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9—风气之厚薄

《论语·学而》9—风气之厚薄

00:00
09:21

(九)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慎终追远:有两种注释。一是历代注解如郑玄、孔安国、朱熹、钱穆、杨伯峻、杨朝明等,都将“慎终”注释为丧尽其哀、尽其礼,将“追远”注释为祭尽其敬、尽其诚。二是忠信、孝悌等德行善举应当自始至终一以贯之,有始有终。

【解读】

曾子说: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尽其哀、尽其礼,对逝去的先人祭祀能够尽其敬、尽其诚,这样就能促使社会风气和民众品德归于淳厚质朴。

【感悟】

风气之厚薄

非常尊重历代先贤的解读,“慎终追远”目前已经成为丧祭之礼的代称,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促进了“民德归厚”,成为人们的共识。从更广义来看,德行善举不仅指孝弟和丧祭,行仁之道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自然也更能切近于“民德归厚”。将“慎终追远”的两种注释综合起来看,它们实质上是一体的,对于深入理解本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中华文化中“慎终追远”有多种表现形式,人命关天,人死为大,死者之葬礼、谥号、碑文等都寄托了后人的哀思。当今时代的追悼会、诞辰或逝世纪念日座谈会,还有国家公祭日、死难者纪念日等多种形式的追思追忆和缅怀纪念活动,也得到从国家到民间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遵循。

庄重地纪念死去的人,就会让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活出人的价值和意义。推而广之,将“慎终追远”之深意用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也是一种无形的中正的坚定的力量,提升社会人群的文明素养,可谓“民德归厚矣”!某人在单位光荣退休了,我们举行一个仪式,认真对待他的职业生涯的结束,总结表彰他的优秀事迹经验,让仍然在工作岗位上的我们学习、弘扬,这也是“慎终追远”的一种形式,会促使一个单位和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更加崇尚道德,积极进取,让自己的言行对得起自己将来退休时的那份荣光。

这样做,难不难呢,有没有效果呢?不难!千里之行,路在脚下。尤其是对于处在上位、主导地位的人,如一家之主、一班主任、一校之长、机关单位一把手、公司企业老总,更应身体力行。曾国藩说:“风气之厚薄奚自乎?在乎一二人之心矣!”你看当今之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可爱中国,不正是总书记的“不忘初心”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这就是“慎终追远”的时代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没有脾气

    千里之行,路在脚下。尊重传统,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