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伤仲永》

王安石《伤仲永》

00:00
05:24
如果说“明明德”属于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已经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的问题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原本是在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能够把全身的污垢洗干净,以后就要每天都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地下去,每个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就是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进步,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这就像基督教的每日忏悔,《论语》中一直被后人引用强调的“三省吾身”。《庄子.知北游》中说“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中有“澡身而浴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示的是一种不断革新的姿态,促使人们弃旧图新。商汤王把它刻在洗澡盆上成为盘铭,我们则可以使它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王安石《伤仲永》

北宋年间,在离王安石家乡不远的江西省金溪县,有一户姓方的人家,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田为生。方家的小儿子叫方仲永,仲永自然也是从小过着村居生活,每日只在田间地头玩耍,不仅没有学习读书写字,甚至也没有见过别人读书写字。
方仲永很快就长到五岁了,这一天,他忽然哭喊着跟家里的大人索要笔墨纸砚这些书写用的东西,不拿给他就一直哭闹不止。父亲觉得非常奇怪,就到邻居家里借了来给他。他居然立刻就写了四句诗,还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这一天开始,无论是谁指定了一个题目或事物,方仲永都能立刻写出一首诗来,而且诗的文采和旨趣都很有值得欣赏称道的地方,同县的人都为此惊奇,认为这是上天授予的才能,渐渐就开始有人请他们父子到家中做客,还有人准备了礼物钱财专门来请仲永作诗。
仲永的父亲自然为此高兴得意,尤其看到有利可图之后,就天天带着仲永在全县境内四处去拜访达官贵人,也不让仲永读书学习。
明道年间,王安石跟随父亲一起回到了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这位著名的神童。此时方仲永已经有十二三岁了,大家叫他写诗,写出来的诗句明显退步,已经不能与前几年的传闻相称了。但是仲永的父亲仍然不让仲永读书学习。
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家乡,去舅舅家里探望的时候,再次打听起仲永的情况。王安石的舅舅回答道:“如今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分别了。”
王安石对此非常遗憾伤感,他说:仲永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是上天赋予的,他的天资远远超出那些具有普通才能的人。他最终变成一个平庸的人,就是因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继续学习。像仲永这样聪明才智超群的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尚且要沦落为普通人,那么,世上大多数天资平凡的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是连达到一个普通人的水平都很困难呢。
方仲永拥有让人艳羡的天赋,但是因为不肯学习无法进步,导致他的天才如昙花一现,虽美丽却短暂,最终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如果不是王安石的记载,恐怕连名字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