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是一部典型的幽默讽刺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性中的可笑与荒诞。
小说在结构上以“瘦子得知胖子的真实身份”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部分。瘦子对待胖子,从最初的“没大没小”到后来的“毕恭毕敬”,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善变的、奴性十足的小官吏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契诃夫通过塑造瘦子这个鲜活的小人物形象,展示了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趋炎附势的人性弱点;同时也表达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对心灵的扭曲。读者会由衷地感到:原来世上会有如此丑陋的人类,他们竟然每天围绕在我们身边!
读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强烈的、有信服感的阅读体验,和契诃夫在塑造人物上使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接关系。
第一个表现手法,就是用得恰到好处的留白。
故事开头就有一处典型的留白描写。“在一个火车站,有两个朋友,一个胖子,一个瘦子,碰见了。”没有冗余的外貌描写,区区几个字便清楚地介绍了人物关系和环境。
但是,他们两人到底有多胖多瘦呢?作者并没有指明,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种胖子和瘦子的身影,契诃夫在这里并没有准确规定两人的样貌,这样一来,就给了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他们可以在脑中进行人物形象的二次创造。
当读者在心里描绘两个人物形象时,紧接着,作者又在细节上给人物进行了适当的说明:
胖子刚刚在车站吃完饭,嘴唇上还沾着油,发亮,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而另一边的瘦子却是刚刚跳下火车,拿着皮箱、包裹、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这两种气味一对比,明显看出胖子的社会地位要比瘦子高的多,并且油光满面的胖子也比好像满头大汗的瘦子更加悠闲从容。
于是,不经意间,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反映在读者的脑海里。
契诃夫在小说中运用的第二种表现手法,是对比。语言和动作描写上精妙的对比,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在知道胖子的官位以前,面对好久不见的小伙伴,瘦子在言语里多少都流露出一种热情关切、轻松俏皮的感觉,比如“我亲爱的!”、“我小时候的朋友”。可当得知胖子是三等文官,并且已经有了两个星章后,瘦子立刻改口,连呼胖子大人、您老人家。
而瘦子的妻子和儿子,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他们前后的动作变化也同样滑稽可笑。
瘦子的儿子,一个才上三年级的学生,在初见胖子时只是陌生又胆小的躲在父亲背后,但是随着胖子身份的公开,小小年纪的他,肢体动作也立刻严肃拘谨起来。他不仅系好衣服上的扣子,而且迅速并拢双脚,时刻让自己保持立正的状态,这种从松弛到紧张的对比,也从侧片烘托出瘦子一家人低三下四的姿态和“唯官衔是尊”的悲哀家风。
契诃夫不但文字准确精彩,对标点符号的运用,特别是对省略号的使用,也同样值得我们留心学习。
这篇一千多字的小说,竟然有22处省略号的使用,并且大多穿插在瘦子的言行之中。
省略号最明显的作用就是用来表示语句的中断。但在表示句子中断时,它不像句号那样,表示戛然而止的停顿,而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所以,省略号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轻松自然地展现出说话人的神情样态。这样一来,不仅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且也使得对话更加生动逼真,从而起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比方说,在小说开始,瘦子这样说:“你看,我已经结婚了……这是我妻子露易丝”,而在后半段瘦子急速露出自己低眉顺眼的丑态时,他这样说道:“大人的恩情……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露……大人……”
前一句的省略号是在两个完整的短句之间,而后一句的省略号则是突然穿插在一个短句当中,强行把句子切分了。
所以,不难看出,这两句话的说话节奏是不一样的。前一句话的节奏更加轻快自然,给人一种流畅放松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里,瘦子多少有些得意骄傲;而后面一段话的节奏就略微迟缓,一句话断断续续的说出来,不免有些迟疑沉重,这样滞缓的语气也让瘦子战战兢兢、恐慌不安的神态跃然纸上,不禁让人感到有些滑稽好笑。
所有这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地方,契诃夫都通过省略号进行了恰当的过渡,在发挥读者想象力的同时,也将人物情绪惟妙惟肖地反映在读者眼前。
很好(✪▽✪)
赞👍
厉害
主播很有水平,讲解的非常好听,耐人寻味!
好听
很赞
分析的很风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