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豪强地主都占有大量土地,通常又采取田庄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当时的田庄中,有农、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的生产,或进行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具有极强的自给自足性质。例如刘秀母舅樊宏在湖阳经营的田庄,其中有数里面积的樊陂,田地达三百余顷。在这个田庄中,庐舍楼阁成片,“竹木成林,六畜放牧”,“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可见其规模很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另外,樊宏还“好货殖”,从事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后汉书·樊宏传》)在四川发现的画像砖上,也可以看到地主田庄的同样情景。
东汉与西羌的战争,又称羌战。历时百年,中国东汉与河西走廊西部的西羌部落断断续续进行的百余年的战争。由于西羌的内迁,和河西走廊、陇西当地的汉朝人时常发生冲突。加之,西北的地方官多数都残酷苛暴,导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西羌人屠杀汉朝人,汉朝军队也屠杀西羌人,西羌人在东汉取代了匈奴成为汉朝第一外患。不过后来汉灵帝、汉献帝时期,马腾、韩遂、宋建等人,又利用西羌人之乱,割据西凉。董卓也是依靠对西羌人和黄巾军的征伐,成为一时的军阀。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们以土、木、金、火、水相克的原理来阐释社会运动规律, 其终始循环表现出命定论的特征。经学思维模式以先王政典为逻辑起点, 通过崇圣推演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在其理念中把先王的言行视为不可动摇的权威。 战国时期的邹衍经过深思熟虑, 把阴阳五行系统地表达为五行终始说, 并以此来为君主所用。如邹衍“适梁, 惠王郊迎, 执宾主之礼。适赵, 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 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 见尊礼如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那么,东汉末年的大乱符合这个古人总结的规律吗?
说明朝那里还是有失偏颇了,富户确实没义务在国家不收税的时候多交,但问题是他们逃税漏税还觉得天经地义,皇帝想开新财源时官僚和大户异口同声的说皇帝与民争利,最后没法实行……等鞑子来了,一通杀戮,这帮人既不敢公然偷税漏税也不敢说鞑子皇帝与民争利,这不是贱是什么
计划经济时的地方封锁,一直让人困惑来着
刘三解freestyle 回复 @看画识字: 因为短缺是绝对的,那只能搞自给自足
也就是说,国器多数应该拜拜,而且越早越好。问题是,现在的掌舵人是陕西人啊。。。又把秦皇汉武那一套给拿回来了,还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跑题了,跑题了,跑题了。
多吃多占,财政困难死结
沙发
他们把持了朝政和舆论,除了九千岁他们谁也不怕。
我觉得这个结论简直不要太明显。。如果敢说是的话,那还能上传嘛。。
说话太啰嗦,信息量太小,没完没了罗圈话
xubaolin6 回复 @大食_lC: 我觉得主播讲的很好 他的观点总结了历史规律 囊括 政治 经济等学科 很有讲地质史的感觉 让人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观 赞他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