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继续收听杜蘋讲《平凡的世界》。这一讲,咱们来探讨《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历程,还有它背后的精神价值。
关于孙少平,我要说的关键词是“诗意与浪漫”。孙少平的一生,一直与苦难相伴,怎么能用“诗意与浪漫”来形容呢?听完这一讲,我想你会理解这个观点:路遥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赋予孙少平苦难中的成长以“诗意和浪漫”。
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看法:第一,孙少平在苦难中获得了成长,锤炼了意志;第二,不断的成长和意志的锤炼,让孙少平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第三,是书籍,引导孙少平不断成长。
我先来讲第一点,孙少平在苦难中锤炼了意志,收获了成长。
你对小说的开篇的场景印象深刻吗?那是1975年二三月间,那年孙少平17岁,刚上县城高中不久,那是高中生们一顿集体午餐的场景。因为各自家境不同,学生的饭菜分成了甲、乙、丙三个等级,孙少平当然只有吃丙菜的份儿,可他那年轻、敏感的自尊心却让他不得不在人群散尽之后才去取他那一份很不体面的饭菜。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绘画/李志武
这时的孙少平,像大部分出身贫寒的人一样感到自卑,他能忍受饥饿,但作为一个心灵还很稚嫩的青年,他暂时还跨越不了那种“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
但是,就像《老人与海》中呈现的一样,反抗逆境恰恰是使人一次又一次成长的动力。也许在事件发生时孙少平并没有意识到,但那些他极力想摆脱的困境,的确锤炼了他的意志,使他不知不觉地成熟起来。比如说吧,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被抓去劳教,平常家里主事的大哥刚好出门在外,家中乱成一团,“严酷的现实要求他立刻成为这个家的临时的主事人”,孙少平他真的做到了。
在经历了和郝红梅的“初恋失败”事件以及“打架复仇”的事件之后,他更是圆满地完成了关于自己的第一次自我教育,获得了一个重要认识——那就是“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伟大人格来!”。苦难的“土壤”中开出了担当的“蔷薇”,这是路遥用浪漫主义手法馈赠给孙少平的诗意和浪漫。
再讲第二点,不断的成长和意志的锤炼,让孙少平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尊严。
小说的第二部、第三部,依然重点刻画了孙少平经历的“苦难”,比如后来描述的揽工生活场景、煤矿工作场景等等。
你想过吗,孙少平为什么要离开农村呢?他不是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但在县城两年的高中生活已向他展示了更广阔的世界,虽然不全面但足够震动灵魂。孙少平对未来的规划发生了质的改变,他再也不可能满足于像父辈一样一生局限于狭小的天地。几番思想挣扎,孙少平最终选择了外出闯荡,他先过了一年多像流浪汉一样的揽工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为了正式的煤矿工人。
在离开打工的城市前往矿区时,面对曾经带给他无数心酸与苦难的城市,孙少平居然满怀感激,他说:“你用严酷的爱火焰,用无情而有力的锤砧,烧炼和锻打了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脏!”这充分说明,孙少平对苦难产生了积极的认识,这距离他思想成熟不远了。
从毅然决然地走出家乡,到身体被石块磨得血肉模糊,再到煤矿下英勇救助他人,自己容貌被毁,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是四年的时间。孙少平在摸爬滚打中一步步成长。小说结尾,孙少平迎来了真正的成熟,因为他主动做出了人生道路的选择——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执意回到矿区。这一选择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人来说都很不容易。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绘画/李志武
小说最后那个场景描写饱含了作家的深情,我给你读一下这几句——“(孙少平)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这些描写足以说明:孙少平在这个时候已经明白了自己应该在什么样的地方度过有意义的一生,所以,他才能够在面对“景色萧条”的矿区却感到“激动幸福”。
作为一个忘情的读者,你不得不承认这描写,这刻画很动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某个人一次又一次地、主动地、幸福地走向苦难,很有可能是个小概率行为。所以结尾片刻的场景描写,尤其是心理刻画,与其说是“现实主义手法”,不如客观点儿承认,这是路遥式的浪漫主义,他用这样的浪漫手法馈赠给孙少平另外一重“诗意和浪漫”。
作家路遥
第三,在孙少平的成长历程中,书籍是他的“导师”。
当你面对孙少平“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历程时,你会不会在赞叹的同时又有点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是天生强悍吗?他灵魂飞翔的助燃剂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答案是“书籍”。换一种形象的说法,书籍是孙少平成长中的导师。
“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有导师,路遥在第一部里明确说,“人在壮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求得当时比自己的认识更高明的指教”。对于孙少平而言,书籍就是他成长的导师。
孙少平接触的第一本课外书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孙少平的启蒙之书。
现在的年轻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成长于六七十年代的那一代人来说,这本书里的“励志”因子足以成为他们的情感密码。这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长篇小说,是在1933年完成的,小说记叙了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中锻炼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新人。
保尔的故事对于孙少平最大的启蒙价值在于让他意识到饥饿和苦难并不只是折磨人的,他的“丙”菜并不一定只给他带来难堪和饥饿;艰辛和困苦也可以是成就辉煌人生的途径。
对于孙少平而言,书籍的意义至少有两点:首先,还在家乡那会儿,书籍是他瞭望世界的窗口,拓宽了他看世界的视野;其次,在外出闯荡后,书籍是他的精神不至于因为苦难而变得麻木的重要原因,阅读能激发他的斗志。
一个人可以依靠精神活动直接对抗具体的巨大的苦难,这是路遥用浪漫主义手法馈赠给孙少平的别样的“诗意和浪漫”。
好了,我们现在总结一下这一讲吧。
第一,孙少平的悲喜人生之所以令人震撼,是因为从农村到城市,最后到煤矿,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他在苦难中成长。
第二,每种苦难都那么折磨人,孙少平不仅不躲避它们,反而主动地走向它们。这个寒门子弟收获了可贵的精神价值——心忧天下而且自立自强。
第三,孙少平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得到的指教都源自于书籍,书籍开阔了他的视野,治愈了他的苦楚。
就像路遥说的,如果“我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 ”,那么孙少平也好,你也好,我也好,人生不管多么平凡,都是诗意和浪漫的。
这一讲,就到这里了,下一讲,我和你讨论小说中另外一位的重要人物,田福军。
到外是钱,听你解说还要加ⅤIp,
那些在少平前拿高粱馒头的学生就没有自尊心吗?
平凡的世界
如果让你用两个词形容孙少平,你会用哪两个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