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引言】人居智慧:人,诗意地栖居

2 【引言】人居智慧:人,诗意地栖居

00:00
06:35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来经过德国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


“诗意地栖居”,是工业文明时代到来之前,人居的写实,也是工业文明时代到来以后,人居的追求。


“诗意地栖居”,在西方,那是荷尔德林《远景》诗中的描述: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诗意地栖居”,在中国,那是明朝归有光在《项脊轩记》中的白描:“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那是林语堂在《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中的感慨: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那是现代社会红尘十丈、人声鼎沸中已经缺失了许久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水一心法,一石一禅心的境界……


“诗意地栖居”,仿佛一帘本真的幽梦,一缕理想的光辉,一首悟透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古往今来懂得诗意栖居的人们,在大地上留下了各种体量、各种类别的人居。然而,正如西方诗歌重视叙事、形式严谨、风格热情奔放,而中国诗歌重视抒情、形式灵活、风格委婉淡远,两者之间颇多不同一样,同样是“诗意地栖居”,中国的传统人居与欧洲的传统人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比如同样是在山区,中国人的小山村是掩映在山谷中的,山村成了山谷的一部分,我们往往是先见山谷、再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欧洲的城堡是坐落在山丘上的,山丘成了城堡的一部分,我们常常是先见城堡、再见衬托了城堡的山丘。推而广之,中国人的理想山村风水,是使人文隐迹、依恋、融汇于自然之中,重防守,性格内向,欧洲人的典型城堡景观,是使人文突出、凌驾、区判于自然之上,重进攻,性格外向;中国人居风水是人文的自然化,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西方人居景观是自然的人文化,自然是人的组成部分。其实,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人居的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中,蕴含着值得我们体味、琢磨的中国智慧与西方智慧。


“中国大智慧·人居智慧”的10讲,立足于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与住居实践,围绕阳宅即活人所住的城市、园林、村落、房屋与阴宅即逝者所住的陵墓两大方面的若干代表案例,从基址选择、地形改造、朝向定位、房屋装修等等操作细节入手,探讨中国传统人居所体现的哲学观念、社会伦理、文化心态,以求多角度地展示中国人的“诗意栖居”,揭秘蕴涵在人居深处的中国大智慧。


请听“中国大智慧”人居系列的十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堂寨森森

    阿祥先生 我记得最开始文稿和音频中有一点内容 是关于 加量不加价的 能否恢复 不是在引言的开头 就是在第一讲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