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6—先德行再知识

《论语·学而》6—先德行再知识

00:00
09:45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这里指年龄小的人、年轻人。

文:这里指《诗》、《书》等古代文献。

【解读】

孔子说:后生弟子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就要敬重兄长,言行谨慎并且诚实有信,广泛地爱更多的人,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了这些基础的要求之后,如果还有余力,有更高的追求,就应该通过学习《诗》、《书》等文献来提升自己。

【感悟】

先德行再知识

孔子教人,四个方面:文行忠信。孝弟为根本,谨而信,爱众,亲仁,可以进一步推而广之、扩而大之为忠、信,以此为根本,就能够做好自己,达到了修身之“行”的基础要求,最后还是要通过“文”来不断提升自己。

孔子认为,后生弟子的成长进步先要打好基础,从小就要重德行,不能一味埋头于书籍文字之间,那样就会有“文灭其质”的问题出现,还是要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历练。但只注重德行,不学文,则孤陋寡闻于自己的小环境,心胸不开,不能让自己通达,将来很难达到高远广大的境界。

由此引申,《论语》记载“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棘子成说:“君子有本质的、基础的就行了,还要学文有什么用呢?”子贡举了个鲜明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意思是说,文和质同样重要,就像把虎豹的皮毛和犬羊的皮毛都刮掉了毛,只剩下皮,没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看上去就没有区别了,分不出来谁是谁了。行有余力,就好像有了皮,有了基础,还要努力学“文”,提升自己,成长为虎豹,才可以区别于犬羊。如果没有“行有余力”的基础和前提,那就恰似连皮都没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样的人该是什么样子呢?

德行就是本质,文就是文献知识,两方面要有机结合,这就是孔子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弟子成长为君子的基本路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9005sddp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