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日本佛教的世俗化【世界现代前期宗教简史】

5.2 日本佛教的世俗化【世界现代前期宗教简史】

00:00
24:18
1867—1868 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日本打开了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19世纪后期,日本的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到 20 世纪初,它已加入帝国主义国家行列,是亚洲国家中唯一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并转变为同欧美各国对等的资本主义列强中的一员。因此其佛教的发展有自身的特点。
1868 年至 1873 年,随着德川幕府的垮台,地主资产阶级拥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以所谓“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三大政策作为指导改革的总方针,积极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在宗教方面,由于在“王政复古”和倒幕运动中“神道教”起了动员舆论和维系人心的作用,明治政府成立后,神道教被定为国教。
明治天皇颁布《神佛分离令》,使神道教完全脱离佛教而独立,在政府八省之外设置“神祗宫”(后改神祗省)。接着又下诏置“宣教使”到处宣传“皇统神圣”、“洪道至上”的神道教义,实行“祭政一体”制度。
废除因皇室、贵族出家而形成的特权寺院(御所、门迹、院家等),没收一切寺院领地,废除僧位、僧官;规定僧侣是一种职业,应称姓氏;
解除官府禁止僧人食肉、娶妻、蓄发的禁令等。
在维新过程中,不少地方发生了“废佛毁释”运动,寺院佛像被毁,经书被焚,僧侣被迫还俗。
由于农民信徒的激烈反抗,“废佛毁释”没有在全国展开。
此后,在民部省设寺院寮管理佛教事务。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日本佛教向世俗化方面发展,佛教教育得到了加强,佛学研究向现代化迈进,取得丰硕成果,佛教宗派在组织上集权化。

佛教宗派的发展:
日本政府让佛教完全依附神道的做法,在日本佛教内部引起强烈不满。
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梅上泽融、岛地默雷、赤松连成等人在 1872 年曾到欧洲视察,对外国的宗教兴盛感到惊奇,觉悟到宗教对国家存在的重要意义。回国途中又游历了印度各地。回国后上书教部省,把他们见闻到的欧洲宗教盛行情况及教化意义作了介绍,并提出《三条教则批判》,要求信仰自由。他们大唱“神佛二教分离说”,屡次上书教部省,申诉他们的主张。
明治政府不得已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明治八年(1875 年)五月废除“大教院”,在各宗分别设置学林、学校;
明治十年(1877 年)又废除教部省,将其事务移到内部省社寺局。
社寺局设置以后,明治十七年(1884 年),政府下令废除教导职,规定委派神道教、佛教各派管长。这样,各宗才规定了宗制、寺法。
这是各宗设置管长的开始。明治时期流行的佛教宗派,共有 12 个: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融通念佛宗、净土宗、临济宗、曹洞宗、真宗、日莲宗、时宗、黄檗宗。
自从宗制、寺法制定以后,各宗的制度也大体完备,各宗各派都在本山推戴管长;
各宗都在东京设置本山的支所,地方上大都分有数区,设置教务所,分选举区域选举议员,各宗大事全由议会协助解决,各宗议会每年召开一次,或三、五年召开一次,议员一般被称为“会众”或“赞众”;
在教育方面,各宗划分教育区域,设立学校,多的如曹洞宗,设了 30 个中学林,少的如天台宗仅设东、西两个学校。学校有中学和大学两部分。
这一时期,学术知识的进步日益给佛教带来一些理论上和历史上的难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