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从“孙子兵法”看战争哲学的变迁

24.从“孙************

00:00
24:49

读《孙子兵法》会读出一种爱心,感觉不到战争的残暴,没有邪恶之气。


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战争定位,深刻影响战争展开的形式。《孙子兵法》的战争定位与十九世纪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截然相反,但与当代瘫痪战的战争定位相近。当今时代,关爱人类生命价值的“孙子兵法”还有什么作用?详情请收看“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之孙子”。


《孙子兵法》在今天还有用吗


大家好,欢迎来到“杨鹏评点《史记》人物”。今天我们讲孙子和他的《孙子兵法》。也借着这节课讨论一下现代战争哲学

 

孙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46年到公元前470年,齐国人,齐国在现在山东的北部。孙子与孔子同时代,小于老子。司马迁的《史记》中写有《孙子吴起列传》。在《太史公自序》里面也讲到孙子,认为孙子、吴起传兵论剑时符合道的法则,“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司马迁把他们的兵法哲学视为道的表现,当成君子修养的一部分,这个角度蛮特别。


孙武像(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论孙子说:“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


兵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北宋时编成了《武经七书》,里面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以及《李卫公问对》。《武经七书》是中国兵学的集成。《史记》里面讲到了孙子的十三篇,但没有介绍兵法的内容,只是讲了孙子操练吴王阖庐的宫女们,以及他率领吴国军队破楚的故事。司马迁赞美孙子治军严谨,“申明军约,赏罚必信”。


现代战争打的是钱,打的是新概念、新科技,《孙子兵法》还有用吗?估计现在很少有军事指挥员会抱着《孙子兵法》去指挥现代战争。顺带提一句,关于《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必读书的传言,和关于美国西点军校学雷锋的传言一样,那都是不靠谱的。


《孙子兵法》有仁爱之心


当代军事,《孙子兵法》在实战中的指导作用已经不大了,但它在人类军事思想史上的地位并没有消失。我觉得这种地位主要表现在《孙子兵法》的战争观,即他对战争目的的定位,这是一种很仁爱很温情的战争观。战争能够与仁爱和温情联系在一起吗?《孙子兵法》中有几句话最能够表达孙子的战争观。


第一句就是“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说明孙子所追求的是最低成本的胜利。这种低成本有经济成本的考虑,但是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危的考虑。


第二句“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这是一种慎战的思想,前提是关注生命。无论是我方还是敌方,都一样是“死者不可以复生”。


第三句认为好的将士“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这是说战争的目的就是保民利国,是以最低生命成本,去实现保民利国的目标。


孙子的战争观里面是有仁爱之心的。孙子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他认为“为将者”的五条品格要求中就包括“仁”。他把“仁”当成“为将者”的基本素质。既要从事战争,又要讲仁讲爱,这还是战争吗?

 

中国诸子百家中,老子是反对侵略战争的。不过,他认为没办法排除战争,他视战争为人类的丧礼。《道德经》三十一章说:“战胜,以丧礼处之。”丧礼是一件悲伤的事情,是悲剧。人不会喜欢丧礼,但是得好好办丧礼,因为人类避免不了丧礼。所以对老子来说,歌颂战争的胜利,相当于你在热情歌颂自己特别会办丧礼一样,这是变态。


孔子不好战,但孔子也在《论语》里说治理国家得“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中国的诸子百家里面,唯有墨子是坚决反战的。他提出了“非攻”,就是不要进攻,而且亲自组织墨家民间维和部队去制止各国的战争。在战争问题上,墨子的主张最具有人道主义魅力。


法家是绝对的好战分子。商鞅在《商君书》里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家要兴起就得靠农业和战争。北的时候选编《武经七书》,居然没有把《商君书》写进去,这是不识货。就纯战争的组织学而言,中国历史上没有一部兵书超越《商君书》,包括《孙子兵法》。《商君书》是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整体战争组织学,同时代的世界战争组织学,没有超过《商君书》的。《商君书》在人类历史上,作为军国主义的思想作品,迄今仍然是一个代表。

 

《孙子兵法》讲谋略讲诡计,但是有内在的仁爱之心,本质上讲的是慎战。对战争要极其慎重,要以最低成本实现战争保民利国的目的。所以读《孙子兵法》会读出一种爱心,感觉不到战争的残暴,没有邪恶之气。

 

克劳塞维茨的“绝对战争”理论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读下另一本兵书就会读出邪戾之气。孙子以后两千多年出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战争论》(《On War》),作者是德国的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年~1831年)。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魔鬼转世,他写的《战争论》这本书,即便在今天的中国,也有不少崇拜者。


为什么我说《战争论》完全是一部魔化的著作?因为他提出了一个绝对战争的概念。什么是绝对战争?我们来看看《战争论》中的几句话:“因此消灭敌人军队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础,是一切行动最基本的支柱,一切行动建立在消灭敌人军队这个基础上,就好象拱门建立在石柱上一样。”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年~1831年)

克劳塞维茨提出绝对战争的概念,认为“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不应有限度的”。由此开启了一个邪恶的思想进程。



什么是战争的目的?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的军队。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歼灭,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消灭敌人的主力。为了消灭敌人军队的主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怎么办?《战争论》中是这么说的:“我们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论点: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不应有限度的。”


战争是绝对的,目的是消灭敌人。为了消灭敌人必须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暴力的使用不应该受任何限制,就是把暴力用到极致,不受任何限制,这就是绝对战争的概念。与《战争论》相比,《孙子兵法》是不是很人道?很柔软?不实际?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有一个邪恶的思想进程值得关注。自从克劳塞维茨提出“绝对战争”的理念以后,拉采尔,德国的一个地理学家,又提出了“生存空间争夺”的概念。到希特勒提出“雅利安人至上”,采取绝对战争的形式来争取生存空间。这种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所继承和实践。他们都认为战争是绝对的,战争就是为了抢夺生存空间,为了清理生存空间。因此,他们无限制使用暴力,残暴滥用生化武器对付军人和平民。这种绝对战争观,这种不受限制的最大限度使用暴力的战争观,就根源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魔鬼本人进行的写作。

 

人类开始反省《战争论》的绝对战争观,是1945年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之后。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触及到人类相互伤害的底线。因为,如果按照绝对战争观的概念,美国拥有了原子弹,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就可以轻松地把美国的敌人全部清除。甚至可以把讲绝对战争、生存空间的德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从地球上全部清除。那么,拥有了绝对战争优势的美国是不是要按照绝对战争的理念去从事战争,绝对地歼灭所有的敌国、所有的敌人?美国没有这么做。相反,美国却帮助了它原来的敌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进行经济和社会的重建。看来人类的相互伤害是有一个限度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帝就是爱。所以人类生活中是有上天或者上帝在冥冥中约束的。否则,原子弹加上绝对战争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最大限度的歼灭敌人的理念,人类就会被毁灭。


为什么不杀光?


这位丹尼尔·希罗(Daniel Chirot)出生在法国,现在是美国一个社会学家,他写过一本书叫《Why Not Kill Them All?》(为什么不杀光?),副题是种族大屠杀的反思。他在研究种族屠杀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有少量局部性的种族灭绝行为,但人类作为总体来说,人类几千年的战争,不是以灭绝人口为战争目标的。通常情况是,战胜者并不会对战败者赶尽杀绝。战争胜负一分,对方一投降,大规模杀戮就停止了。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问题:Why Not Kill Them All?为什么胜利者不会把战败者都杀光?这个背后是什么样的逻辑和什么样的底线在控制?


上天在设定人际关系的时候,留有一些相互伤害不能越过的底线。《孙子兵法》是看到了这种潜在的限度,看到了上天这种潜在安排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底线的。所以,司马迁说孙子是“道之所符也”,这是符合道的法则的。如果孙子掌握了原子弹,他会怎么做?我们是可以猜得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绝不会滥用原子弹。如果是克劳塞维茨掌握了原子弹,他会怎么做,我们就猜不到了。


从《孙子兵法》到《战争论》,我们能发现一种邪恶气息的爆炸。《孙子兵法》是有关爱生命的底线的,而《战争论》是毫无底线的。

 

人类战争观的变革:瘫痪战略


二战以后,人类的战争观,人类的战略思考有了全新的变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个境界在哲学上,在基本的战争伦理上跟《孙子兵法》是一路的。人类前沿的战争观发生了深刻变革,表现在两位优秀的美国战略家的思想里。我介绍一下这两种战争思想,一种叫做瘫痪战略。


瘫痪战略是美国空军出生的战略家John Richard Boyd首先提出来的,他没有写成书,而是有一系列论文,还有不少的PPT报告。他把敌军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的词叫organic whole,有机整体。一旦你把敌军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你就会关注敌人的大脑在哪,眼睛在哪,动脉血管在哪,神经系统在哪,心脏在哪。战争根本不是跟敌军整体去作战,而是要精确地打击这个有机整体里面的一些核心部位。例如一旦摧毁敌人的大脑,他的整个系统就瘫痪了。一旦摧毁了敌人的眼睛,敌人的整个战斗能力也就瘫痪了。所以,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而是使敌人这台战争机器瘫痪,使这台战争机器无法运转。


这样战争的目标就很清楚了,他是要集中去打敌人的指挥中心,打击敌人的神经系统、通讯系统、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破坏了这些核心系统,敌方的战争机器就停止转动了。所以John Richard Boyd认为,把敌军看成一个有机体,这样无须全歼敌人主力,只需要破坏把这个有机体的核心部位,使敌人的整个系统瘫痪,即可战而胜之。


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让对方的战争机器无法运转,让对方的整个战争系统陷入瘫痪状态。这和孙子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最低的伤亡来取得战争胜利的哲学是一致的,只是后者更科技化。


五环战略主张攻击Leadership


美国还有一位空军战略家,叫John Ashley Warden,他出生于1943年,现在还活着。他提出了一个五环理论 5 Rings。这个五环最核心的一环是Leadership,就是指挥中心,指挥环。这一环的目标是敌方的领导人及其与外界联系的指挥通讯系统,这是最核心的。第二环就是System Essentials,就是重要的系统,它是支撑中心环的,有通讯、能量等。


约翰· A·沃登提出五环战略理论

五环战略说到底就是攻击leadership的战略。五环战略和瘫痪战理论,在美国从海湾战争以来的军事行动中被广泛采用,革新了二战时期大规模歼灭人口的战争模式。



第三环就是以运输能源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机场、桥梁、港口。第四环就是民众的心理,破坏民众对指挥中心的支持程度。第五环才到了野战部队。他把野战部队放到了最外围,根本不是攻击的中心。野战部队不过就是手手脚脚,当你把心脏破坏了,把大脑控制了,这个野战部队自然就会没用了。

 

所以五环战略说到底就是攻击leadership的战略,是“擒贼先擒王”的战略。重要的是破坏指挥中心。按照这个五环战略去推动战争,伤亡就很小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这两位美国的空军战略家都参与了战争指挥。

 

对战争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视频)在发动海湾战争的第一天,就是准备轰炸、摧毁或堵住伊拉克的雷达,以及轰炸伊拉克的指挥控制中心。


沙漠风暴战争就是按照瘫痪战略和五环战略展开攻击的。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打败了敌人,这使人类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摆脱了“二战”时期的大规模会战,大规模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大规模毁灭人口的战争模式

 

虽然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却实现了“巧战而屈人之兵”。


关爱人类生命价值的孙子兵法


有意思的是,提出这个瘫痪战略理论的John Richard Boyd以及提出五环理论的John Ashley Warden,两者都是空军出身。《孙子兵法》上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两位都是善攻者,都是“动于九天之上”的空军战略家。从哲学上看,从战争理论上看,从战争目标的确定看,五环理论和瘫痪理论,跟《孙子兵法》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以最小的伤亡——包括自己人和敌人的最小伤亡去取得胜利


今天智能机器开始进入生产领域,人类的财富生产能力将进入巨大的膨胀时期,人类几乎可以不再需要为基本生存去战争了。而且智能机器也开始进入了军事领域,比如,无人驾驶战斗机,以及各种投入战场的智能机器人,人类面对面的杀戮时代看来要终结了。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孙子兵法》,它的意义不在操作层面,不在实战指挥上,而是在哲学层面,在伦理学层面上。

 

《孙子兵法》其实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是有一个底线的,人类的一切战争行为都要在这个底线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子兵法》是兵法,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人类生命价值的哲学和伦理学。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我们下一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贾敬旗

    孙子兵法是一部伟大的战略论!

  • 观玄问道

    兵家是道家在战争上的阐述,尽管在学术上并无此说法。孙子兵法,是道生法的一种,所述之道,已臻无为之境。这部圣典是兵学基础核心,自成系统,是活的机器,并且可移植到经营管理,运筹组织学上,战争论,斩首,五环,和平演变,不过是枝叶分脉罢了,全在有为层面打转,一眼见底,作为理论补充,倒也值得一观。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