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2·仓颉造字-首孝悌(tì)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故事12·仓颉造字-首孝悌(tì)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00:00
05:05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显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juàn)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小朋友们,今天的故事讲完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的三字经原文是:“首孝(tì)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意思是说: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多见见天下之事,多听听古今的道理。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可见,古人对于教育的基本原则,先后次序、态度是非常严格的。那么,做好这些最基本的原则之后,又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呢?我们明天的故事,来讲讲这其中的道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61248dgwq

    i一天天

  • 1361248dg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