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最适宜感悟历史的季节。初秋时分,不妨去湖北路上走一走。斑驳的光影里,你听得到岁月的呼啸,城市的足音。
湖北路紧邻青岛火车站,西起泰安路,东至德县路,不长不短,不宽不窄,不闹不静。它看似平平常常,波澜不惊,却有着自己的故事与韵律,容不得任何人看轻半分。
它是有历史底蕴的,始建于德占青岛初期,最初名为依列女街(KroprinzStr),日占时期改名滨松町,直到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之后,才有了“湖北路”这个名字。
在过去,这条路不乏名人身影,文气纵横。比如,曾做过清末军机大臣的吴郁生曾寓居于此,他是康有为的老师。当年湖北路31号是吴郁生的私宅,人称“吴公馆”。作为逊清遗老,吴郁生隐居青岛,日子过得很养生,还皈依佛门当居士。吴郁生的书法好,小鱼山上曾有他写的“回头是岸”牌坊,而他对青岛也是真爱,编写了《崂山》一书。不过,别看吴郁生是文人,又吃斋念佛,但他是有几根骨头的。1838年1月,日本人再次占领青岛之后,吴郁生扛住了威逼利诱,誓死不当汉奸,算得上一条汉子。
东面的湖北路29号,是德占时期的“胶澳租借地”警察署,又名德国巡捕衙门。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美警察局”之一吧,虽然气氛严肃,但建筑漂亮,以花岗石和红砖交替,形式活泼,造型取自中世纪以来德国村镇教堂型制。尤其是那座高耸的钟塔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不过,即便是今天,在此仍不宜长久驻足——这是青岛市公安局所在地。
如今,站在湖北路与中山路的交叉口,你可以看到东北侧那座黄墙红顶的老别墅,这是青岛电影博物馆,又名1907光影俱乐部。德占时期,这里曾是水兵俱乐部,又称水师饭店。它1899年设计,1902年建成,是青岛第一个礼堂、电影院,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院。在这里既可以了解整部青岛电影史,也可以畅享大片、咖啡与美食。
再往东不远的湖北路5号是青岛文学馆。那座三层小楼也是年逾百岁的老房子,一楼咖啡馆混搭书店,二楼是青岛文学文献展,三楼则是文学沙龙。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感受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这一刻,你能与数十年前穿行于这条路上的著名作家洪深、梁实秋、艾芜等人神交。
湖北路是厚重的、文艺的,也是市井的。这条路上的红屋牛排承载着很多80后和90后的青春记忆。路东头的金麦园则是原来的粮店,光“粮店”这两个字就足以唤醒多少往事。令人欣喜的是,不光记忆不老,老粮店生意也依旧红火,不输任何一家网红店。队伍里,有头发花白老大爷、大姨,也有小年轻,嘴里喊着桃酥、杠子头、果酱面包……过去与现在就衔接在一起。
建筑是有记忆的,历史是沉甸甸的,但它并不影响我们轻盈地生活。就像此刻漫步在湖北路,可以感受一座城的秋月春风。
文|薛易
太美了
是1938年吧
ke g g h kub
什么都是80后90后?说的这些大部分都是70后才知道的吧,你让一个96年出生的他知道这些吗?!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