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河北博物院 | 彩绘散乐浮雕:古代女子十二乐坊

36 河北博物院 | 彩绘散乐浮雕:古代女子十二乐坊

00:00
10:3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河北博物院的文物主讲人吴丹丹。在河北博物院有一件文物,其上面的纹饰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古代女子十二乐坊”,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件动人心弦的彩绘散乐浮


彩绘散乐浮雕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村西的坟山上的一座古墓被盗掘,后来相关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理。考古工作者根据墓内遗存文物及墓志认定这是一座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墓主人为王处直。


王处直的祖辈世代都是长安城里的富豪,很是富贵。公元879年,王处直的堂兄王处存因为在平定黄巢起义中立下了功勋,被任命为义武军节度使。从此,王氏一族开始世袭统治定州。


公元907年,中国历史走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上,朱温结束了唐王朝的统治建立起后梁政权,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大幕,王处直更是成为了五代十国战乱时代中北方地区十分重要的藩镇领主。公元924年,王处直去世之后,被葬在了曲阳县敦信乡的仰盘山(今灵山镇西燕川村村西的坟山)。


王处直的墓葬位于一个三面环山的风水宝地之中,从构造上来说属于前后两室的双室墓。他的墓葬保留了大唐王朝的遗风,以青石砌筑,整个墓室绘满了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象等壁画。在后室的西壁上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件“明星文物”,彩绘散乐浮雕。



墓室壁画


听到这里,您可能会问,何谓散乐?散乐,就是散于四方之乐的意思,它是民间歌舞技艺的总称


散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到了魏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并产生了带有喜剧表演的多种形式。隋唐五代时期,散乐又在与其他少数民族乐舞融合的基础上,出现了故事戏和俳优戏,成为了歌舞表演中最具特色的压轴节目,深受喜爱。


散于四方之乐,它的内容来自民间,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所以这件彩绘散乐浮雕表现的正是墓主人王处直生前歌舞升平的生活场面。



《国家宝藏》中的彩绘散乐浮雕


这件浮雕长136厘米、高82厘米、厚17-23厘米。您可以从音频文稿中的图片看到,画面中出现了15个人物,表现的是乐队吹奏的热闹场景。


浮雕右面第一人实际上是一名女性,但她却身着男装,高54厘米,头戴黑色朝天幞头,身穿褐色圆领长袍。这位女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手中横握一棒,棒上缠有双环丝带,专家推测认为这名女子应当是乐队里面的指挥,也叫致辞人。


在进行乐舞表演时,致辞人会首先致辞,“先导乐意”以便使人们能够看懂乐舞表演的内容。致辞人在乐队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有的仅在开始进行致辞;而有的则会贯穿表演始终,指挥乐队上下场。有学者认为,只有五代时期的致辞人手中才会横握一棒。


浮雕上的主要内容是12位女性演奏者的形象,她们体态丰腴、腰肢倾斜、尽显妩媚专注之姿,站立着演奏乐器,这12位女子应该属于散乐表演中的立部伎。


立部伎指的是那些站在堂下,站立着演奏乐曲的乐伎,参加表演的立部伎人数不等,最多可达到64-180人。由立部伎来担任伴奏的散乐表演通常具有节奏鲜明激扬,舞姿欢快优美,气势雄浑豪迈的特点。



彩绘散乐浮雕线图


这12位女性演奏者分为前后两排来排列,每人手中都持有一件乐器。


前排右起第一人至第五人手中乐器分别是: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后排右起第一人至第七人,手中乐器分别是:笙、方响、答腊鼓、两件筚篥、两件横笛。失而复生的箜篌、几近失传的筚篥、“民乐之王”琵琶……一件件乐器展现给世人一副乐舞繁盛的大唐盛世。


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王朝,乐舞艺术极为繁盛。而唐代乐舞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不仅仅是筚篥、答腊鼓等异域乐器融入到唐代乐舞演奏中并且得到了广泛使用,在音律编写甚至是舞蹈表现技法上也都有着异域文化的影子,像听众朋友们比较熟悉的胡旋舞就是当时非常典型的异域舞种之一。



彩绘散乐浮雕 细节


除此之外,浮雕的右下角两人为男性,身材矮小。头戴高冠,身穿褐色圆领缺胯袍,双手执物,躬身屈膝,似在进行表演,或是作队前导引。


人物、乐器如此众多的一件彩绘浮雕作品,布局满而不乱,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工匠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画面中的乐者虽然分前后两排站立,但是人物之间却是通过穿插缝隙的方式来进行呈现,彼此之间没有丝毫遮掩,可见工匠构思和布局的合理与严谨性。


在演奏队伍中,不乏雕刻得十分传神的人物形象。比方说敲座鼓的这位乐伎,她的身体前倾,双手持槌,左手捶击鼓面,右手持槌扬起,手臂的力量感十足,正欲将鼓槌击下,表情十分的专注,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那穿越千年而来铿锵有力的鼓声。


其实,大鼓在乐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旧唐书·音乐志》 曾有记载:“自《破阵乐》一下皆雷大鼓……声震百里,动荡山谷。”



彩绘散乐浮雕中正在敲座鼓的乐伎


这件彩绘散乐浮雕可以说是一件继承大唐余韵的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盛唐时期整个社会的文化开放、兼容程度非常高,女扮男装的乐队致辞人形象正是反映了当时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另外,画面上的女性乐者们樱桃小口,长眉细目,身着宽大飘逸的衣裙,体态丰腴,这些特点也表现出盛唐时期流行的“绮罗人物”的审美风格。 所以说,看到这件彩绘浮雕,盛唐风流也就可见一斑啦。


这件彩绘浮雕由汉白玉石雕刻而成,雕刻技法圆润细腻,纹饰流畅洒脱,它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曲阳石雕技艺在五代时期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曲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太行山东麓,有“中国石雕艺术之乡”的美称。曲阳城南有座黄山,盛产白石,石质洁白,纯净细腻,既易受刀,又耐风化,是绝佳的雕刻用材。



王处直墓中的彩绘石雕武士像


早在汉代,曲阳工匠就开始使用当地优质的石材进行雕刻。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发展,曲阳也迅速成为北方佛造像的中心。隋唐五代时期是曲阳石雕的鼎盛时期。宋元以后曲阳石雕的发展趋缓,并逐渐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浮雕也由曲阳工匠雕刻完成。


此外,大家熟知的北京金水桥,清东陵、清西陵的丹陛石也多是出自曲阳工匠之手。曲阳石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活力,延续了两千余年而长盛不衰。



北京故宫博物院金水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浮雕中的这些乐伎她们是谁,又有着哪些催人泪下的际遇,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当我们驻足欣赏这件浮雕的时候,这穿越千年的盛唐之声,这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却惊艳了每一个遇见它的世人。“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世浮华,永久定格,曲阳的能工巧匠将这些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鲜活地记录了下来。


好了,动人心弦的彩绘散乐浮雕就介绍到这里啦。我是河北博物院文物主讲人吴丹丹,我与彩绘散乐浮雕在河博等你哦!感谢您的收听!


【入群指南】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15600055881,备注:国宝来了,通过后提供已购或购买截图。

【入群福利】

加入课程交流群,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沟通交流,更有机会获得

博物馆最新信息分享
最新课程抢先试听
入群互动答疑
博物馆限量周边

等等福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北冥有鱼魚渔

    俳优pai

  • witwang517

    髙22厘米说错了

  • 听友201604057

    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