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年少不轻狂-冯小刚成长史

谁之年少不轻狂-冯小刚成长史

00:00
04:53

《芳华》谁之年少不轻狂


一个人的成熟需要多久,又需要经历些什么,这真是一个问题,看完芳华,感慨万千的竟不是刘峰,小萍,也不是那充满困惑,痛苦又不失美好的年代,而是对冯导,冯小刚这个人。

这是冯小刚的致青春,当一个人开始回忆过往,其实是老了。可是,老,未见得是一件坏事。若一杯酒,总要给他些时间去发酵,去成长,去沉淀出岁月的悠长。



 

谁还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那,还记得冯导那青葱的商业片岁月吗?

还记得甲方乙方吗?


记得年年的贺岁片吗?


记得那些冷幽默里有一点点辛辣的批判吗?


记得铁打的葛大爷,流水的女演员么?


这种充分的商业里,有熟悉的梗和熟悉的味道


然而这一切却在慢慢的改变,冯小刚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一定的辨识度,最重要的他获得了一定的资源,他开始探讨一些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人性


天下无贼是兼具商业元素与人性思考的作品,是冯小刚的转型之作。这部片不仅仅推出了王宝强,推出了杨坤的歌,也让葛大爷完成了指定男主演到最抢戏男配的华丽转身:)

我相信这一切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这时的冯小刚才开始可以做一点自己的事,摆脱资源的限制,去探讨自己想体会的东西

然后,我们迎来了集结号。

记得那里对于战争的描述吗?那种无奈的撕扯,那种赤裸裸的,人性的拷问。


这时候冯小刚,不再需要商业片的包装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自己想思考的问题。他把这个权利用于书写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时他摆脱了对观众的依赖,题材上不再以观众喜爱为第一考虑因素

人到中年,冯小刚进入了在事业上与另外两位巅峰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对决的争胜时刻,这段时间,陈凯歌,张艺谋,不同程度的获得了国家的委任,应该多少有些酸吧,冯导也不可免俗的希望这种国家级的认可

他开始积极要求进步,甚至期望改变。



当然这只是猜测啦,总的来说人他的电影转为严肃,探讨历史,探讨战争,探讨灾难,这些是个男生就热血沸腾的题材。他已经可以尝试驾驭了

 


多部历史和灾难题材使他终于获得了国家级的认可

他获得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职位。他摩拳擦掌期待这一时刻。

然而正如他所说的:“我给联欢晚会的影响,远不如联欢晚会对我的影响深刻。”在我的感觉里他不但理解了欲带王冠必承其重的无奈,也终于有机会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于是他休息了一年来思考人生:)

得到的东西才知道它的问题,这是人生的围城。

再次出关以后,他的风格变化了,国家认可也不再被追求。褪去了利益,也褪去了荣华,沉厚的积淀用来自问初心,自问最平凡最近切的生活。

于是我们看到了芳华

无论是镜头的运用,群舞,独舞。

 

还是音乐的运用--绒花,手风琴,大提琴独奏协奏。

都有年轻时不具备的游刃有余,内功沉厚而发乎自然。让人想起那句话,你不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三观方面也如此,和集结号类似的观点在延伸,对善良中的无奈感慨在延续,但是不同的是,这一切都含蓄了

不是一句话讲得尽的,留着余味与回甘

 


不是说多么的痛苦,却在平凡中绚烂和凄凉。

这平淡是一种力量,是岁月的馈赠

想起那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

而这度的拿捏,竟需要一代导演成长一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