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听)李白1:沈文凡丨天才背后,源自从小与众不同的教育

(试听)李白1:沈文凡丨天才背后,源自从小与众不同的教育

00:00
23:59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吉林大学的沈文凡。今天开始,我来为大家讲述盛唐时代最伟大、最引人瞩目的诗人李白。


郭沫若曾说,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璀璨光辉。大家知道,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李白作为盛唐诗歌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以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大唐时代的精神风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其中体现出的那种昂扬的热情、执着的理想、强烈的个性色彩,酝酿成了中国古代诗坛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天才。他第一次到长安的时候,碰到了贺知章。贺知章你应该并不陌生,就是写《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位大诗人。那时候他官居太子宾客,很有文学才能。贺知章见到李白,读了他的诗文之后,惊呼道:“子谪仙人也!”他称呼李白为“谪仙人”。什么意思呢?“谪”就是贬谪,一般指的是做官的人被贬降。贺知章说李白是从天上被贬降到人间的一个仙人。也就是说,李白本来是属于天上而不属于人间的。


李白在后世也被称为“诗仙”。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有两个人得到过“仙人”的评价,一个是李白,另一个就是苏东坡。苏轼被人称为“坡仙”。古人评价他的诗文、书法等创作有“逸怀浩气”。这是一种超凡脱俗、辽阔高远的精神气质。但是李白和苏东坡还是有所不同的。苏轼有一首《题李太白画像》的诗,说“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是说李白本是天上的仙人,而且他并不是被贬谪的,他就是到人间来游玩的。这说明了李白的本质就是一个“仙”。他生来就属于那种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可是他到人间来,人间到处都是约束,到处都有很多规章制度,也充斥着丑陋和罪恶。但他当然不甘心生活在尘网之中,所以李白的一生,包括他的诗,都有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而苏东坡呢?他本来就是属于人间的,却带有几分“仙气”,他比较超脱,比较会自我调节。他被贬官到荒凉的岭南,还能开心地大口吃荔枝,写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多么乐观,多么洒脱!因此他能够凭借他的这股“仙气”来解脱人生的痛苦。这和李白是完全不同的。


李白这个人真的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首先他的长相气质就很与众不同。


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chǐ )如饿虎”(《李翰林集序》)意思是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张大的时候像一只饥饿的大老虎一般;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李白的风度。意思是李白的衣袖中怀揣匕首剑,两个眼睛光彩照人。看起来确实很有仙侠气质。


再说到他的出生和家世,其实到今天都仍然是个谜。


关于李白的籍贯,自古有很多不同的传说。李白自称他的原籍是陇西成纪,在今天的甘肃秦安,出生在碎叶城,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大概在他5岁的时候,举家迁居到绵州昌隆,就是今天的四川江油。他家在西域的时候本不姓李,后来他的父亲“指天枝而覆姓”。“天枝”,是指帝室的支派,就是说,他们和大唐帝室是同宗。他的父亲叫李客,但其实这个名字很可能不是他父亲的真名。因为“客”这个字是古代对外来者的贬称,所以说不清这是真名还是对客居者的泛称。李白的父辈没有当官,但是家庭很富裕,所以许多人猜想他很可能是一位富商。


关于李白的家世一直是个疑问,很多人曾对此做过考证。有的人认为李白不是汉人,是西域胡人;有的人认为他家是流居西域的汉族商旅;有的人认为他的祖先是因获罪被流放到西域的。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说法很有传奇色彩。他说李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hào)的九世孙。家族累世为官,家世非常显赫。其间虽然并没有犯法,却被贬谪到了条支(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改名换姓隐居下来。唐代神龙年初,李白家从条支逃回四川,又对着李树生下了伯阳(就是老子李耳,字伯阳)。这就把李白的祖上和道家创始人老子联系到一起了。说李白生下来的那天晚上,母亲梦到长庚星(又称太白星)进入梦境,所以孩子生下来就给起名为“李白”,用“太白”来作字。世人都说这孩子是太白星转世的精灵。这个说法是带有了几分传奇的神话色彩。


我们现在也不必纠结这些说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单看他的家庭背景和自幼经历,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李白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与一般中原家庭是不同的。


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尊,儿童开蒙大多是要学习四书五经的儒家礼法。但是李白不同,他说自己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六甲”是讲道术的书,“百家”那当然不止于儒家。还说“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还学习剑术,是仗剑任侠的。你看,李白自幼所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不受拘束的。而且他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在诗里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位于四川江油市大康镇西北),跟一个叫赵蕤(ruí)的人学习。赵蕤是个怎样的人呢?古书上说他是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的学者。什么叫“王霸之道”?——王是指儒家行教化,以仁政、德治、礼制作为治国之本的统治政策;霸是指以法家崇君权、行法治、提倡刑罚和弄权术来维护统治秩序。所谓王霸之术,就是王和霸结合,儒法结合,礼法并用,德刑兼备的管理模式,是要经邦济世的。所以李白,他是满怀豪情,一直都有建功立业之心的。


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李白携带着宝剑离开故乡,辞亲远游,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kuài)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yún)。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他有仙风道骨。开元十五年,他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三年后,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是李白第一次来长安,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第一次来长安,大概呆了三年的时间。我们刚才说了,他是始终怀有建功立业之心的。那唐代奉行的制度是科举取士,一般人想要做官、实现人生理想,都是要通过科举考试的。但是李白,他不走寻常路,他是不屑于去科举的。他一直觉得,以他的天才,根本不需要去考进士的,那他怎么做?他的办法就是广为交游,周游天下,李白的一切追求和理想总是带有他自己的一份天才的狂想,他觉得以他的才华,要想取得君主的欣赏与任用,那是易如反掌的事,只要能得到任用,以他的天才一定马上就可以平定天下。


他在长安的时候,就隐居在终南山,那时候,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把她的别馆就设在终南山,这位公主也爱好求仙学道,当时很多的文人雅士常去公主的别馆作客,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王维、储光羲等等。李白他希望在交游期间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能够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李白就在那个时候也结识了玉真公主。


后来,李白一路漫游,诗名远扬,玉真公主就把他引荐给了皇帝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且给他隆重的礼遇,封他为翰林待诏,相当于是皇上的御用秘书,皇上需要什么东西随时请他去写。据说唐玄宗当时召见李白时候是“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皇帝亲自下车走路去迎接他,许他在龙床进餐,还亲手为他调羹,这简直是最高规格的礼遇了。


李白这时候自然也是踌躇满志,他曾写诗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是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这时候李白写的很多诗,比如“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等等,就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一次他在朝廷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是对社会的认识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李白供奉翰林的这段时期,还流传着许多他受君王优待的故事,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唐才子传》里讲,李白云游四方,喝了酒,醉醺醺地骑着毛驴经过县衙。按理说,骑驴经过县衙大门,那对知县长官是十分不礼貌的。加上知县这个人本身也是那种仗势欺人的人,所以看到有人骑驴从他门前经过就非常生气。但是这个知县大人他不知道路过的人是李白,就叫人把李白押上堂,厉声审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这样无礼?”那李白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并没有在供状上写名字,也没有直接回答他是谁,而是开始夸耀起自己从前的风光往事来,答道:“曾令龙巾拭吐, 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 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这个回答可真够霸气的啊。这里面李白描述了他曾经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候所受到的礼遇:曾经用皇帝的手帕擦拭,皇帝亲手为他调羹,皇帝最宠爱的杨贵妃亲自给他捧墨,皇帝最亲近的宦官高力士亲手为他脱靴。这真是平生几件得意事呀!这几件事排列开来,已经足以震慑人了,接着李白又反问道:“天子门前,都能容得下我策马驰骋,这一个小小的华阴县,还容不得我骑驴了吗?”县丞听完这心里一盘算,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没别人了,这肯定是大名鼎鼎的李白了!这可把县丞吓坏了,惊慌失措地叩拜:“下官该死,不知道是翰林到此!罪过罪过!”李白于是大笑而去。


那么至于李白说的这几件得意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呢?


现在除了“御手调羹”前面我们说是有史书提到的,其他的很多都是出现在各种野史和小说里的。比如“龙巾拭吐”的故事,出现在《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这个小说中,写天子正与杨贵妃赏牡丹花,紧急召李白作新曲,这时候李白正喝得大醉,还没清醒,天子就亲自去看,见李白口流涎沫,皇帝亲自用衣袖为他擦拭。大家仔细想想,这种情节其实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实在很不成体统。但是玄宗与贵妃赏花,确实曾叫李白作了曲子,李白也确实写得很好,就是《清平调三首》,现在已经有人把它谱成歌曲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些句子我们都比较熟悉了,很巧妙精彩地描绘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两件事,在后人的杜撰中,可以说既是李白人生的辉煌顶点,也是李白被 “放还 ”的原因 。按照《旧唐书》里的记载,也是发生在玄宗和贵妃赏牡丹花的这天。故事情节依然是玄宗召李白写新曲,可是李白喝得烂醉如泥。人们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洗他的头。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笔来,顷刻间就写了十多章好诗文,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但是李白这个人他很骄傲的,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就像他在诗里说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一次,他又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把靴子脱掉。”高力士那是皇上最宠信的宦官了,怎么能随便被人使唤呢?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因为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所以后来又有很多小说就在这些故事里添油加醋,比如《唐才子传》把李白被放还的事情和高力士脱靴联系到一起,还把杨贵妃也写了进去。说高力士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就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唐才子传》里说,杨贵妃很喜欢李白的《清平调词》,时常拿出来吟诵,正巧这次高力士也在一旁,他就故意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还这么爱他的诗!”杨贵妃一脸疑惑地问:“这话怎么讲呢?”高力士就说:“诗中不是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样的句子吗?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出身歌女,后来虽然立为皇后,但作风不正,最后还是被贬为庶人。李白将赵飞燕跟您相比,这不是在侮辱您吗?”杨贵妃听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这以后,唐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其实关于李白与高力士之间的交往,有一个比较可信的记载是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它不属于小说,里面所记得内容或许是比较可信的。这个记载里说:“他日,泛白莲池, 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意思是有一天,皇帝在白莲池有赏设宴,到兴头上,召李白写文,李白那时候正在翰林院喝酒呢,但皇帝还是请心腹重臣高力士亲自扶他上船。已经可以看出天子对李白是非常看重的了。


在这个记载中,只是写了高力士“扶以登舟”,这显然不如“脱靴”引发的矛盾更尖锐,那么后代的小说家自然更愿意选择更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去展开讲述了。


那么话说回来,李白被赐金放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他的真真假假的传奇故事流传于世呢?皇帝真能容忍李白的嗜酒成性吗?请听下一讲《备受优待的李白为何会被赐金放还?》


我是吉林大学的沈文凡,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豌豆尖1

    李白怎么没人来听?最喜欢的李白啊

  • 米娘10

    最爱李白

  • 芳兮云开

    高力士被称为千古贤宦代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这样一个权柄滔天又极为受宠的人物,宰相见了都得给个面子。李白最高官职是六品的翰林待诏让。这个对比怎么说呢,就好比李白是著名作家兼宣传处长,而高力士是政治局常委

  • 回首忆黑三

    听了不到一分钟,文字版出两处错了已经

  • 月亮出来了吗2020

    么么哒。我的男神

  • 李李源

    谪仙人

  • 随顺斋主人

    片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