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让孩子与自然相伴,成为善于观察的宝贝

第15节 让孩子与自然相伴,成为善于观察的宝贝

00:00
13:11

第15节 让孩子与自然相伴,成为善于观察的宝贝

 

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帮孩子成长!你好,我是徐莹,欢迎走进我的喜马课堂。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往往与他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息息相关。上节课我们曾经提到,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源于科学家从生活的细节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阿基米德的例子了,如果他没有注意到浴缸的水会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地溢出,他也想不到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测量王冠的体积。

 

在聊到成功人士的经历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多元思维”的思维模式。它和单一思维形成鲜明的对比:单一思维是指只从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而多元思维则是通过多种角度的方式。这就像你手上握着更多的工具,想要解决问题也就更加的容易了。那么想要让我们的大脑支持“多元思维”的能力,我们首先要打好这个基础,也就是需要拥有足够的观察力,注意到足够的细节。否则如果真的是“看山还是山”,注意不到其他的角度,那又怎么能够进一步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呢?

 

孩子其实是最好的观察者了。成年人往往会被思维的定式所局限,但是孩子不会。比如当我们打开家里的水龙头,看着自来水哗哗哗地流下来,会觉得这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在孩子眼中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水流是大是小?”、“浇在手上会有什么样的触感?”、“用手挡住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所以对孩子来说,他能在水管面前站很久、玩很久。并且从这个过程当中他不断地去尝试,不断地从他的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很多的感觉器官汲取极为丰富的刺激,进而激发了他的探索的欲望。

 

那么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学习一个新的小游戏,叫做“我有你没有”。与上一个游戏不同,这一次会更加挑战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想在家里玩的话,需要至少一位家长陪伴孩子,全家人一起加入当然是更好了。首先分别站在房间的两端,中间隔着一段距离。一个人先作为一个出题者,剩下的人都是答题者。假如出题者穿着一件红色的裙子,那他可以喊出来:“我有你没有……红色!”。这时答题者要要仔细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如果上面有相同的颜色,那他可以往前走一步。如果没有,他就要停在原地。等答题者最后走到出题者面前,可以两人击掌,互换身份。那我们这一段的“我有你没有”这个游戏,就告一个小小的段落。

 

等孩子习惯了这个游戏之后,可能会觉得只找衣服上的颜色有点太简单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增加难度了,让这个游戏更好玩一点。这次答题者不是在自己的衣服上找,而是在房间内寻找颜色。比如屋子里面可能有一本绿色封皮的书,那他可以喊:“我有你没有……绿色!”。答题者就需要在屋里找到相同颜色的物品,找到后才能往前走一步。如果没有找到,则站在原地不可以动。可以说重复的颜色,但同样的物品不能说两次。来对比每一个人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最短的获胜。

 

如果你的孩子目前只有两三岁,可能还是需要家长暂时作为游戏的主导者。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才初步地具备了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也开始逐渐地发展,大概能认知到四五种颜色,并且找到相同的颜色的事物。所以家长暂时不要给孩子太难的题目,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颜色,让他试着找到实物。又或者根据描述,找到相应的颜色。比如家长可以问这样的问题:“你能找到什么是红色的吗?”,或者说:“你能为我身上的这个颜色找到他的好朋友吗?”等到孩子到了三岁以后,可以加入一些逻辑思维的内容。并且在他有了自我意识后,会明白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就开始和他玩“我有你没有”的游戏了。

 

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有时候不用太被游戏规则所限制,可以碰到机会多问孩子几个发散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引导者”。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观察能力,对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有会非常大的好处。比如在萌溪的自然感统课上,我们的引导师曾经在游戏上问过孩子这样的问题:“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呢?”、“你是喜欢你脚下的绿色呢,还是喜欢旁边两棵树上的绿色呢?”、“这两个绿色有什么不同呢?”、“哦,那你是更喜欢深绿色了?”或者说“哦,那你是更喜欢浅绿色了?”。

 

那时在他们身边有一棵杨树和一棵槐树,杨树叶的颜色要明显比槐树叶的稍微深那么一点点,而树叶的颜色又和草地上的绿色是不同的。所以在引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注意到这些不同的细节。引导他进一步观察:同样是绿色,不同的绿色深浅不一样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效果。在这样丰富的视觉信息下,相应的神经元能够得到更多的刺激,这样对大脑的发育才能打下更好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再一次说明,大自然拥有最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观察力的环境。在开阔的空间,会有更多的不可控的元素,比如天气是晴朗还是灰暗的?天气的晴朗随着太阳光线的不同,它映照到树叶上的绿色也会是不一样的。那周围是闷热沉重的还是微风吹过的?是否能闻到花朵和青草的气味呢?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说:“哎呀,今天闻起来空气里面甜甜的”。

 

这样一个“甜甜的”嗅觉刺激让她用语言表达出来,感觉非常的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游戏内容可以不再局限于颜色本身,我们一问一答的内容也可以丰富起来,进而激发孩子的探索能力。比如龟裂的泥土上有菱形的形状,树桩上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石头可能是三角形的也可能是梯形的。我们可以出“我有你没有……三角形!”这样的题目,这样除了加强观察力外,无形之中也对孩子的图形认知进行了锻炼。而且大一点的孩子他会反哺我们,反教育我们。他会说出来一句我们根本就没有观察到和想到的话。当他超越我们去说出来一句“我有你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啊,孩子的能力原来这么强大。”

 

再或者除了视觉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听觉、嗅觉、触觉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多的细节让孩子来寻找、来观察、来发现。听到的声音是吵闹的还是悦耳的?是鸟叫?还是乌鸦叫?还是猫叫?还是青蛙叫?闻到的气味是清新的还是臭臭的?泥土摸起来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游戏本身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主动去寻找难以观察到的细节。孩子为了找到“我有你没有”的东西,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观察周围的环境。这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联想能力也会是非常大的挑战和锻炼,同时还能增加孩子的词汇的积累量。

 

此外,想要找到别人无法发现的细节,孩子们会绞尽脑汁地去想“什么样的东西会更不容易被找到呢?”,这样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到他们的创造能力。出题者可能会说到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比如说“可爱的”。小鸟可以是可爱的,路过的蚂蚁也可以是可爱的,甚至透过树叶洒满地面的阳光也可以说是可爱的。当孩子说出自己的答案时,还要说出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想法,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因为是在游戏中,所以并不是家长或者老师逼他说出来的自己的想法,而是他自己主动地来表达自己。这样获得了更高的成就感,也不用担心他们哪一天失去了继续观察的动力了。

 

如果孩子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那家长就可以悄悄地退出来了,让孩子们试着自己去同时成为“出题者”和“答题者”。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逻辑会比我们拥有更多的意外性,孩子想要试图说服并理解对方的难度也会大幅度地增加。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学会怎样融入都是同龄人的环境,怎样和陌生的小朋友相处,还有怎样成为其中的“小小领导者”。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游戏中孩子所发现的、“不一样的东西”。

 

举一个例子,在夏天的时候,户外的生物也变得越来越多,环境也更加的喧闹,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趴在树干上叫个不停的知了。在我们平日里看,可能会觉得它的叫声只是很吵、很难听,叫做“聒噪”是不是。但在我们的自然感统课上,曾经有一个孩子这样问:“为什么这里的知了叫声不一样?”在她听起来,这里的知了是在发出“吱——”的声音,而她之前听过的叫声都是发出“日——”的声音。通过她的提醒,我们才发现,这两种声音听起来的确是不一样的。

 

像这样的“发现时刻”往往是弥足珍贵的,当孩子在游戏中提出类似的疑问时,家长可以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一起来观察这些事物是不是跟他所说的一模一样,并适时给予鼓励,去寻找这里的原因。这样孩子会很开心,也会更愿意去“发现”这些自然界中不同的事物,也会拥有最珍贵的“好奇心”。

 

孩子是最好的观察者,因为他们不会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万事万物。而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是有无限的可能性。当他拥有的这些能力越强,大脑也会发育地越来越好,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和学习生活将会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家长可以经常带着孩子进行这样简单的小游戏,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孩子进行一场小小的“头脑风暴”吧。

 

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欢迎在评论区提出。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节课见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