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唐杜甫《渼陂měi bēi西南台》古代湖名。在今陕西省户县西,汇终南山诸谷水,西北流入涝水。一说因水味美得名;一说因所产鱼味美得名。:“空濛辨渔艇。”钓船:渔船。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p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读来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象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象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那么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是如何系联起来的呢?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象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呵!“将入”二字,真可说是笔挟云涛了。
当然,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本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周笃文)
周笃文,字晓川。已从事古典文学及文献学教学与研究五十年。早年曾师从词学名家夏承焘、张伯驹诸先生,于宋词研究、敦煌文献及医学古籍、文字训诂之学有专门研究。系中国韵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发表了百余万字的专著与论文。
公众号:秋语荷塘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秋语荷塘 回复 @玉wishes: 谢谢朋友
你真是太棒了 👍
秋语荷塘 回复 @v听哦咯个个快请: 呀。谢谢朋友
在一直听全部听完 听入迷的了
秋语荷塘 回复 @kikiki_然然: 谢谢朋友
厉害了老师,出口成诗
秋语荷塘 回复 @月影西窗云阁主: 哈哈,胡诌呢
周老师诗心澎湃!赞赞赞!
秋语荷塘 回复 @细品名人: 谢谢老朋友
🐞🐌🐜🦗🐢
还似山原浑波色,晓云将入梓州天。
老师,您能解释一下“晓云”吗?我查不到,感谢!
秋语荷塘 回复 @耕读2018: 就是拂晓时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