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避开误区,如何正确面对你的“怕”
打破心灵枷锁,过自在人生。大家好,我是黄爱国。
我们在上一讲说过,强迫思维就是小痞子,他是专门来欺软怕硬的,在课程的最后我们还对比了对待杀人犯和小痞子的不同态度。那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讲讲,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态度,才能让小痞子不再骚扰我们?
我们前面讲到,面对杀人犯和小痞子时,可以选择的态度有三种:第一种,来硬的,跟他对抗,骂他或者打他,把他赶走;第二种,来软的,尽量躲着,躲不了就投降。还有第三种,既不来硬的,也不来软的,既不和他斗也不躲避或投降,坚持不搭理他,看看他能缠你多久?
但是三种方式中,只有第三种才能让小痞子远离你,前两种都是误区,只适合用来对待杀人犯,如果用它们来对付小痞子那就正好中了他的圈套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第一种,你排斥他,和他斗。看起来好像是不怕它,但这个这个胆大只是假象而已。小痞子一下子就看清了真相:“这家伙是怕我的,要不然,他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所以你越排斥他、越赶他走,他就越不走。你骂他,他和你对骂;你打他,他和你对打。这样,是摆脱不了他的。
第二种方式,是向他投降。现实生活中的“小痞子”来追你,你可以选择躲到家里,甚至钻到被子里,但这对“怕”是没有用的,“怕”字出现,你会无处可躲,它会钻入你的脑子里,持续干扰你。逃不过呢?你只好投降,让他牵着鼻子走。其实,这样也不行。他不会因为你的顺从而放过你,“小痞子”永远是“小痞子”,他不会因为你听他的就变成谦谦君子了,就不再骚扰你了。他会一直控制你,可能你刚交过钱,过一会,他又来了,没完没了。这也是症状挥之不去的原因。
但如果采用第三种方式呢,就是如果每次他过来干扰你,你都不理他,对他视而不见,继续做你手头的事情。会怎么样?比如,他出现一两次,你不理他,一两百次,你还不理他,他就感到很无趣,被冷落,他出现的频率和每次出现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对你的干扰就会越来越少了。这个才是让小痞子离开的正确方式。
强迫思维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痞子”,极其难缠。他气势汹汹,装出要杀人的样子,性格不过头的人,很快能看清楚,就不搭理他了。而性格过头的人,一看到小痞子,错当成杀人犯,就惊慌失措了。为了减少恐惧,求得心安,就会以排斥或者投降这种对待杀人犯的方式对待“小痞子”,结果恰恰就上了小痞子的当,陷入与小痞子的纠缠之中,无法摆脱。
通过上面的解释,大家知道了,在现实中,自己受到小痞子干扰的时候,坚持不搭理他,他就会慢慢离去。对待强迫思维也需要这个态度,但实际上,我们在对待强迫思维时常常也会像对待小痞子一样容易陷入误区。大家可以参照文字稿中的示意图,帮助自己理解。
那么,关于强迫思维的误区,具体有什么表现呢?首先,第一个误区常表现为:怕强迫思维出现,所以极力排斥它,想要把它赶走。比如一些可怕的、或者不合理的想法,你不想让它冒出来,结果却冒得越频繁;或者某种感觉,你越不想关注它,结果却更加关注。
这种误区常出现在什么强迫里呢?比如余光强迫(就是越怕关注余光,越关注)、念头(或画面)强迫(越怕冒出某些念头,冒得越厉害)、关注异性敏感部位强迫(越怕自己关注异性敏感部位,越关注)、注意力集中强迫(越想集中注意力,越无法集中)、社交恐惧(越怕紧张越紧张、越怕脸红,脸越红)、失控恐惧(越怕失控,觉得越控制不住自己)、靶器官强迫(越不想关注身体的某个部位,越控制不住地关注,比如口水强迫、呼气强迫;或者越怕手抖,手越抖)等等。
第二个误区的常见表现是:被强迫思维追着跑或牵着走,比如分析、推理各种可能性(总是想到最坏的后果);毫无根据、毫无限度地想象、假设(越想越可怕);检测、核实、尝试、感受(结果仍然摆脱不了怕万一)。具体表现为,怕字一出现,就被它牵着走,分析来分析去,为自己的怕字找借口;或者它让自己干嘛,就干嘛,比如反复检查、询问等等。有的人是,一出现怕字,就让它追着跑,不断地陷入各种“想象”中去,然后开始逃避日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人际交往、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等,甚至被怕字逼入绝境而选择自杀。这种误区在大多数强迫症、恐怖症中很常见。从强迫症的总体数量来看,陷入误区二的人数要多于误区一的。
当然,多数强迫者往往是两个误区都有。比如,开始是怕某个念头或感觉出现,会排斥它,结果这个怕字怎么也排斥不掉,就会越来越恐惧,接着才出现屈从或逃避行为。但有的求助者好像没有第一误区,而只有第二误区,其实这往往是多年来面对“怕”字,反复努力无效,进而放弃努力、听任摆布的结果。比如,有的洁癖者“一遇到某个情况,就怕脏,似乎并没有出现排斥怕脏的念头”,就已经自动化出现洗的念头了。而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他也会感觉自己怕脏有些过头了,也不想让“怕”字出现,但无法排除,后来就越想越可怕了。后来,一有“怕”字,第一误区这种排斥感就很少了,只要一出现怕,就迅速投降,赶紧去洗。
下面,我举个口水强迫症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两个误区的表现。有一个男士,高一的时候,同学们在拿大便开玩笑的时候,他自己恰好咽了一次口水。一刹那,他就觉得很糟糕,怎么能想到大便咽口水呢?结果,烦恼就来了。开始时,他怕自己想到大便的时候咽口水,到后来,只关注咽口水,总想把口水的关注感给解决了。结果,越怕关注越关注,越关注口水出得越多。怎么也摆脱不了这种不良循环。他的这种对口水的排斥感,以及对口水关注的排斥感,都属于误区一,即对偶尔跳出来的小痞子,或者说人人偶尔都会有的担心,过于排斥了。结果,就陷入越排斥,干扰越严重的怪圈。后来,随着口水强迫的加剧,他开始怕别人关注到自己咽口水的行为,怕自己讲话时带着口水,会口齿不清。对别人的表情极其敏感,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和自己的口水联系起来,怀疑是对自己咽口水行为的回应。因此,每次在大家面前讲话,都会异常紧张和尴尬。后来,出现躲避公众场合的行为,集体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这种对自己咽口水行为及其后果,进行的毫无根据和限度的推测,就属于误区二。当然,逃避公众场合的行为,也是误区二。也就是说,让怕字牵着鼻子走,越投降陷得越深,越无法自拔。
当然,无论是第一误区还是第二误区,最后导致的共同结果,除了思维上的痛苦之外,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不求进取或破罐子破摔,如不上学、不上班、不和人接触等逃避行为。这类逃避行为虽然算不上强迫行为,但也是战胜强迫的大敌。如果你逃避了,想取得进步是不可能的。
有很多求助者都问过我,为什么越怕某些念头冒出来,这些念头就会冒得越厉害?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意识到人类的思维,并不受你个人的绝对控制的。比如,我跟大家说,接下来的几秒钟里,脑子中绝对不要出现“一只白色的、红眼睛、长耳朵的、毛茸茸的小白兔”,大家会怎么样?一定会冒出小白兔的形象对不对?而且我描述得越详细,大家出现得越具体,是不是?所以,简单地说,如果你越想控制自己脑子里一定不能出现什么,或者一定不能注意什么,就越容易出现或注意什么。
关于思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行为可以有好坏之分,而思维没有。你可以说,“抢银行这个行为是错的”,但不能说“想抢银行这个念头”错了。人的思维千变万化,自由的思维是我们创造力的源泉。所以说,没有所谓的坏念头。大家平时担心、在意的所谓的坏念头,比如与性、与攻击、破坏等有关的念头,往往都是人的本能的一部分,对我们的生存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如果你强行把念头区分好坏,只允许好念头出来,不允许坏念头的话,那就相当于用你的理智,强行压制你的本能,那怎么可能压制的住?你的压制,只能引起本能的更大反抗。那怎么办呢?难道就任由各种乱糟糟的思维一直充斥我们的大脑了吗?其实也不是。思维可疏不可堵,虽然思维不能被绝对控制,但可以适度引导。只要你不要过分压制它,把这些作为人的一部分,允许它适度出现,通过不在乎、不压制、随它去,它慢慢地就不会过于纠缠你了。
和思维一样,人的情绪、注意力、对身体的感觉等,你也是无法绝对控制的。 你不能说,一个人恐惧、伤心,错了;或者注意力关注到其他地方,就错了;或者说,我感觉我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这种感觉或关注错了。这些都没有对错之分,都是人的本能,我们对它不能那么排斥,否则,就容易陷入误区一。
那么,面对强迫思维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陷入误区呢?我把它总结为八个字——“视而不见,少想多做”,也称之为“视而不见”策略。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谈谈该如何正确理解“视而不见,少想多做”?
视而不见——视,就是我看到强迫思维又出来了,不见,就是不跟它多纠缠,既不排斥也不屈从;少想,和视而不见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少想、少关注强迫思维,多关注正常的事情;多做,指的是,多做正常的事情。也就是,强迫思维来了以后,无论它怎么干扰我,我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一切非病态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聊天、娱乐等等,能够淡化对强迫思维的关注,能将病态的注意力转移的事情都能做,正常的事情都可以被用来作为“视而不见”、转移注意力的手段。该看电视看电视、该看书看书、该出去玩出去玩,而不是把该做的放到一边,和“怕”纠缠不清。通过“做”将对病态的关注转移到对正常事情的关注上,是为了更好地做到视而不见。一句话,“爱咋想咋想,该干嘛干嘛!”这样,“视而不见”和“少想多做”才能相得益彰。
需要注意的是,少想并不是不想,而是尽量不要和病态想象多纠缠,不排斥,也不屈从。其中,更重要的是“做”——通过“做”才能逐步淡化强迫思维。
大家知道,一个人注意力的总量是有限的,对正常事情的关注和对怕字的关注就像拔河一般,都试图吸引你的注意力,当你更多地关注正常事情的时候,对怕字的关注就会慢慢减少。否则,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注意力就很容易被怕字这个小痞子所占据。
所以,视而不见,少想多做,这八个字中,“视而不见和少想”这六个字,是从面对强迫思维的角度考虑的,即“如何对待强迫思维?”“多做”这两个字是从如何调整行为的角度考虑的,也就是从“怎么样多做非强迫的、正常的行为,减少强迫行为,从而更有利于淡化强迫思维”这个角度考虑的。
打个比方,你现在要过一条小河,但中间只有有一条“钢丝绳”可以走。所以你要不偏不倚,走中间。当然,刚开始的时候,钢丝绳是很难走的,很容易掉到两边去。因为自己对于强迫思维太害怕了,一出现强迫思维,就习惯性地采取排斥或投降的方式,因此,很容易习惯性地掉到两个误区里面。但如果你能坚持“视而不见”的实践,随着你对强迫思维的虚假空的真面目看得越来越清楚,慢慢不在乎它时,它对你的干扰就会越来越小,你陷入误区就会越来越少,走上正路就会越来越多。也就是,随着不断的实践、锻炼,这根“钢丝绳”会越走越宽,变成“独木桥”,直到逐渐变成“宽阔的大路”。就像现实中走钢丝的艺人一样,他练得多了,走熟练了,胆子大了,走钢丝绳就像走大路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对待强迫思维要视而不见,既来之,则安之,不硬斗,也不屈从、不搭理、不回避,你愿意来,你就来,你愿意走,你就走;对于强迫行为呢?如果是误区一,不自主的行为,既然不由自主,那也随它去,就当成强迫思维一样处理,你爱出现就出现,不理你。如果是误区二的行为,比如一些强迫行为或逃避行为,要坚决抵制,不逃避,坚持做正常的事情。
在本讲的最后,我要留一个作业给大家:第一个,请结合你自己,看一下自己的误区是什么?具体是如何表现的?第二个,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具体该如何做?虽然你目前可能还做不到。
第七课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收听!
怎样可以私聊主播?
黄老师说的太对了🙏🏻🙏🏻
老师怎么联系您
棒棒哒
道理简单 但是做到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