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小红书罪与罚:资本追捧下的商业化迷局

【财经热点】 小红书罪与罚:资本追捧下的商业化迷局

00:00
07:07

【第一部分:热点速递】


 最近,“小红书 APP 被各大应用市场下架”成为了大家的热议话题,之前小红书曾多次引发笔记代写、数据造假等争议,这家“红”极一时的社交电商平台真的展现了商业世界的真实和多元。不仅仅是小红书,很多互联网平台的生活分享内容似乎都陷入了“一火就乱”的怪圈中。 


伴随用户量增长,有不少正在“变味”的道路上极速狂奔。一个主打分享、展现生活的社区平台,怎么会落到这般地步呢?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小红书的宿命。


【第二部分:热点解析】


1、起于风口 


2013 年 6 月,小红书创建于上海。当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逾 9800 万人次,首次达到世界第一,境外消费达 1290 亿美元,也位居第一。正是瞄准了这个风口,2013 年年底小红书上线手机 App,用户可以在小红书平台上分享包括品牌、包装、价格、购买地点和使用心得等多项境外购物体验。适逢出境游旺季,小红书就此迎来了第一波用户增长高峰。 


当时整个平台上全部都是真实的“消费”用户。甚至小红书还设计了一个扣分系统,任何与真实购物体验不相关的信息都很难出现在页面上。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跨境电商模式出现。


2015 年底,以小红书、网易考拉为代表的几家跨境电商平台赴海外大幅采购商品,被人称为跨境电商“爆买”季。资本也蜂拥而至,有数据称在 2015 年前十个月,就有超过 90 期融资事件与跨境电商相关。小红书也在 2015 年、2016 年先后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超过 1亿美元。 


2、内容审核诟病 


小红书以海量用户原创内容为基础,进而为电商带量,随之而来的是从代写、评论到刷单的成熟产业链。 


为了吸引眼球,原创内容难免失控,出现虚假或违规信息。如果失控内容出现在医药、医美领域,则风险极高。平台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敏感性很大,稍有不慎就出大问题。而这种风险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因为风险来自于模式内生的矛盾与不稳定性。 


小红书的本质,是通过用户消费产品或服务后的内容分享,吸引其他用户观看,创造流量与数据,再精确引流,创造出销售。这样跟大家解释,可能听不太懂,我用与商业模式类似的电视剧给大家做一个对比。电视剧其实也是吸引观看,获得流量,然后通过引流到广告,创造出销售。 


但是,这两者间的激励过程却不一样,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别。电视剧要增加利益,就得增加流量,就得提升自身的吸引力,途径要么是剧情好,要么有明星,或者双管齐下。只有这样才有更多流量,才有更多的广告,或者更多的版权购买收入。 


而小红书的模式,理论上是,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的分享去吸引用户,然后获得流量,最后,从广告获得利益,但是,注意了,这里的广告主,就是最初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这个看似是闭环的体系,就因为首尾都是同一个利益方,而收缩为一个点了,在平台上,具体表现就是 KOL 与广告商、产品方的合作甚至勾结。 


所以,我们看到小红书平台方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运营,花了大力气去管理、监管 KOL与内容,提高了审核的严格度。但问题在于,很难区分用户、KOL 和网红们是消费后真实的分享,还是一开始就有引流和广告目的软文。 


于是,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了平台的审核责任上,如果说这在中国表现为下架的话,那么,在严格的法治社会中,则会变现为一系列诉讼、天价赔偿的法律风险。在这一系列内生风险中,小心地走钢丝则是小红书注定的宿命。 


【第三部分:投资策略】 


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正受到更多平台的重视。未来社交电商的健康发展不能只依赖于网红和流量,只顾‘种草’、不顾后果的推广是短视的饮鸩止渴,可能会把平台和品牌都拉下水。 


即便是要做好一个以“有价值”为明确原则的内容生态,让它既旺盛又健康,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在多个矛盾关系中如何实现平衡,将是对平台运营者的持续考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康桥溪月里的芦苇

    马博士的菜上桌啦

  • ReadandArchive

    说的很委婉 其实两字:she huang 😄

    很直溜儿 回复 @ReadandArchive:

  • 格言玩具风筝

  • 尽在掌握_

    看了小红书,感觉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 1388690ikya

    22

  • 财商知识传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