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乐,面具之下的“幽玄之美”

能乐,面具之下的“幽玄之美”

00:00
10:29

欢迎收听穷游锦囊的专栏!


说到日本的传统文化,你可能会想到茶道、花道、歌舞伎……我们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项——神秘古老的能乐。


装束繁复、脸上覆着面具的能乐师,低沉迂回地吟唱着谣曲,迈着沉缓凝重的舞步,暗郁诡异的气氛甚至会让观者望而生畏。作为日本最古老的传统艺能之一,带着一股空寂哀婉的气息,将以物哀、风雅及幽玄为主的日本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小川 Ogawasan


早在2001年,能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从它的缘起说起吧。


能乐的源起

能乐起源于奈良时期,受到中国唐朝时期发展鼎盛的伎乐和散乐影响,流传入日本。滑稽搞笑模仿秀奇术等等这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都被归类成散乐,以区别舞姿端庄奏乐高雅所谓供奉神明的宫廷“雅乐”。


散乐在日本几经变化,又结合了日本传统艺道,演变为“猿乐”,又名“猿乐之能”,能乐中的“能”至此方粉墨登场出现在艺道舞台上。



图:小川 Ogawasan


最初的猿乐之能按现在的艺道分类来说其实综合了“能乐”和“狂言”两部分的要素,分为“猿乐能”和“田乐能”两种。猿乐能以模仿表演为主,而田乐能以舞蹈为主。表演重心的差异,导致最终田乐能为贵族阶级所接受追捧从而登堂入室成为上层社会间流行的娱乐活动,而猿乐能则流入近江、丹波、伊势等周边地区,成为百姓坊间的谈笑余兴。


流行阶层的不同并没有影响能乐的发展,反而催生了“猿乐座”和“田乐座”两个大型剧场的诞生,尤其是猿乐风鼎盛的大和国内分流出了结崎、坂户、外山和円满四大独立剧场,并在之后发展成现在能剧的基础四大流派。



图:Stéphane Barbery


各流派成形之后,一时间百花齐放,竞相发展自己的特色,并促生了能乐界的艺能竞技,这股风气愈演愈烈,之后却演变成大肆竞争、不胜不休的恶性循环。为了让其他流派认可本流派的艺风,能届战火明枪暗箭非常激烈,而这一艺术战争的直接结果则是能乐广泛性被缩小了,它不再是仅凭兴趣爱好就能信手拈来的百姓余兴节目,而成为了有严苛美学艺术评价的曲高和寡。


在这场艺能竞赛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结崎座。结崎座的创始人观阿弥在猿乐能原有的模范表演基础上又加入了舞蹈和音乐,形成了新的表演形式。之后其子世阿弥在子承父业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三家流派的专长并融入结崎座的艺风中,并成为当时能乐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演剧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撰写的艺术理论《风姿花传》至今仍对日本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能面的分类

能乐最大的特点在于演员脸上覆戴着被称为“能面”的面具,而在表演形式上讲究以极少的动作表现剧情,可以说是靠细节展现演技的典范。能面根据剧情角色分成翁面、尉面、男面、女面、鬼神面、怨灵面等60多种基础型,而每一种基础型分类下还有诸多细枝分类,若要细数的话可能有超过200种。



图:Stéphane Barbery


能面的表情被称为“中间表现”,呈现出一种非常难描述具体是究喜还是悲的微妙表情,而如何在同一张脸上赋予能面兼具悲喜的两种表情,就是能乐师的技术点了。


能面表情中的感情体现是可以分成“晴”(teru)和“阴”(kumoru)两种的,脸部微微上翘的是晴,反之脸部五官都微微下垂的则是阴,这种微妙的五官线条上的变化可以让能面在看似悲愁的眉眼间留下嘴角的一抹微笑,或者在含笑的眼角下流露出一丝哀怨,同时携带着两种情绪的能面不仅提升了能乐师的表演空间,而且所有剧情需要的喜怒哀乐都从中诞生。



图:翁面 okina / buyee.jp



图:男面 otoki / hayashi-soichiro.jp



图:女面 onna / hayashi-soichiro.jp



图:怨灵面 onnryo / hayashi-soichiro.jp


早期的能面大多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而随着能乐的发展,尤其是在世阿弥着重强调幽玄美在能乐中的表现之后,能面超越了宗教意义,变成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用能面来表现的道具。而由此也诞生了专门制作能面的匠人世家,目前以越前的出目家和近江的井关家最为有名。


能乐的主题

能乐的主题又叫曲趣,分为讲述现实世界的“现在能”和讲述神鬼异灵的“梦幻能”两大类,剧目内容多取自诸如《源氏物语》、《平家物语》等古典小说。


相比一条直线按现在时间发展叙述剧情的“现在能”,“梦幻能”的剧情发展穿插在现实和梦境两条线索中。



图:Stéphane Barbery


一般剧情发展都会从某旅人前往某地邂逅了土地公的桥段开始,然后展开一段关于这方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有缘人和曾经发生过的有缘事的对话,最后以“吾乃此有缘人”为结尾结束上半场的剧情。而下半场则描述该旅人在梦境中遇见这位有缘人的灵体,然后将之前对谈中提到的成年旧事在梦境中重现,最后随着旅人梦醒而剧终。


能乐的角色

在能乐中,主人公角色被称为仕手(shite),在梦幻能的剧情发展中上下半场的主人公虽然可能发生变化,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由同一位能乐师扮演。主人公角色就是能乐整出剧的绝对中心,他不仅仅只是一个角色,对于整出戏而言更是灵魂般的存在,除了角色自身的演技之外,其他配角的选择、如何安排剧情等都有绝对的控制权。


仕手的角色身份可以分成神、男人、女人、滑稽和鬼五大类,而这五大类如果依序演出的场次就被称为“五番立”,这在江户时期可算得上是逢年过节才赶得上的大节目了。



图:Stéphane Barbery


与主人公演对手戏的角色被称为胁(waki),虽然在日语中意为配角,但在能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通常的身份会是行脚增、主角的仇敌等。和主角最大的区别是,“胁”的角色一定是活着的人。在有些剧目中整台戏甚至仅有仕手和胁两个角色,这也是能乐特色之一:以最少人物完成故事。


能乐的舞台

能乐舞台贯彻了极简美的核心,观众席和舞台之间并不设有帷幕。当然,极简并不代表可以省略道具,而只是将表演的场所尽可能的局限在最小场面,而这其中剧情所需要的道具布景则一件也马虎不得,甚至连长廊前摆饰的松树也会按透视原理做出近大远小的效果,再配上恰到好处的灯光和声乐,能舞台看似简单的背后门道确实颇多。



图:flickr@能乐堂


根据能乐极简的核心,类似歌舞伎舞台上的那些旋转舞台或者是大型装置布景等都是没有的,但唯一例外的却是作为的“手作物”。手作物在能乐舞台上作为很多大型道具或者布景的象征物是剧情发展的重要装置,但在结构上却是能简则简,诸如用四根立竹代表住宅,或者用一个船篷代表行船等等,这些手作物大多以竹枝和简单干花植物做成,拆卸都较为简易,通常在公演当天由主角仕手的弟子负责制作。



图:Stéphane Barbery


总结一下,日本的历代统治者对能乐皆青睐有加,江户时期能乐被德川幕府指定为官方“式乐”,但在年轻人普遍对古老戏剧失去兴趣的今天,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乐,能否在坚持传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能乐这项曲高和寡的日本传统艺能,更多的能乐师已然在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将这门历史悠久的古老艺能带给更多人去了解,去欣赏。


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在下次的日本之行前查查所前往的城市有没有能乐演出吧。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收听!


作者:王蕾/Veronica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懂你I方堂I职场定位师

    光介绍也不放一段

  • 萝铃铃枫儿

    能乐面具吓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