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 活出真实的自我,享受独处的魅力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 活出真实的自我,享受独处的魅力

00:00
09:59

提到孤独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一个人逛街
一个人看海
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到感人情节时,泪流满面,却无人分享?

无论是什么画面,可能都不太美妙。


你害怕一个人吗?


你害怕孤独吗?


“废话,谁不害怕。”

确实,现在的主流思想一直提倡,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的亲密关系(本文亲密关系指的是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爱情、亲情、友情)。


在世人眼中,缺少亲密关系的人失败而可悲,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是有问题的。


而孤独的最常见表现就是很少与他人互动,所以,主流观念非常坚定地认为,孤独的人是有问题的,他们还经常把孤独和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等联系在一起。


甚至很多孤独者自己深深的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我是不是真的有病?因为,有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会拒绝和他人接触,存在孤僻退缩的症状……


但是,孤独本身并不是一种病。


除了亲密关系,人生还有很多可以给我们带来满足的东西,例如创造、例如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惊世伟人往往是在孤独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


举个家喻户晓的例子: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他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哥尼斯堡。就在他那一亩三分地里,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然后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开始仔细研读。


他就这么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妻子,没有儿女,直到生命的花儿萎谢。他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午后的散步是如此准时,以至于哥尼斯堡人都拿他来调对挂钟的时间。


也正是因为享受孤独,康德写出了许多丰富人们精神的著作,例如《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终其一生都被两种完全相反的驱动力操纵着,一种是对爱以及其他所有能让我们亲近同类的关系的渴望,另一种则是对独立、孤单和自主的向往。


而在孤独中,我们能完成很多在他人陪伴下无法完成的心理过程,例如思考、内省、想象,在这些过程中,其实是我们更贴近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时刻。


所以,孤独并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人类共同的需要,一种宝贵的能力。


就和同亲密交往能力一样,独处的能力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人乐于与人交往,有人愿意享受孤独,这两种人生态度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很多时候拥有独处能力的人,他们有多孤独,而他们的灵魂就有多热闹。

能忍受住孤独的人,多是有思想和理想的人。

创新能力的起点,想象力往往在孤独中诞生。

上文我们已经举过思想家康德的例子了,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左丘在失明后写下《国语》;罗马哲学家波伊提乌斯,在监禁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巨著《哲学的慰藉》;沃尔特·雷利爵士被关在伦敦塔等待死刑时写出了《世界史》……

这些创新都源于孤独的力量。


创新需要想象力,需要一种厚积薄发之后的顿悟,而顿悟从来就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想法经过了长期的信息内化加工、经过反复的思考,转化为潜意识,最终“孵化”后才成型的,这个期间需要不被“中断”。这时的孤独难能可贵。


享受孤独的人更有安全感。


实验证明,一个更喜欢独处且自得其乐的孩子,是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如果一个孩子随时随地都要黏着妈妈,说明他心里时刻担心母亲会消失,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相信母亲不会消失,就算暂时离开也会很快回来,他就会很安心地一个人待着,自己玩得不亦乐乎,这证明他有安全感。


所以,独处能力其实就是享受孤独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就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因为有了安全感,才能放松地独处,在放松的独处状态下,我们的大脑才能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


为什么文章开头,我联想到孤独时,会害怕?


你害怕的是孤独吗?你害怕的其实是内心空虚寂寞,可能是无人认同的缺失感。


孤独和寂寞有何不同?


就像歌中唱到的: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孤独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状态。寂寞是一种纵使有1000双手握着你,却内心萧索,感觉不到温暖的悲凉。孤独和寂寞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形式上的孤单,后者是心理上的孤单。

孤独而不寂寞,是一种境界,人可以通过专注与琴、棋、书、画、诗、酒、花使心灵不再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他从来不是用来忍受的,而是用来享受的。一个真正自律的人,懂得享受孤独。


享受孤独是一种能力,忍受寂寞是一种常态。


如果你身处热闹的场面,却无法安静自己的内心,在被寂寞笼罩着。如果在嘈杂的生活中,你因为心中的孤寂无法呼吸。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独处的能力,也许我们可以帮你。


—END—

主播 | 彩霞

作者 | 橙 子

编辑 | 徐佳茜

策划 | 吴乐东

来源 | 上海乐天心理咨询中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