说:“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 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这一番话深深触动了竺可桢幼小的心灵。从此以后,“水滴石穿”的教诲成了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 学,他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1910年,二十岁的竺可桢去美 国留学,八年后,他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气象事业。后来竺可桢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他学识渊博,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许多研究都有重大创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而且,竺可桢 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被称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今天,我们的国家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正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但生活富裕了,也容易让人滋生惰性,贪图 安逸。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四十的青年学生整天沉湎于网络,早上睡懒觉,白天浑浑噩噩,一切以“开心”为目的,跟着感觉 走,不知理想为何物。由于不锻炼身体,生活散漫,体质明显下降。其根源是没有崇高志向,缺乏毅力。
我们要时刻记住,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不懈地追求。那么,我们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每一代人不仅要走过自己的人 生历程,而且还担负着历史的使命。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个人志向要与我们肩 负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要立志报效 国家,立志振兴中华,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与贡献社会统一起来,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 础上迎接挑战。这样的志向比起那些苟营于一己私利,是何等的光荣与豪迈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