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药师经—十门通经

025药师经—十门通经

00:00
53:23

025药师经—十门通经

3、八万四千尘劳:谓众生之八万四千烦恼。尘劳,烦恼之异名。摩诃止观云:[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门]。以烦恼能污人之真性,使人烦劳,故称尘劳。亦即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尘劳之根本,不出十使,随各以一使为头,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三世各有一百,共成三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世二百,又各以一使为头,九使为助,共成二千,合前现在世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又约多贪、多嗔、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又约四大、六衰(六衰:色声香味触法能衰损善法),各有八千四百,总成八万四千尘劳。

*10使*10使=100*3世=300。过去100*10=1000 ;未来100*10=1000;现在100;合计=2100。2100*4(多贪、多嗔、多痴、等分)=8400。8400*4(地水火风)*6(色声香味触法)=84000

十使: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三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于一切事理,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是为痴使。
 四慢使,自恃轻他之心名为慢。谓由恃己种姓富贵才能,轻蔑于他,是为慢使。
 五疑使,迷心乖珃名为疑。谓若修戒定等法,不别真伪,暗钝无明,犹豫无决,是为疑使。

上述五使,其性钝拙,称为五顿使。能驱使行者之心神,使其流转于三界。使,乃烦恼之异名。

六身见使,不知吾身乃五蕴之假和合,而执着实有我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是为身见使。

七边见使,谓于断常中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为边见使。执着我于死后断绝,不再复生,是名断见。执着死后常住不灭,后当再来,是为常见。

八邪见使,谓邪心取理,谤四谛之理,不信因果,恶不足恐,善不足好,断诸善根,作一阐提行,是为邪见使。

九见取使,谓以低劣之知见,而思劣事为优胜。于非真胜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着,及行道之时,虽入种种观门,而真明未发,谬计所得,为真为胜,心生取着,是为见取使。

十戒取使,以各种非道、不如法之戒禁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即以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如外道妄持牛狗等邪戒,执为正戒,是为戒取使。

五利使,上述五项惑见,皆起于对「理」之推求,其性极猛利,故总称五利使。

*真胜法者,谓佛之正法,为真为胜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真明未发者,谓本性之明,未显发也。
四念、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法门,皆药也。

1、四念住即:

(1)身念住,又作身念处。即观身之自相为不净,同时观身之非常、苦、空、非我等共相,以对治净颠倒。

(2)受念住,又作受念处。即观于欣求乐受中反生苦之原由,并观苦、空等共相,以对治乐颠倒。

(3)心念住,又作心念处。即观能求心之生灭无常,并观其共相,以对治常颠倒。

(4)法念住,又作法念处。即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并观其共相,以对治我颠倒。

2、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布施,能对治悭贪心,消除贫穷。

(2)持戒,能对治破戒心,身心清凉。

(3)忍辱,能对治瞋恚心,使心安住。

(4)精进,能对治懈怠心,生长善法。

(5)禅定,能对治散乱心,使心安定。

(6)般若,能对治愚痴心,开启智慧。

3、八万四千法门:又作八万四千度门、八万四千法聚。举其大数,又称八万法藏。藏者,包藏之义。就能诠之教谓法藏,就所诠之义谓法门,故又称为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为对治其病而说八万四千法门。

《出贤劫经》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350*6=2100)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2100*4=8400)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一变为十,总成八万四千度无极法门。

*度无极者,谓事理行满,度生死流,登涅盘岸,无有穷极也。

四念对治四颠倒,六度对治六蔽,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尘劳,为三界无上良药。

经云:「行邪道者,悉安令住菩提道中。」又云「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乃至但闻彼佛名号,及持名礼诵供养者,凡一切不遂意者,悉令如愿。此为狭义,若广义言之,寒而需衣,饥而需食,倦而需住,困而需行,乃至旅行疲惫,以船车代步,睡眠来时,以床座休息。此饥、寒、困、倦,无不是病;而衣、食、住、行,皆是药也。然药为所用,师为能用,知病识药。功在师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65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