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的神秘传说

西西里的神秘传说

00:00
21:03

| 作品:

《西西里舞曲》

Sicilienne, for cello & piano, op. 78

| 作曲家:

福列

Gabriel Fauré


上次我们欣赏了法国作曲家萨蒂(Erik Satie)的三首《裸体舞蹈》,很多听友都非常喜欢并且表示了对悠闲时光的向往。今天还想再为大家介绍一位法国作曲家,也依然不是我们特别熟悉的法国作曲家,这个人叫做福列(Gabriel Fauré,1845~1924)。


福列


福列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没有听说过,我们比较熟悉的法国作曲家有《动物狂欢节》的作者圣桑(Saint-Saëns,1835~1921)、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拉威尔(Ravel,1875~1937)等等,对于福列可能听说的不太多,他的作品见到的也不太多。但实际上福列也是法国音乐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生于1845年,一直活到1924年,正好是连接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时代,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连接法国的浪漫派到印象派的桥梁式的人物”。我们知道,1845年,也就是福列出生的时间,是肖邦逝世前的四年,也就是说福列出生时肖邦还在世,李斯特当然也在世,福列的时代与李斯特重叠了好几十年。福列一直活到了1924年,又与很多20世纪的作曲家有所重叠,所以实际上福列是一位很值得关注的作曲家。但纵观福列的生平,又确实令人觉得比较平淡,甚至于是没什么可说的。大家知道,任何东西如果想让人觉得不平庸、让人觉得很不一样,就一定要有令人出乎意料的、常人没有的经历,比如肖邦的爱国与早逝、莫扎特的天才与早逝、贝多芬的耳聋等等,不论真假,这些都是可以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生故事、励志故事和传奇故事,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作曲家的名气。但福列的一生没有这些事情,他的一生很顺,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音乐家或者音乐教授该走的路——他小时候在一个宗教学校里接受音乐教育,后来还曾在这个音乐学校中任过教。他曾经师从名师圣桑,后来还教出了很多名徒,比如拉威尔、被誉为“罗马尼亚音乐教父”的埃奈斯库(George Enescu, 1881~1955)等等,可以说在教学上福列的成果是非常巨大的。

福列的人生就像正常的人生轨迹一样,越到晚年成就越高身份也越高,还曾经当过音乐学院的领导,在世的时候也享有非常高的声誉,一直活到了79岁。所以我常常觉得,很多事情都像一把双刃剑,像福列这种过得很好很顺畅的人生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太顺利、太正常了;反而是肖邦、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要么早逝、要么穷困潦倒、要么终身未婚等痛苦的经历,让他们的人生为后世留下了谈资、让很多人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如果想追求不凡、不俗的人生,就需要付出代价。

我们知道很多法国作曲家的精神导师都是肖邦(Chopin,1810~1849),肖邦影响了包括德彪西在内的很多法国作曲家,这些忠实的追随者当中也有福列,这从福列的作品体裁上就能看出来,他的很多题材其实就是在原模原样地学习肖邦,比方福列的钢琴曲也有即兴曲、夜曲、船歌等等,与肖邦的体裁非常一致,而且在美学理念上福列也追求肖邦式的不加标题的纯音乐的理念,而后来印象派的作曲家都会加标题。福列很少给自己的作品加标题,因为他与肖邦一样认为标题可能会干扰听者对于音乐本身的感受。福列的音乐创作风格也像他的人生一样,很顺,听不到很多戏剧性的东西,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强烈的冲突等都没有。这种风格一方面来自法国音乐所特有的那种精神气质,还有一方面就来自福列自己的人生在音乐中的反映。

我认为福列一定是一个很喜欢意大利的作曲家,因为他有一个贯穿一生的体裁创作,一共十三首,就是“船歌”,而“船歌”这个体裁的来源就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在“水城”威尼斯,船夫划船就唱着船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也是和意大利有联系的一首福列的作品,叫作《西西里舞曲》。我们之前提到过,西西里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方,“西西里舞曲”也是意大利的一种音乐体裁,其特点就是六拍子或者十二拍子,风格也是比较平静的,有田园风的感觉。“西西里舞曲”还有一个特点是会使用很多附点,在这首作品中我们也会听到附点的节奏,一会儿我会为大家展示附点的具体音型。从理论上解释,附点就是前长后短的一种节奏,给人一种摇摆的感觉。此外,“西西里舞曲”的伴奏型基本上都是分解和弦——一起往下弹的和弦叫作“柱式和弦”,是同时出声的几个音;而把这些和弦分开弹就叫作“分解和弦”,变成一个一个的音。

上面提到的“西西里舞曲”的这些特点,福列的这首作品全都具备。需要注意的是,“西西里舞曲”是一个体裁名,而不是这首作品特有的名称,我们能够找到很多“西西里舞曲”。正如我们刚讲到的,福列是不爱给作品加标题的,因此“西西里舞曲”严格来讲不算是标题,只是一个体裁的名称。

福列的这首《西西里舞曲》是八六拍,伴奏型是分解和弦。这首作品原本是大提琴和钢琴作品,钢琴伴奏,大提琴演奏,用在福列的一部歌剧里面。后来因为这首曲子太好听太受欢迎,于是被改编成了很多形式,比如钢琴和小提琴、钢琴和长笛,甚至伴奏也有改动,有的将其改为用竖琴伴奏等各种形式,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下面我就来为大家分段地介绍这部作品。

·第一大部分:

首先,最开始的进入是由钢琴伴奏弹的不到一小节的前奏:这个前奏一起,就把大家带入一种小调的氛围之中。这首曲子给我的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一种味道,很难言传,有那么点悲哀,有那么点神秘,还有点安静,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气氛,甚至还觉得其主旋律有一些侦探剧的悬疑色彩。

钢琴的两个分解和弦之后,大提琴主题旋律进入:大提琴与钢琴经常互相渗透互相应答,以大提琴为主,但钢琴有时也会出来一点小的旋律。我们刚才提到过“西西里舞曲”有很多附点,以附点结构为主,而在刚才的主题句中,下面的节奏就是附点。

之后进入一个新的段落,这个段落充满了附点的节奏,大提琴一直都是附点。

·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开始转调,需要体会伴奏与主旋律之间的交织,这时候很难分出主次。这时的钢琴伴奏是很美的旋律,同时也是附点的节奏;而大提琴与钢琴同时进行的旋律也很美。

在两个乐器交织之后,大提琴停在一个长音上,旋律交给了钢琴伴奏,是一些非常有神秘感觉的和弦。之后又回到之前出现过的主题,由钢琴来弹,大提琴变成了拨弦的伴奏——这首曲子里声部之间偶尔的突然的交换(主奏和伴奏位置的交换)是非常有意思的。之后又是再一次的主题再现,只重复了一句就进入了结束句。

·结束句:

在结束句的钢琴伴奏里我们可以听到下面有一个与其呼应的旋律。

最后以两个和弦结束全曲。

这就是福列的这首《西西里舞曲》,请大家在这首作品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吧!

音符40--.jpg

《西西里舞曲》推荐版本 


皮埃尔·富尼埃 Pierre Fournier & 杰拉德·摩尔 Gerald Moore

皮埃尔·富尼埃

Pierre Fournier

1906~1986,20世纪法国著名的大提琴家,以演奏风格高贵典雅、情感浪漫著称。富尼埃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演奏明亮、流畅、细腻而富抒情性,被称为“大提琴贵族”。他的琴声饱含着令人鼓舞的乐观精神,演奏的作品隽永流畅,音乐性和技巧性的表达极其自然悠扬,其演奏被称为“趣味高雅的贵族式演奏”。富尼埃曾演奏过无数的大提琴作品,其中以巴赫和沃尔顿的作品最为出色,是一位技术和艺术修养都十分高超的、深受人们喜爱的大音乐家,是20世纪音乐舞台上最为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名家之一。


杰拉德·摩尔

Gerald Moore

1899~1987,英国钢琴家。1913年首次登台担任独奏和伴奏。1919年后不久在巡回演奏中担任伴奏,并接受指挥家罗纳尔德的建议专门从事伴奏,到1967年退出舞台为止一直担任国内外著名声乐家独唱会和器乐家独奏会的伴奏,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伴奏家。曾四次获得唱片大奖,被剑桥大学授予音乐博士学位。摩尔不但有着优美的连奏、丰富的音色变化与巧妙的踏板运用,更主要的是他能根据不同的合作者变化他的伴奏艺术,使合作者得到音乐会上的激奋和启发。此外,摩尔的伴奏艺术讲演会也很有名,曾到欧美各国巡回讲演并举办伴奏高级班,后来其讲演内容被写成《无愧的伴奏家》一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