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迁都北京后,天寿山陵区成了明朝帝后升遐归葬的“万年吉地”,而皇帝的妃嫔乃至太子、诸王、公主则大多葬于京西金山一带。但也有些妃子、太子甚至太监葬在了天寿山陵区内,其原因多是出于皇帝的恩宠眷念。
东西二井,是永乐皇帝的妃坟,二坟墓主明代官方文献没有确切记载。
但考之文献,永乐皇帝的贵妃王氏和贤妃喻氏均应系入葬陵区内的人,而且各有坟茔。明宪宗的皇贵妃万氏,世宗的皇贵妃阎氏、王氏、沈氏,贞妃马氏,荣妃杨氏,贤妃郑氏,贵妃文氏,靖妃卢氏,哀冲、庄敬二太子,神宗的皇贵妃李氏、郑氏,顺妃李氏,昭妃刘氏,端妃周氏也都葬入了天寿山陵区内的妃坟中。
这些人大多在生前备受皇帝宠爱。
宪宗的皇贵妃万氏,山东诸城人,年长宪宗17岁,虽身材高大,声类男子,但她机警善媚,颇得宪宗欢心。宪宗每次出游她都身着武士服装随侍,宪宗越发对她宠爱。为了她,宪宗竞废黜皇后吴氏,对继立的皇后王氏也是“终其身不十幸”。其他妃嫔凡怀孕生子的,不是大人就是孩子大都不明不白地被她害死。孝宗幼年的坎坷经历及孝宗生母纪氏之死都与她有关。但是由于宪宗的宠爱,死后她被葬在了陵区内苏山脚下。
世宗的皇贵妃阎氏生哀冲太子朱载基,王氏生庄敬太子朱载壑,所以世宗下令将两对母子葬入了陵区内。
神宗的皇贵妃李氏,原为敬妃,生惠王常润、桂王常瀛。她生前颇得神宗宠爱,死后神宗曾打算把她葬入定陵地宫右配殿。后礼部和内阁大臣加以反对,认为在悼陵左右相择吉地埋葬,距离寿宫(定陵)不远,又不像葬在金山那样与帝陵相隔太远,同样体现“皇上亲厚优重之意”。所以,神宗下令在陵区内银钱山下修建坟园下葬。
皇贵妃郑氏是神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她是顺天府大兴县人,福王朱常洵的生母。她姿色娇媚,神宗对她情有独钟。郑氏倚恃神宗的宠幸,在宫内培植亲信,蓄谋夺嫡,让朱常洵当皇太子。她曾约神宗到大高玄殿拜谒真武神。行香之后,神宗对神发誓,许立朱常洵为皇太子。又“御书一纸,封缄玉盒中,储贵妃处为信”。后因群臣再敦请立储,孝定皇太后也坚持立皇长子朱常洛,郑贵妃的阴谋才没有得逞。郑氏于崇祯三年(1630年) 去世,崇祯帝下令葬于银钱山皇贵妃李氏坟内。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得以葬入天寿山陵区内思陵之旁,是一个特例。按明代礼制太监是没有资格葬入皇帝陵区内的。但是,因为王承恩是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后和崇祯帝一起在煤山自缢身亡的。
所以,清廷在以帝礼重新为崇祯帝举行葬礼后,于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又将王承恩葬在思陵旁,以表彰他“殉难从死”的忠君行为。
音乐放得大大的,你是怕听者听清你讲的内容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