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宽限时免费听!
恭喜您被惊喜好礼砸中!
小宽精选《100首心理疗愈钢琴曲》现开放限时免费听!
心理50讲课程+100首疗愈音乐,助你缓解焦虑,深度入眠!
倒计时5天,还要错过吗?
本期内容简介:
1.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压力很大,大到喘不过气来?
2. 被自我期待捆绑,这是一种全能自恋的婴儿思维。
3. 泛中年,如果第二次定义“我是谁”?
声音全文
接纳真实自我,减少内耗,轻装上阵。
你好,我是周小宽,很开心你来听我的心理课。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怎样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生活的压力特别大,大到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想说,压力看上去好像是外界给我们的,但其实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给了自己一些指标。
如果我们去觉察这个部分的话,我们得想想这个指标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印象深刻的是,我有一次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我们成长的功课,其实就是要活成一个普通人》,里面讲到,我们从小多多少少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不管是要成为科学家,建筑师,还是拥有完美的家庭,完美的婚礼,这是给我们带来压力的一个根源。
很多读者留言表示认同。
一些读者说,小时候确实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认为自己应该就是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或者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后来才明白有多么不切实际。
也有一位读者说,虽然周老师在文章里写了人生不需要那么多的高光时刻,就算有高光时刻,最后也是归于平凡的,但是他觉察到自己仍然对于这种高光时刻有一定的执迷。
我的来访者也曾经说过,如果人生没有高光时刻,他会觉得很难接受。
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困扰,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活在对自己的期待里,不舍得从这个期待里走出来,而且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这个期待。
二
如果我们认真去看这个期待,就会发现,它可能是属于过去的一种幻想,之所以我们一直被这个期待捆绑,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婴儿般的思维。
婴儿常常有一种无所不能幻想,比如说他还没哭,就有人来喂;他冷的时候,就有人给他盖被子。这会让婴儿产生一种“我是全能的,我一动念就会有人来满足我”这样的感觉。
婴儿刚来到世界,这个世界陌生又危险,这个幻想是一种防御,让婴儿能够去应对从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现实世界的慌张感。
后来我们虽然长大了,还是不自觉地会像婴儿一样思考,因为这会带给我们一种掌控感,幻想自己很全能,就可以不那么害怕这个世界的未知。
甚至说得深远一点,就像弗洛伊德说,就能够去防御死亡的焦虑,逃避一个终将化为虚无的结局。
但是,从心理学人格发展的角度,终有一天这个幻想要落地,和现实相结合。只有当我们明白幻想是幻想,可以对未来抱有期待,但不再执迷于这个期待,能够接受一个达不到预期的普通的自己,我们的人格才完整。
我想提醒无论是我的来访者、读者,还是我周围的人,你们之所以心理压力很大,很多时候陷入抑郁,焦虑,也许达不到神经症的程度,但是心理能量不断耗竭,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就是和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婴儿般的幻想是相关的。
二.
这可能是一个让你感到有些困难,又不那么愿意面对和承认的时刻。
我们从小面对挫败的时候,父母可能会鼓励我们:说没关系,你爬起来,重新来过。
但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爬起来重新冲击那个目标,是对得起自己,是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本身,但并没有一个人,一个规律或者一个被证明的真理告诉你,你朝着目标努力,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今天的这一节课就是要纠正这个认知的谬误。
我有一个读者,他小时候学业优秀,家里人都觉得他应该要上清华北大,但是在高三的时候整个状态下滑,情绪出现了很焦虑的状态,最终高考失利。
他从此对自己充满着强烈的自责,这个自责变成了他现在生活中的压力。其实他现在也有很不错的工作,也读了我们看来还不错的大学,可是他的整个人似乎都停留在高考失利的那一年,无法迈过去。
如果他觉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个挫败他如此的不能放过,是因为他给了自己一个不合理的期待,他的父母给了他不合理的期待。
一个人在童年或者青少年的时候学习很优异,这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能上清华北大。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理因素也非常重要,有很多人在面临高考的时候,心理能量没有那么强,顶不住这个人生中最大的考验,没有办法发挥真实的水平。
所以,不能因为我们只是在一些考试里考得好,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去上清华北大。我们也不能够说一个孩子上了北大,他的人生就锁定了我们公认的一种成功,认为他不管是婚姻还是人际关系都应该是成功的。
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有优势,不代表在每个方面都有优势。
我们小的时候是看不见那么多的,我们也不是那么能够去预知前路的复杂,我们对自己的评估是不能够这么全面地客观的,所以,为什么要被一个不那么全面客观的评估下的期待,所捆绑呢?
三
我在这里不是要去否定少年或青春期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我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时期。我们每天都想搞清楚我是谁,立下志向,不断激励自己,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到了泛中年的一个时期,再去看自己的时候,就要学会去抗衡我们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不合理期待了,而且要学会把父母对我们的那部分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
只有放下了那个部分,身上的压力才会减轻,才能够接地气的去面对生活的真实,才能轻装上阵,才能重新定义你是谁。
从心理学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有两个寻找自己身份的时刻,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中年期。
青春期有青春期的危机,我们找不到自己,四处碰壁,或者理想的自己和还没有那么有能力的自己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出现一些压力,情绪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在青春期没有能够解决,父母没给到我们很好的抱持,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学的认知来疗愈自己,在中年期的时候就会再次面临这个问题。
不过,再次地面对问题,是给我们再一次解决的机会。我们可以重新理性去看待自己的期待,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重新定义我是谁,从而变得脚踏实地。
当然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很多人在中年期遭遇各种挫败之后,都会问出我是谁这样一个很哲学化的问题,而且陷入一些比较痛苦的迷茫,或者深深的思索,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感,甚至生存的意义。
我想这个部分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此时此刻产生这样痛苦的思索和怀疑,是我们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我们需要在心里创造出一个客体,它像一个容器一样,能接得住平凡而普通的自己。
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面临着什么困扰,请在心里尝试做这样的练习,慢慢创造这个容器。我们不断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在给自己不断减压。减压不是放弃目标,是帮助我们轻松前行。
我是周小宽,我在这里等你。
承认自己都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其实就是从我们小时候唯心主义的幻想中走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实,这是心灵对现实都妥协,但这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的黄金法则。在妥协中坚持,活出一个独特的普通人。
周小宽 回复 @风之彩xY: 加油
老师好,在不好的情绪来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和坏情绪相处,不要去逃避坏情绪,这样做是否会习惯性的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上海米豆_rt 回复 @我阿信: 接纳了情绪,情绪就释放了一些,我认为不会。我现在学会了接纳情绪。有时会哭,后来就好了。如果回避这个情绪,他反而在潜意识拖住你,在你高兴的时候,他也会跳出来骚扰你。人害怕一些不好的感受才会产生情绪,然后产生一些行为。如果你能允许自己在不好感受里呆一会,情绪也没有那么糟了
我也有这种经历,高考失败,心结在哪儿。从小到大,父母也好,亲戚也罢,都说我,一定会考一个好大学。然而,我只是自己一个人待在屋子里面,喜欢读书而已。我的应试能力不行,特别容易紧张的那种。高考失败两次,我的父母,对我非常失望,那个时候还要出去做兼职,一边上班,一边心里痛苦。人生中第一次想到了自杀。现在,回头看看,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应该抱抱我自己。心结虽然依旧在,但我想,我会好好的,爱自己多一点。我的人生才刚开始,未来许多美好都等着我呢
我觉得好幸运在青春期最痛苦的时候听到了小宽姐姐的声音。
上海米豆_rt 回复 @桑桑11235: 你太幸运这么早接触心理学,我的青春期是多么痛苦啊,反正过来了,现在才开始学习心理学
谢谢周老师,疗愈了
小宽老师,今天这堂课讲的真好。能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也意识到自己的幻想和婴儿思维,但是又因为这种思维再次自我攻击一次,听完好理解自己,哭了,成长一直在反复吧,我之前有调整过,好一些,但是不小心又回去了,成长是痛苦的,成长是反复的,痛苦在告诉我们什么,不要攻击自己,请慢慢倾听,他在说什么,爱
上海米豆_rt 回复 @伟桐_mi: 你有进步了,说不要攻击自己
工作压力很大,真的不知道如何缓解
一直活在对自己的期待里,不舍得从中走出来,而且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这个期待。 可以对未来抱有期待,但不再执迷于这个期待,能够接受一个达不到预期的普通的自己,我们的人格才完整。 因为没有一个规律告诉你,你朝着目标努力,目标就一定会达到。而且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估都不是那么全面客观的。
我是小时候很内向,天天心情不好,好像很多仇恨,好多委屈,发泄不出来,很郁闷,很压抑,不会生活,太情绪化,很小气,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让我好久不能平静,反正闲不住,天天都有生气的事,不会生活,也不知道怎么生活,也不知道该怎么活!
上海米豆_rt 回复 @1596392rxpm: 自我认同不够,学习抓住一切机会肯定自己,比如你现在对自己的觉察,我为你点一百个赞,以后就这样天天赞自己,比如嗑瓜子的我是多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