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里,夏天是特别的。高温总是伴随着更加浓烈的情绪与记忆。要是提起青岛的夏天,许多人的脑海中先蹦出来的大多是沙滩与海岸,可是对于青岛人来说,大海无边又无际,即使留在记忆里,也是模糊的,远不如老城区街道上的绿树荫和老建筑,更能描绘出夏天的形状。
好比1899年破土兴建的江苏路,是青岛的第一批城市道路,坡度很大,过去的青岛人在这条路上骑自行车的话,下坡时是“人骑车”,上坡的时候就成了“车骑人”。
在江苏路上最突出的建筑是基督教堂,沈从文在《从文家书》里写道:“我一个人到青岛那个高处的教堂门前,坐在石阶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墙上挂的薜萝。”这里说的就是江苏路基督教堂,它是欧陆风格单钟楼建筑,钟楼按点报时,声闻里许。除了礼拜天外,平时的基督教堂十分清静,周围花木扶疏。
在基督教堂北面,隔墙相望的是江苏路17号,这里曾经是青岛保安总队的队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流亡市政府在崂山华严寺领导有一支抗日游击队,就是“青保”。它的邻居,江苏路10号曾是日华女学校,是一所兼收中国人、日本人的女子学校,开设日语专修科,但学生不多,存在时间也不长。
日华女子学校的隔壁8号曾是李鸿章侄子、逊清总督李经羲的私宅,青岛解放后,这里就成了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办公楼。它的对面是早期的总督府小学,后叫江苏路小学,现名实验小学,校史已经百年有余。
基督教堂的西北角是青岛规模最大的一家医院,曾是总督医院,日占时期分为陆军医院与疗养院,后叫同仁会医院。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设医学院,这里作为附属医院,青岛人叫它“山大医院”。1958年山大迁走后,现在的青岛人还是更习惯于称它为“青医附院”,哪怕如今已换了牌匾。
上去长长的大坡,经过东边江苏路27号的日本驻青岛领事馆总领事官邸,就是青岛有名的“六路口”,江苏路在这里与观象一路、苏州路、伏龙路、齐东路、龙山路相会,上下起伏,左右跌宕,成为一处景观。
比起人的记忆,至今存留在江苏路上的建筑物和树木可能保有更坚固的回忆。在农历八月剩下不多的日子里,夏季的余温还没散去,一早一晚却能隐约感受到秋天的味道。如果能赶在这个时节去江苏路上走一走,或者像沈从文先生一样,坐在石阶上,看看云、吹吹风,教堂钟声响起的时候再起身,就当作是在江苏路上的一场夏日终曲告别式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