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欣赏
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课程文稿
写意画与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两种重要表现手法。尤其是写意画,是中国绘画乃至世界绘画中具有独特审美的一种绘画形式。
前面的课程中,我介绍过的《瑞鹤图》《清明上河图》都属于工笔画,而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便是开启了写意画的新风尚。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幅画也是写意画,而且叫做大写意。
那什么是写意或大写意呢?
首先是“写”。中国画的技法中有描、涂、染、绘等等,这些技法在其他种类的绘画中也有,但唯独“写”是中国画特有的,就是以书写的方式进入绘画。
这是苏轼等一批文人画家开拓的一种绘画新方式。
大家都会写字,那么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它与涂抹、描绘有什么不一样呢?我的体会是:写有用笔的顺序,因为字是有笔顺的;其次,写一般没有底稿,否则就是描了,所以写是有速度的,一气呵成;同时,写极少有修改。所以我认为写意的“写”就是:有笔顺、有速度、不修改地一气呵成。
接着我来说“意”。意,应该是物象的大意,即大概的模样,一定是简约的,不具体的。一旦太具体,细节太多,那就会阻碍写的发挥,而只能去描摹了。
而且物象这个“意”是得自画家各方面的感受和提炼,不仅仅是视觉的,还要把这个“意”留存于心中,做到胸有成竹,有了“意”的积淀和写得顺畅,才会有写意的出现。
所以,所谓的大写意,我认为就是以一种解衣磅礴的自由状态,将“意”的积淀与写得顺畅发挥到极致。这也是艺术家的一种极端的艺术表现模式。
大写意的绘画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因为没有明确现成的技法和套路,水墨的干、湿、浓、淡在一瞬间挥洒出来,每画每异,就是在具体的创作中,根据画面出现的实际效果作出新的判断和变化。因此没有一张写意画的细节是一样的,而最精彩的神来之笔往往也只有一件,即使画家自己想重复也很难。
好,下面我就为你介绍这幅来自南宋画家梁楷的神来之笔——《泼墨仙人图》。
此画纵向48.77厘米,横向27.7厘米,纸本、水墨、立轴,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可能是目前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了。
我们先来看看画面。
梁楷以大块面淋漓的水墨,书写了一位袒胸露腹、衣衫不整有醉态的人形象。画题中虽称为仙人,但其相貌与前面我介绍的刘松年笔下的罗汉,或是李公麟、吴道子、顾恺之画的释道仙人形象都大有不同。
梁楷的人物没有丝毫仙风道骨,而是一副憨态可掬、不修边幅的样子,宛如邻家一位可爱慈祥的老爷爷。这个造型在当时一定是耳目一新的。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仙人的样子。硕大的额头高高突起,两眼好像醉意朦胧地眯成了一条线,与扁鼻、瘪嘴几乎挤在了一起。这种幽默、诙谐、夸张的形象有点像弥勒佛,又像是漫画中的人物,一位笑眯眯、醉态可掬的可爱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泼墨仙人图》 仙人头部
画家仅以几条细小的短线,画出了五官额头与胸部,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对人物再做细节的刻画,其余部分都是以粗笔、湿墨,大刀阔斧地率性泼写,寥寥数笔的衣衫,又把人物的肢体形象概括其中。
你看,人物右肩应该是此画泼墨人物的第一笔。画家先以“蘸墨法”,就是用大笔的笔头蘸上浓淡尚未完全调和的墨色,自肩膀到长袖,由浓而淡,一气写出,不修改、不反复涂抹。接着顺势再画出肩与头衔接和左肩的一笔,这一笔极为重要,将仙人胸和腹的形,以留白的方式显现出来,因此这个笔触有概括造型的作用。然后又斜势扫出几笔重墨,画出下半身的袍服。待笔中墨色干时,以简笔粗线勾勒出人物的脚尖。最后笔再蘸浓墨,添上腰间的飘带。
这样的描述是否如我前面所说的:有笔顺、有速度、不修改,以简取胜呢?
我前面介绍的中国人物画都是以线描为主,无论是高古游丝描,还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比喻,都是以白描的线条造型传神,因此都是细笔写实的手法。梁楷此图,算是真正打破了中国人物画精工细致的主流画法。他的粗笔泼墨写意,开创了人物画的新面貌。
当然,梁楷这样的画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其过程和内在的原因。他也画过细笔,并有很好的造型能力,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手卷叫《八高僧图》,其中的人物完全体现了梁楷严谨、工整、扎实的绘画能力,因此他凭画艺在画院任职,还被授予过“赐金带”的荣耀,这是艺术界最高级别的奖赏了。
梁楷《八高僧图》 局部
有趣的事发生了,梁楷并不以此为荣,他是一个不拘一格、孤傲不羁的艺术家,待诏职位的无聊,让他厌倦了体制内的安稳,于是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离职而去,摆脱了宫廷的约束,去追求自由而理想的艺术了。
梁楷在画史上的名声与地位,也许是因为他淋漓泼墨的大写意而留名的,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气质,后人送了他一个“梁疯子”的雅号。的确,不疯不痴是画不出大写意的,这种绘画的精神状态也是泼墨写意画的重要条件。
再从画史的渊源来看,泼墨写意画在唐代已经出现了,王维是开创水墨画的艺术家,“以笔为筋骨,以墨为血肉,并运墨而能五色具”,就是用渲淡法表现出不同墨色的变化与效果。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王洽在画史上也被记载过有一挥而就、泼墨豪放的举止,但可惜他们都没有真迹流传下来。
五代的画家石恪有一幅《二祖调心图》,画中的僧人就是以飞白的粗笔和奔放的泼墨所画,不知梁楷是否见过此画,我觉得《泼墨仙人图》的精神气质与此画一般不二。
石恪《二祖调心图》1
石恪《二祖调心图》2
但无论王维、王洽,还是石恪,粗笔泼墨的写意画风,在当时以细笔写实为画坛主流的时局中,常被评论者讥笑为粗恶而处于边缘化。梁楷的写意人物,完善了前代的笔墨,主观地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旷达,以自己独具个性的表现力,开创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风。同时,这股画风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尤其是对明清的大写意画,比如徐渭、八大山人、金农的水墨写意,无一不是对此风的承续与延绵。
最后我要说的是,《泼墨仙人图》的产生,其背景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禅宗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其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要义,一扫僧徒繁琐的章句之学。禅宗的睿智、通达,对宋代的文人与艺术家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梁楷虽不是僧人,但是一位喜欢参禅的画家,经常与禅僧往来,他那离经叛道的精神诉求,也正与禅宗相当的契合。你看他的大写意不正是以禅理喻画理吗?草草逸笔,以顿悟的方式舍形而取神,他删除了一切世俗的细节与装饰,将形象减到极致,再以极致的笔墨一挥而就。
有心的朋友会看到在这幅《泼墨仙人图》画幅的上端,有乾隆皇帝御笔题的一首诗:“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诗句中可见乾隆帝也没搞明白,此画的主人公究竟是哪位神仙或哪位人物,这也给后人留下无限猜想的空间。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梁楷有哪些写意人物画的作品吗?希望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谢谢。
艺术日签
娓娓道来,有内容有自己的见解,且能中西比较,值得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