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应激障碍】得了PTSD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犯罪行为?

17.【应激障碍】得了PTSD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犯罪行为?

00:00
11:17

 应激障碍|得了PTSD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犯罪行为?


开头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挫折经历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种更严重的结果,讲一种伤害后的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TSD,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


其实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很长的过去,但是很短的历史的一个词,因为这个名字,是在1980年才被正式确认并开始使用的。


很长的过去,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研究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很多参战士兵都受到这种情况的困扰,所以那个时候的研究就一下变得很多,同时带来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名称,比如炮弹休克或战争性神经官能症。




PTSD的症状表现:


上过战场的勇敢者都会有这样的障碍,那它有哪些表现呢?主要集中于四类症状,


闪回。主要表现为在脑子里面或者是做梦的时候不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回避和麻木类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就是尽一切可能去避免哪怕是一点点可能让自己想起来发生过这个事情的情境。


警觉性增高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激怒及焦虑情绪。


暴力伤害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


这些症状一般会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数日或数月中出现,但是有时候发病时间可能会延迟数年甚至数十年。创伤记忆有时候会深藏于你的记忆当中,当病患做了某一特定身体动作时,这个记忆一下就被提取出来了,便触发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果这个人经历了另一个压力事件,如家人死亡、被诊断患有重大疾病,那这个潜伏的症状就有可能出现,意思就是之前那次影响还在,又来了一次,一下就爆发出来了。症状一旦出现,最少会存续一个月的时间。




儿童PTSD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有一个问题,只有成年人会有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吗?孩子要是也同样遭受了这种灾难情况,会有吗?儿童也是会出现类似障碍的,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尤其是十岁以下的幼童)出现这种障碍的概率比较低,但是一旦出现,就会有以下一些表现:


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


玩与创伤有关的游戏


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


回避症状。如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


高度警觉


容易生气或暴怒


难以入睡




诱发因素:


你可能会觉得创伤后应激障碍好像经常听到,应该是基本每个人经历了创伤之后都会有的吧?那其实,与我们想象的不同,研究显示,大多数人不会因经历创伤事件而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细分下来,经历事故或自然灾害的创伤,比较不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而经历例如强奸或儿童时期受到虐待这种人身伤害的创伤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类的反应,其中以强奸受害者为重灾区,有近50%的强奸行为受害者都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应。


那我们前面提到了战争会带来这种障碍(比如参加越战的士兵中有17%有创伤后应激障碍),还有比如强奸和儿童时期的虐待也会,还有什么情况会带来这种障碍呢?


暴力攻击;严重的车祸(12%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概率);意外事件(比如研究显示,意外的爆炸后,有30%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概率);目睹亲人、恋人等关系亲近者的突然死亡;受到亲密关系的伤害;幼年时被抛弃;自然灾难,如地震、海啸;难产;校园霸凌;职场骚扰或暴力,等等。


研究显示,在美国,每年约3.5%的成人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而约9%的人会在其一生的某阶段中患上此种障碍。在其他国家,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每年占整体人口的0.5-1%,而在武装冲突频发地区的比重可能会更高。性别倾向上来说,女性的发病率总体是高于男性的。




与犯罪的关系:


看上去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让遭遇到创伤的人很痛苦的障碍,这样也会和犯罪有关系吗?


国外有一项临床研究指出,曾经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幼童,在成年后比没有遭受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有更高的犯罪倾向。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让人产生错觉或者是幻觉,另外他们的警觉性很高,在遇到不利的情况时很容易产生被害妄想或者是联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基于自认为是自卫性质的暴力行为,但是可能本身侵害行为就不存在。


另外,约翰和席尔瓦等研究者还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分类,他们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带来的犯罪行为主要分为四类,


1妄想型暴力行为,这类型的暴力行为主要就是因为以前发生的事情在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产生了妄想,在这个妄想中自己可能又一次的遭受到了侵害,面对这种侵害的时候,行为人就会选择防御性的暴力行为去处理,但是好像我们前面说的,这种侵害可能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带来的症状。


(2)刺激寻求行为,虽然之前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创伤,但是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对于这些经历中同样存在的强烈刺激,有一种内心的吸引,为了追求这种强刺激,就不断的去通过暴力行为或者是不正常行为找回之前的那种状态和感觉,于是犯罪行为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


3双向情感暴力行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带来的躁狂和抑郁造成的暴力行为,主要表现为躁狂状态下对别人的突然攻击和抑郁状态下对自己的自我伤害行为。


4睡眠障碍暴力行为,这是比较特殊和少见的,大概占4.8%左右,两种情况,一种是睡的太少了,一种情况是睡的太多太深了。太少的情况是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带来的失眠引起的精神涣散和自控力低下造成的暴力行为,而另一个方面就是睡的太深,在梦游状态下的暴力行为了,少见但是确实是是存在的,不要以为梦游就是径直这样走,其实也是会有暴力行为出现的。




应对方法:


那要是我们周围有朋友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话,要怎么办呢?


目前有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辅助两种方式,根据西方的研究来看,普遍认为心理咨询辅助的效果会比药物治疗要显著,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很多,很难去根据每一种症状开药,那患者需要吃的药就太多了。


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陪伴和沟通,并且正确认识灾难,可能才是行之有效的。




小结:


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看了一些历史,学习了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带来的影响,我们还简单说了一下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希望对你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我是张蔚,我们下节课见。




参考文献:


Friedman, MJ. FinalizingPTSD in DSM-5: getting here from there and where to go next.. Journal oftraumatic stress. October 2013, 26 (5): 548–56.


Guina, J; Rossetter, SR;DeRHODES, BJ; Nahhas, RW; Welton, RS. Benzodiazepines for PTSD: A 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sychiatric Practice. July 2015, 21 (4):281–303.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