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故事】宋志平:所有的战略都是相机而动、量力而行(下)

【企业家故事】宋志平:所有的战略都是相机而动、量力而行(下)

00:00
09:28

更新提醒 


加入VIP畅听整张专辑,每周更新五期

点击右上角免费订阅↑↑


本期原文 


听众朋友你好,今天这期的内容,继续为你播讲中国版稻盛和夫宋志平的管理心得。

 

企业的选择,最后往往在一把手的方寸之间。

 

机遇需要有心人去发现。企业领导更需要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很多机遇是不易被察觉的。

 

每次战略敲定前,我总是要反反复复地想不止十遍八遍,甚至一百遍上千遍地想到底对不对。

 

有人说我是战略家,我确实非常喜欢思考和推演,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要想好。如果总错,总丢子,就输了。

 

正因如此,这些年来,我一直要求自己凡事慎之又慎,谋定而后动,一旦机会来临,就要毫不迟疑,快速出手。

 

但是,战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相对稳定,又是不断变化的。所有的战略都是相机而动、量力而行、逐渐发展。

 

最初北新开展石膏板业务,竞争很激烈,压力非常大。后来做强做大之后,北新石膏板大王规划呼之欲出。

 

但是,当产品进入成熟期,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容易走上好年头盈利、差年头亏损的老路。所以我提出了“有限相关多元”,让北新走上住宅产品化的道路。

 

先做好主业,朝着相关多元化,有限度地走。毕竟技艺再高超的杂技演员,也只能扔这些个盘子。扔多了得砸。

 

有的大企业,做着做着就散了,东一块西一块扩张,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多元化一定要量力而行。

 

后来随着市场发展,北新石膏板利润逐年增加,2018年税后利润超过20亿,在国内基本做到了极致,占据了60%的份额。这时候就要想,要不要寻找第二增长点呢?

 

所以北新又去做石膏砂浆、腻子,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就是石膏板+”

 

战略该修正时要修正,该完善时要完善。

 

再优秀的管理也替代不了战略,再高明的管理方法也只能算作战术。

 

企业一把手,首先是一个经营者。

 

穿着工作服,深入一线,身上沾满了油污,那是过去一把手的形象。对中大型企业来说,现在的一线,不再需要一把手去带头干,而是需要一把手时刻关注外界最新的变化,让企业做正确的事。

 

因为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会给企业招来灭顶之灾。先要做好正确的事,然后正确地做事。

 

经营是直面外部环境,是直面不确定,是做出决定做出选择,目标就是赚钱。

 

早年呢,我个人总是羞于把赚钱两个字挂在嘴边。后来我逐渐想明白了。如果企业不赚钱,怎么向前发展,怎么让你的员工安身立命,怎么获得投资者的支持,怎么样承担社会责任呢?

 

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一把手,必须学会赚钱的本领。经营之道就是赚钱之道。

 

大家不要觉得俗,赚不到钱,就谈不上创新,谈不上环境保护,也谈不上社会责任。作为经营者,首先就要明白,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

 

利润是经营出来的,每个经营者都要本着利润、利润、利润的原则做好日常工作,包括销售、采购价格、生产成本、质量等等。

 

为了让中国建材的干部完成这个转变,无论是在年会,还是在月度经营分析会,我都和干部们谈经营之道,也就是赚钱之道。

 

经过多年打磨,现在企业各个业务的一把手,80%的工作是经营,20%的工作是管理。

 

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管理是基本功。大量管理工作,基层干部做。而经营工作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做企业领导就是布道者,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学习,然后不停地给大家讲道理。

 

从管理到经营,并不是说管理不重要了。

 

管理,仍然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企业家是个苦差事啊,但他们总是愿意给大家展示大英雄的一面。这是他们身份需要。他们不可能只是快乐、热情、激昂,也有极其孤独的一面。

 

因为领导者要感染人,所以不愿意把悲伤、困苦、失败的一面展示出来。那样的话会让大家涣散。到最后,困难的事情都自己扛,不好的东西都自己来消化。

 

以前有记者采访我,我用了一句歌词回答他,我越陷越深越迷茫,路越走越远越漫长这是张学友的一首歌,他讲的是情网。实际上,企业家也一直在网中央。

 

做企业领导者,真不是那么轻松的一件事情。

 

当年,中国建材一度吃不上饭,也和外企竞争过,几乎被彻底打败,只剩下跟外资合作、缴枪投降这一条路,差点儿就没了。

 

十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公司股价曾经从39元,跌到1.4元,跌得连零头都不剩。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心里很伤心,我女儿回家跟我说,爸爸你别难过,因为从上市的那天起,你就应该接受今天,上了市就由不得你,股票涨是市场给你的,股票跌也是市场给你的,所以你从上市那天起就要做好这个准备。

 

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一个死神在追逐,一旦追上了,人就没了。企业也是这样,死神在身后,困难在眼前,危机在身旁。从成立公司的那天起,领导者就要做好这个准备。

 

不过我始终相信两点:

 

一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就像开车开多了,水平就会越来越高。久能生巧。做企业也是一样。长期做下去,经验就会越来越多。

 

对我来讲,十分汗水,一分收获,也不怕。我63岁了,工作了40年,从来没有休过一次年假,也没有期盼过假期,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

 

每一个企业家都是这么干过来的。做企业不容易,没有什么例外。自己多流点汗水,收获就有了。

 

二是,做企业不要急于成功。现在很多人希望三下五除二,马到成功。想做好一个企业,没有1020年是不行的,做到极致,可能需要三四十年的光景。

 

有人问我怎么算出来的。我不是算出来的,我是做出来的。像北新建材,到今天做得还算不错,其实已经积淀了40年。


企业是点点滴滴做起来的,只有长期坚守,才能终成正果。

中国建材一路走到了今天,每年有些小困难,几年一次大困难,终究是扛过来了。每次周期性的低迷,这个东西一定要看淡一点。我困难,你困难,他困难,大家都困难。一定要开导自己,天塌下来也顶得住,有高个子顶着呢。

 

遇到这么多的风浪,我也经常处在煎熬的状态里。每次都能够挨过去,靠的就是皮实。

 

困难是不可能永久的。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有些人在黎明前夜跳了楼,跳完以后天亮了,多遗憾。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天亮,还要想办法化解危机。因为企业家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解决困难的能力。困难越大,越要有耐心,越要有信心。

 

任何一种经历,都是难得的体验,要认认真真地工作,认认真真地总结,不要荒废了它。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七忧老人

    这部分很中肯!

  • 吴立群_tw

    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