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为何你越强调反而别人越不想听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在《道德经》第十九章,老子开篇就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是在反对圣人、反对智慧吗?当然不是。
那他反对什么呢?就是做人好好做就是了,把自己搞的像圣人一样,是想骗谁呢?
一个人,当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信以为真,然后自我膨胀,处处强调,处处提出强制性的主张。其实,别人根本不想听。
现在的人真可笑,一开口就我强调什么、我们强调什么。要知道,你越强调,别人越不想听。各位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个样子?
我相信到现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还没有改,而且也不需要改。如果我们所有的圣人,都不自我标榜是圣人,那该有多好。
如果每一个人有什么新的发现,都不标榜这是自己发现的我要赶快登记,智慧财产权。我要排斥所有人用我的,那些只晚你一分钟就已经发现了的人,有什么感想。你不过就是想赚几个钱而已,讲得那么好听干什么?
“民利百倍”,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少来,你有本事是你的,我没有本事是我的,你过你的生活,我过我的生活,我们互不干扰。
因为老天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过不同的生活,为什么要过相同的生活呢?现在不是,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孩子过同样的生活,讲同样的话。
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所讲的话跟大人一模一样。这本来是很糟糕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却觉得这个小孩子了不得。
这有什么了不得的呢?一点都不自然。小孩本来就应该讲小孩的话,大人才讲大人的话,这才合乎自然。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民为什么没有孝?为什么不慈?就是因为仁义讲得太多了,而且全都是虚伪的。
只要给老百姓虚讲一套,老百姓就会受到感染。所以不要再谈仁义,他们自然就会回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孝跟慈。那才是实际的,否则都是形式的。
比如,早上起来一定要小孩说爸爸好,那是虐待小孩。小孩可能要出去有事情,急得要死,却不能没有礼貌,不得不跑过来跟爸爸问一声好,再出去,小孩有什么感想?
小孩要说爸爸好,就说爸爸好,不说爸爸好就不说。现在不是这样,而是谢谢爸爸,谢谢妈妈,真是大笑话。
讲到这里,忍不住要再多说两句。我们讲谢谢,就是说我谢过了,没有人情了,那才叫谢。
人家给你倒杯茶,你说谢谢,就是你不欠他的;你给我个糖果,我说谢谢,就是我不欠你的了。
大恩不言谢,父母的恩情是不能谢的。一谢就没了,谢跟花的凋谢一样,谢了,就没了。
外国人讲究这种礼貌,那是形式化的,彼此没有感情。中国为什么要走那条路呢?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会当小偷会当强盗的人,难道不聪明吗?难道他没有知识吗?我们家里的锁打不开了,他一来两下就给弄开了。
我们的汽车开不走了,他不到两分钟就能开走了。他要是搞偷盗,我们怎么都挡不住。这时还跟他讲巧妙,利益,根本就没有必要。
巧妙跟利益,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把巧妙放在利益上面,就不对了。人用巧妙来做好事,这很自然,本来就应该这样;而把巧妙、秘诀拿来做坏事,来谋求私人的利益,那还有良心吗?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此三者,哪三者?是指圣智、仁义、巧利,这三个东西。
“以为文,不足”,如果拿来当作装饰品、当作形式,是不够的,是很肤浅、很幼稚的,所以没有用。故令有所属。
这三者如果要保留的话,就要加上一个基础。因为把这三者提高一些层次,下面给它一个基础,上面就变成好东西了。老子所提出来的其实也不多,就是四个基础而已。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就是显象人本来的,即与生俱来的那种很纯净的本质。
看到有人快要摔到水沟里面去,根本不需要去问他是谁,马上把他拉上来就对了。而现在,我们中国人也见死不救了,这就是总讲法治导致的后果。
因为不救还好,一救就跟法牵扯到一起了。比如,我今天早上出门,看到有一个人躺在水沟里,就到派出所去报警。
警察第一个就得怀疑我:来,写笔录。什么时候看到的?在哪里看到的?除了你还有谁看到?
警察就像把我当成杀人犯一样,那下一次我还敢去报警吗?干脆装作压根没有看见。然后就有人开始骂人性败坏,道德缺失。
其实,中国现在变成这样子,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实在值得好好反省。人类本来是很纯很白的质地,没有沾染任何杂质,现在却拼命去染。
这样你会犯法,那样你会犯法,弄得我们什么事情都要想到,最好不要跟法律扯在一起,保住自己最要紧。
这样的话,有人摔倒,谁敢去扶?一扶说不定就要挨告:是他把我推倒的!然后再大费周章,把监控录像调出来,偏偏平常时监控录像都很全,就是那一分钟找不到了,天下事就是这样奇怪。
法律让我们对仁义完全没有信心,弄得谁也不敢行仁义了。你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有人躺在路边,身上流血,旁边有人喊帮忙救命。
请问:你敢不敢把车子停下来去帮他?以前的人敢,马上会去救,现在恐怕谁也不敢了。为什么?
因为你停下车过去帮忙,发现原来这是个骗局,两个人合伙打劫你,然后把你的车子开跑了。
经过这一次为仁为义的事情后,你就从此痛恨仁义,你可能从此对仁义失去信心,是不是这样。
“抱朴”,“朴”,我们已经讲过,就是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原物,就是自然的本性,不做作,不虚伪。现在也变了,鞠躬都要鞠90度。
鞠90度那是日本人,中国人谁跟你鞠躬90度?而且让人一肚子火,干吗非要90度不可呢?其实,礼仪是不能训练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培养礼仪,最后只剩下形式,心里头一点儿没有感觉。这就是虚伪、做作、形式化。
“少私”,人不可能没有私心,但是要尽量减少我们的私心。“寡欲”,是尽量降低我们除了生存所需要的欲念以外的东西。
欲念是乱性的,私心是扰心的。你看你一想到自己,你的心神就不定了。你有欲念,本来你的本性是很好的,就开始变坏了。
所以,现代人只要做到三句话,就把老子这一章真的做出来了,那就是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就好了。
老子的意思是什么?你有圣人之治的事实,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你要进一步放弃你圣人的名号。
“名可名非常名”,那是会害死人的。不要让人家崇拜,不要让人家歌功颂德,不要让人家捧得像神仙一样,否则就会变成样板,就会失去动态。一旦失去了动态,一段时间后就不灵光了。
老子告诉我们你要读历史,你一定要读历史。要不然你怎么知道道纪呢?历史的痕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你要读出那种人名、地名、年代之外的后面的深刻的道理。那不叫历史,那叫历史意识。
所以,中华民族跟其他民族不一样,就是我们非常重视历史意识,这样就很明确就搞清楚了。孔子是重视历史的,老子更深一层告诉我们,要重视历史意识。
大家听到这里你慢慢会感觉到,我们受老子的影响,实在比受孔子的影响还深。但是先学儒家的基础,然后下学上达,再来学《道德经》,才不会吊在半空中。
所以不要因为这样,说那我儒学不学了,我来学老子,也不对。老子是要比较高一层的人,你才用得出来。
老子讲到这里,他生怕我们误会他,以为他看不起圣人,看不起智慧,不需要仁义,不要巧利。
其实他都没有反对,他完全没有反对,他只是说你少私寡欲,你减少你的私心,你降低你的欲念,你把你本性很朴素的本性显现出来,那你就去圣智吧,你就去仁义吧,你就去巧利吧。
因为那些纯真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基础,那些都是形式、都是表面、都是虚伪,都是想存心骗人的,那还不如不做。
因此,老子及时地告诉我们圣跟凡的分别,在为道的功夫。所以下一章,我们就要讲圣凡之分在于为道功夫。谢谢!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凤翔887:
有没有好心人借账号我听听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段平书:
曾老师
曾仕强学堂 回复 @一一喜语: 请多多分享与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播我们的文化。
十八章中破掉了[仁义、智慧、孝慈、忠贞]四虚象,追求[每个人都有自然而然的品质,组织形成自然而然的风气],践行第十七章中[行无言指教,处无为之事,放弃名利,润物无声]的大主张。这一章讲,圣人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在具体的行为上,[弃智、弃义、弃利],放弃这些的“修饰作用”,把握它们的“纯净本质”,不做作不虚伪不形式化,朴素无华少私寡欲自然而然地拥抱[智、义、利]。【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有圣人的事实,放弃圣人的名号】【历史意识和全程意识】
默尧 回复 @热汽团_小瑶池: 合理就好,圣人不圣人的又能怎样呢
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
曾教授讲的真的好好
朴素的本性 性本爱丘山
记住圣人的意思,是少,而不是绝对的禁止
曾老师大智慧。
收费不低的 可否把文字校正好啊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白教主_6u: 非常抱歉给您造成困扰,平台现在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文稿是由ASR技术根据音频自动生成,所以会出现您遇到的问题,请多多理解。您可以登陆网页版喜马拉雅观看文稿内容。祝元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