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9节

第二章9节

00:00
07:45

第九节 宇宙事物的“呈现与背景”

为了全面认识宇宙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之间的“呈现”与“背景”关系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概念。

能够看得见的事物与潜藏着的一般不能被我们看清楚的背景形态之间的关系,就是事物的“呈现”与“背景”关系。

    “呈现与背景”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同一时空区域之中的呈现与背景关系;另一种是不同时空形态之间的呈现与背景关系。

一个事物若要被观察者所看见,该事物就必须处在一种背景之中,只有这样它才能够被呈现出来;凡是没有背景,任何一个事物要想呈现出来都是不可能的(它的背景正好是与之相反的“非它”或者“非存在”)。这样的背景必须是先于被呈现事物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如果被呈现的事物是A,其背景是B,那么则可以是“先有B后有A”。这就像“颜色总是在预先无色的背景中被呈现出来”,“气味总是在预先无味的背景中被嗅到”,“‘有’总是在预先‘没有’的背景中被呈现出来”一样。

也可以说,“背景”与“呈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同时并列存在着的,这成为了观察和认识一切事物的必须条件和必然关系。由于“背景”与“呈现”两者是双重叠加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相互依存的,这种关系也就可以称为宇宙事物的“呈现与背景”叠加态(这样的叠加态关系也被包含在“二律背反”原理之中)。

人们日常在认识某一个事物的时候一般是处于“认识退相干”状态的,因此我们一般只能够看到该事物(或事件)的某一些方面属性。

在日常观察认识中,“背景与呈现”的叠加态双重(或多重)属性往往只能够有某一种(或有一些)被观察者所确认,另外的将被清退和隐去,这是“认识退相干”的普遍效应。

正是这种普遍的“认识退相干”效应使我们可以得到对于某一件事物的具体确定性认识,而随着我们对“背景与呈现”的自然叠加态属性的不断深入认识,就必然会发现被我们所观察的事物其实还存在着没有被认识的另外一个(或另外一些)方面。

“呈现与背景”就像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世界。一个就在我们面前,一个却隐藏在(我们的视觉和思维)背后。

每一种事物的“呈现”都必然是与其“背景”状态相互对称、紧密关联的,任何呈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如此的。

呈现出来的事物与其背景形态之间可以说具有一种“可认识”与“没有认识”的差别,呈现与其背景是以矛盾对立或者“不相同”的状态并存着的。只因为有了观察者,事物才可以被称为“呈现”,它们被我们主观的“认识退相干”赋予了各种可以确认的属性,因此说“呈现”其实是一种相对性的观察认识结果。

在万事万物之中包含着诸如“产生与消亡”,“有与无”,“上与下”,“正与反”,“生与死”,“不存在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本体与现象”,“无限与有限”,“确定与不确定”,“变化与不变”,“运动与不动”,“相对与绝对”,“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因果性与概率性”等等“呈现”与“背景”的关系。

在“呈现与背景”的对称性关系之中,有一种很特殊的形式就是“有”与“没有”(有与无)的关系。因为宇宙事物总是不断地从不同于自身的背景状态之中被产生出来,又向着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全新状态消亡掉,这种不断地产生与不断地消亡都是以动态流变转化的方式进行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个“四维时空”区域之中生活着的人们,往往觉察不清楚这个时空区域本身,更无法看得见这个四维时空区域的背景形态。但是我们却能够意识到“呈现”与“背景”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那个静静的巨大背景世界与我们相处在“咫尺天涯”。

另外,“呈现与背景”的关系是层层嵌套的。比如:在一个新建筑的开工奠基仪式上,人们一般只会注意到那块象征意义的奠基石,而忽略了另一种更具奠基意义的东西,这就是大地。大地是一切建筑的真正背景依托,而大地的背景却又是地球所处在的太阳系,而太阳系又处在银河系……,如此可以无限伸延开去。

可以说,呈现出来的“可见宇宙”与“巨大背景”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我们破解宇宙事物永恒生灭奥秘的一条认识通道。

特别指出一点,背景与呈现是完全对称化的、是平权性的,两者可以互相换位,即呈现变换为背景,背景变换为呈现。两者一旦面对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上的观察者,这种认识变换就能够成立。另外,呈现与背景还可以被更大范围以外的观察者认为是同一种混合的呈现(或者是同一种混合的背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