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2:刘洪涛 | 熊孩子如何演绎奇异人生

《汤姆·索亚历险记》2:刘洪涛 | 熊孩子如何演绎奇异人生

00:00
21:4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洪涛。今天,我来为你讲美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儿童小说,但成年人,包括我自己,看起来同样是兴趣盎然,可以说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作品。它在1876年出版后的二个月内,就销售了3万册,这在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销量,足以说明它受读者欢迎的程度。那么,马克·吐温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小说?小说里都写了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它的魅力和意义何在?请听我为你细细道来。



马克·吐温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


原因可以讲出很多,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有两个。第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吐温童年在家乡的生活,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马克·吐温1835年出生在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这个州,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前,属于邦联制的南方州。他父亲是一个地方法官,略有产业。马克·吐温四岁时,全家搬到附近的汉尼巴尔镇,在那里他一直长到11岁。这段时间,是马克吐温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在学校读书的时间很有限,不需要逃学,因为这所当地的学校总共才20几个学生,每周才上1-2次课,他有的是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汉尼巴尔镇位于美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密西西比河畔,他的姨父在附近有一个50英亩大的农场,每年马克·吐温都会到那里去住上二、三个月,那里成了他童年的乐园。他和同伴到森林里去抓蛇,跑到河心的沙洲上去玩耍,到附近的岩洞去探险,还随大人们一起去狩猎。在镇子上,他也见识过像印第安·乔那样的恶汉。


这一切,后来都写进了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换句话说,汤姆·索亚的经历,就是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再现。正像他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所说的:“这本书里所描绘的冒险故事大多确有其事,其中一二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其余的是我儿时伙伴们的故事。”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马克·吐温的婚姻和家庭的影响。马克·吐温1870年与纽约州布法罗市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维亚·兰登(18451904)结婚。兰登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婚后夫妻感情很好,生活幸福。他们于1871年迁居到东部的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在这里一住就是20年。


孩子们小的时候,每年夏天,全家都会到与康涅狄格州相邻的纽约州埃尔迈拉市附近的夸里农庄度假。夸里农庄是马克吐温的岳父杰维斯·兰登先生在1869年买来作为家庭度假用的。他本人去世之后,这处产业由他的大女儿苏珊继承。农场的房舍位于一座小山上,在农庄主建筑旁边的林中,苏珊专门为妹夫马克·吐温修建了一座八角形的小屋,供他写作之用。


马克·吐温就在这高大树木掩映下的静谧、舒适的小屋中,写出了包括他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1881)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在内的许多重要作品。


马克·吐温和妻子奥利维亚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苏西( Susy )生于1872年,二女儿克莱拉(Clara 生于1874年。请注意《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出版时间和二个女儿的出生时间和年龄。这部作品出版于1876年,这一年,大女儿4岁,小女儿2岁。此前,马克·吐温并没有写过儿童题材的作品。这使我想到催生这部作品的动机和环境:设想一下,在夸里农庄舒适的客厅里,几个孩子围在身边笑闹嬉戏,叽叽喳喳让爸爸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给孩子们写一个故事,这一定是马克·吐温当时产生过的念头。


当下幸福的家庭生活,舒适的环境,孩子成长需要阅读!于是,与孩子家人分享自己快乐的童年记忆,让孩子们有故事可读,快乐成长,就成为了他创作这部作品的直接动机。正如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序言中所说的:“我写这本书的主要愿望是想为孩子们带来欢乐,但是我希望业已成年的人们不要因此而拒绝它,我写作的另一部分愿望是想愉快地唤起他们曾经的时光,以及他们当时的所感索斯所言,还有偶尔做过的一些稀奇事儿来。”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部小说究竟写了些什么有趣的故事。


先解释一下小说的名字。顾名思义,《汤姆·索亚历险记》写的是主人公汤姆的种种冒险经历。但汤姆可不是去什么人迹罕至的大山孤岛、荒原密林生存,也不是到全世界游历。他只不过是在家里和学校调皮捣蛋,追求女孩子,再到村镇周边转一转,最远也就是到几里路之外的山洞和鬼屋,或者到附近密西西比河河心岛上玩玩冒险游戏。


所以标题里的“历险”两字,它强调的重点,不是主人公有多少奇异的经历,而是侧重于写主人公如何淘气顽劣,当熊孩子,以及在经受了一些考验之后,在心灵、性格上得到的成长。


说起汤姆“熊孩子”的阶段,那可真是既可气,又可笑,还好玩。作为一个上学阶段的孩子,汤姆唯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上学读书。他耍小聪明,打架、逃学、调皮捣蛋、恶作剧,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熊孩子


先来说说他忽悠小伙伴帮他刷墙这件事吧,这可是汤姆耍小聪明的经典案例。夏天的一个星期六,阳光灿烂,万物生机盎然。这本来是孩子们周末玩耍的好时光,汤姆却因为前一天弄脏了衣服,被姨妈惩罚,不得不得提着一桶灰浆刷花园墙。汤姆不愿意干这乏味劳累的活儿,又想到原本这一天可以做很多好玩的事情,越想越沮丧,但鬼点子超多的他灵机一动,有了个好主意。


什么好主意呢?他在有孩子经过的时候,假装十分开心投入地刷墙,还装出艺术家的样子,刷几刷子,就停下来端详一会儿,再用刷子轻轻抹一下。就这样,他成功激起了其他孩子的好奇心,把刷墙变成一桩稀罕好玩,需要用等价物品交换才能做的事情。路过的孩子争先恐后想试试,结果,不仅墙很快刷完了,汤姆还换了不少玩具和好吃的。


通过这件事,汤姆甚至还总结出一套理论,叫人类行为的重要法则,这个法则就是:“如果要想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孩子很想做一件事儿,只要想法子把这件事儿弄得难以到手便是了。”听众朋友回忆一下,你小时候有没有这么干过呢?或者被别的孩子这么忽悠过呢?哈哈!


除了这种小聪明,他还有一些很“熊”的地方,比如打架和逃学。


小说中多次写到汤姆打架,其中有真打,也有玩游戏的假打。


先说真打。汤姆在街上遇到一个男孩,个子比他高,长得比他帅,穿戴考究体面,一副城里人的派头,当然鼻子也是朝天的,看不起当地人!汤姆不认识他,但一见他就来气。他先是和这男孩互相盯着眼睛叫阵,谁也不服气谁,接着就抱着滚成一团。结果是汤姆获胜,那孩子求饶,汤姆才放了他;但这孩子不够君子,趁汤姆转身,抓起一块石头,打到汤姆的后背上。汤姆于是反过来又追,一直追到男孩家门最后那男孩的妈妈出现了,汤姆这才悻悻离去,走的时候还不忘说:走着瞧。这次打架是随机性的,是真打。


再说游戏的假打。汤姆忽悠其他孩子帮自己刷完了花园墙,向告黑状的表弟希德扔了几块土坷垃,算是报复,然后就来到镇子的中心。男孩子们聚集到这里,开始玩打仗的游戏。他们分成两拨,一拨由乔·哈珀指挥,一拨由汤姆指挥,在一起决一死战。经过“战争”,汤姆的队伍取得了胜利,双方清点伤亡人数,交换战俘,并约好下次战斗,然后就散开了。


逃学也是汤姆的拿手好戏。小说一开始是星期五下午,汤姆就逃了学。到下个星期一,汤姆又不想上学了。一早醒来,他就开始动歪脑筋。找个什么理由呢?他先是把全身排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毛病。不死心,又找,终于发现一颗门牙松动了,就想到装牙疼。可转念一想,波莉姨妈有可能会因此把他这颗牙拔掉,得不偿失,就作罢了。


后来他发现一个脚趾头疼,于是就扩大战果,大声哼哼,说自己要死了。被姨妈识破,他只得转过来又说牙疼,果然就被姨妈把他的这颗牙给拔掉了,拔掉了一颗牙的汤姆还是被姨妈逼着去上学。但这一次他有了炫耀的资本:因为缺了一颗门牙,吐口水的方式就与众不同了,结果引得一大群熊孩子英雄般的崇拜。


本来有一个割破了手指的孩子,在那里炫耀自己的那根破手指,引得其他孩子好生羡慕,恨不得把自己的手指也割破了。现在从门牙缺口吐口水的汤姆成了新的崇拜对象,那孩子就被孤零零撂在那儿了。


汤姆调皮捣蛋恶作剧的事情不分时间和场合。这一类熊孩子往往鬼机灵,点子多,他们即席发挥,随机应变,从中享受叛逆带来的快乐。


例如一个星期日,汤姆随玛丽表姐、希德弟弟到教会学校去学习圣经。这小子不好好背书,却想得到一本圣经作为奖品,于是脑袋一转,开始用自己收藏的各种玩意,与其他孩子交换票子。按学校的规则,背出两段经文可以得到一张蓝票子;10张蓝票子换1张红票子;10张红票子可以换1张黄票子;如果凑齐了10张黄票子,就可以得到一本价值4毛钱的平装本《圣经》。


汤姆的姐姐玛丽得到过两本这样的圣经;有一个德国裔的小男孩,得到过四、五本这样的圣经,但那个小男孩因为用脑过度,差不多成了白痴。汤姆虽然没有认真背过圣经,但渴望得到奖品的荣耀却是有的,他换票子就是这个目的。换齐了票子,坐到位置上之后,汤姆又和临近一个男孩吵闹,被一位老人制止后,又去偷偷揪旁边一个男孩的头发,用别针扎第三个男孩。他就这么惹是生非,没有一刻消停过。


汤姆因为集够了换圣经的黄票子,走上了领奖台,结果引起全场轰动。校长和同学万万没有想到汤姆能做到这一点,凭什么啊!凭票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没有办法!换票子给他的孩子则后悔得不得了。可是汤姆还没有来得及得意,就露了馅儿。原来,受邀颁奖的大法官想听汤姆背一段圣经,汤姆当然背不出来,结果戏没有办法再演下去了。


到了教堂礼拜的时间,汤姆不听牧师讲道,却玩起自己收藏的一只甲虫。这只甲虫不小心滚到了过道上,引来一只狗的戏弄;可不知怎的,狗被这只甲虫咬了屁股,尖叫了一声躲开了;随后狗又围着这只甲虫上蹿下跳;再过了一会儿,狗的注意力被一只苍蝇吸引过去,忘记了甲虫的存在,不小心一屁股坐在甲虫上,被甲虫再次咬到,随即狂叫着在教堂里四处奔跑。


马克·吐温形容这只狗简直成了一颗毛茸茸的彗星,闪着星光以光速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最后被主人扔出窗外,痛苦的叫声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在远处。教堂里的人强忍着不敢笑,差不多快憋出毛病了,好不容易牧师讲道结束,大家才如释重负。汤姆觉得自己在做礼拜时弄出了点花样,十分得意。这段描写是小说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场景之一,如此庄严肃穆的讲道场合,却被汤姆的捣蛋引起的骚乱给破坏了。


转眼到了期末考试。汤姆准备好了一整套把戏,要和同学尽情地捉弄他们的老师多宾斯先生。多宾斯先生不是本地人,借宿在油漆匠家里,汤姆一伙于是先去拉拢油漆匠的儿子。多宾斯先生是秃头,又爱喝两口小酒。油漆匠的儿子就趁他喝得烂醉的时候,偷偷把他的假发取下来,给他的光头刷上白油漆,又把假发给他戴上。


等考试这一天,家长和镇上的头面人物都应邀出席,检阅孩子们的成绩。多宾斯先生让学生挨个儿背诵课文。这时,一根绳子从教室上方阁楼的天窗吊下来,栓着一只猫,这只猫的头和嘴被布包着,爪子落到正在监督考试的多宾斯先生头上,把他的假发提上了阁楼,老师涂满白漆的光亮脑袋就呈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汤姆和同伴就以这种恶作剧的方式,发泄了对老师的不满,迎来了假期。哎,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啊!


 可即便是,但汤姆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原因之一,是马克·吐温带着最真挚最热烈的感情去描绘这个孩童的,他把自己童年的所有美好回忆全部倾注到了这个机灵鬼身上。所以我们作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小说每时每刻向我们传达的那种温暖和趣味,只要看书,保准你会喜笑颜开。


好了,这一节就到这里。小说写了熊孩子汤姆一连串的劣行:耍小聪明、打架、逃学、恶作剧等等。难道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就只写了这些事情吗?当然不是,下一节我来给你讲讲,汤姆是如何在爱情与冒险中成长的。你没听错,小屁孩汤姆,也产生了爱情,想知道具体情节,下期来听吧。


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刘洪涛,我在喜马拉雅等你,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单愛妳

    思维导图好像发错了

  • 缘自梦_u0

    思维导图配错了吧

  • 嗜睡的猫老师

    配图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 招财喵大橘

    这种熊孩子的童年记忆太好玩儿啦

  • dnqqrenxin

    当年看的时候就不停地笑,刚刚又重温了快乐温馨!谢谢老师!

  • 仙境兔灵

    讲得太好啦~感谢老师的倾情讲解~

  • 低徊顾影_d1

    思维导图发错了,能不能改过来

  • 景象1

    刘老师讲的真好,尤其是声音特别好听,太有吸引力了赞一个

  • 搜题左手

  • 唯一盛宴

    我讨厌美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