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50 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幻泡影?

【佛学课】50 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幻泡影?

00:00
08:47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五十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幻泡影?


继续进一步解读金刚经。这一课重点,是解读一下《金刚经》里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出现在金刚经里的第五段: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是这样的:“须菩提,你觉得是否可以根据身体的样子来认识如来?”


“不可以。世尊。不可以根据身体的样子来认识如来的。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的样子,其实并不是我们看见或理解的身体的样子。”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的。如果你能看到现象,同时又能超越现象,那么,就可以找到如来了。”


这一段其实是在解释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执着?为什么呢?因为你一执着于外在的形象,就见不到真正的佛,就见不到真相。怎么样才能见到佛,见到真相呢?


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次,夏天雨季的时候,佛陀从天上回到人间。一位叫华色的比丘尼,为了第一个见到佛,摇身一变,变为一位转轮圣王,大家纷纷相让,让他先过去,结果这个比丘尼成为最先向佛礼拜的人。


然而,佛却说:你不是第一个礼拜我的人,须菩提才是第一个礼拜我的人。大家在人群中并没有看到须菩提。须菩提其实并没有来到现场,他只是远远地观察,看到那么多人等待着佛的到来,他想到的是:眼前虽然气象盛大,但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毁灭,一切都是无常的。


佛陀认为这是观察到了诸法皆空,是真正看到了佛。须菩提虽然在远处,但却是第一个看到佛的人。


2.

因此,佛陀问须菩提,是不是“可以身相见如来?”须菩提当然回答:不可以,因为“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有一个重点是“见如来”,如来是佛陀的另一个称呼,“见如来”,并不完全是去见佛陀这个人的意思,而是指“见到真相”,或“见到实在的本体”。


可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意思是我们看到的那个佛的样子是不是就是佛呢?佛陀回答:不是的,因为真正的佛,是看不见的。我们本来的样子,是看不见的。


这里面,涉及到佛学里的“三身佛”理论,三身佛我们之前的课里有说过,这里就简单地温习一下:佛有三种身体,第一种叫法身,法身是生命的本源,其实是一种心识,就是《心经》里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减的心,也叫阿赖耶识,第八心;第二种叫报身,就是应运报应而得的身,我们现有的人身,就是报身,那些老鼠啊、猫啊,都是报身。同样是人,长的不一样,也是报身;第三种是化身,就是可以变化的身体,像佛就有千百亿的化身。


所以,释迦牟尼佛问“可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其实问的是可不可以身相见法身?法身,就是生命的本源,实在的本体。须菩提回答,不可以,我们见到的只是报身或化身,而真正的法身,并不是我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要靠觉悟的心,去体验。


释迦牟尼佛接着须菩提的回答,说了一句非常重要,也是最彻底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相字,可以大概地解释为现象,包括了物质层面的现象和概念层面的现象,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以及我们头脑里的所有概念。


释迦牟尼说,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都是一种假相。这里一定要注意,虚妄不等于不存在,不等于没有。虚妄的意思是,这些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他们是变幻不定的,无常的。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意思是见到这些现象,同时又能不被这些假相迷惑,透过这些假相看到本来的样子,那么,你就见到真正的佛了。


很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把假相当作了真相,所以,就见不到佛。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是看不到真相呢?英国哲学家培根从哲学的角度,做了一些解释,对于我们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会有一定帮助。


培根说,我们一般陷在四种假相里,第一种是种族假相,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种族,一定的种族会有集体无意识,会让我们产生很多偏见。


第二种是洞穴假相,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个人成长过程里受到家庭、学校等等影响,形成了一套个人的偏见。


第三种是市场假相,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里,由于对于语言的理解不一样产生的错误认知。


第四种是剧场假相,就是对于传播体系里的知识、信息的盲目相信,迷信权威和传统而产生的错误认知。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里?是对金刚经的进一步解读。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喵欣妍

    每次听完一节课都希望和朋友分享,这种分享的欲望是不是有点控制欲呢。

    纯熙微岚 回复 @喵欣妍: 不是控制欲,只是你听到智慧的道理,心生欢喜,想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而已,你的感情是人之常情,也是美好的感情。当然,你也有必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去强迫别人,而是尊重和交流,一切会更加美好。

  • 美哒哒滴小飞象_yp

    感恩费老师,有个读音供参考: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读“否”)?

  • 美朵的岁月

    特别喜欢听。为什么到这里播放不了了?

  • 大鱼海棠Nian

    每天听…每天吸收一点儿智慧

  • 番茄员外

    为什么之前充会员可以听 现在充了会员还不能听 要充大师课

  • 刘奕荞

    费老师,孔子说“以德报怨,那以何报德”,和佛教的忍辱,有无冲突呢?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不管合作的那一方是友好的或是不友好的,我们都要无分别心地做好服务?

  • 艾灸菜

    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做到规律生活,细嚼慢咽,少言,不评论人是非!不幸灾乐祸,不嫉妒别人!可是感觉每天都会犯的!犯完又自责!

    费勇修心课 回复 @艾灸菜: 那么要不要试试,先把目标简化为一个?一个月只要做好一点就行了~

  • 1318888olez

  • 岁月静好_kjj

    老师姐讲的太好了

  • 1318888olez

    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