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5:中国古代战争史选说(上)-官渡之战

番外5:中国古代战争史选说(上)-官渡之战

00:00
09:05

【课程正文】

中国古代战争史选说(上)

                                          ——官渡之战

大家好!

 

在节目开始之前,师叔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就是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认为一个国家重要的事情在于祭祀,这个祀与戎都是祭祀的意思。前面的祀指的是祭祖仪式。那后面的“戎”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应该听说过“戎装”吧,这是一种服装样式,是军人穿的服装。《左传》中把“祀”和“戎”并列,意思就是打仗之前的祭祀仪式。可见古人对于战争是非常重视的,是把它作为国家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来看待的。因此,对于《中国古代战争史选说》这个主题,我们会分上下两篇进行讲解,以隋唐作为分界线,上篇讲官渡之战,下篇讲萨尔浒之战。通过这些古代战争的讲解来扩充同学们的知识面。

 首先来谈下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发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在位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战乱年代,东汉朝廷刚经历过黄巾起义与董卓之乱。这两次大的战乱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统治的根基。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平定董卓之乱的过程中,各地州刺史独揽军政大权,占据地盘形成了许多割据势力。其中北方地区经过连年的混战,最终形成了曹操与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在当时大部分人包括曹操本人都认为和袁绍之间实力相差悬殊。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师叔要向大家说明一下袁绍大人的家庭背景了。据《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袁家“四世三公”。中央集权制中的三公九卿制,这是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所以师叔这里考考你们,三公指的是什么?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这几个职位。也就是说,袁绍他们家族四代人都把持着这三个显赫的职位。因此,袁家在政治上拥有广阔的人脉。另外,在长期的兼并战争中袁绍打败了公孙瓒,占据了幽州地区,加上之前拥有的青州、并州、冀州,袁绍已经是坐拥四州之地的强力军阀了。而曹操的家庭背景呢,他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又不喜欢学习,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认为他不学无术将来成不了大器。当时有位叫许劭的名士,喜欢对当世人物进行评头论足。因他评论人物都是一个月一次,所以当时的人们称它为月旦评。他见到曹操后起初也觉得他为人放荡不羁,不太爱搭理他。据说曹操使了些手段威胁他,许劭就给了曹操一个著名的评判“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同学们这样看下来是不是觉得曹操和袁绍相比差得太多了,无论从家世和人品而言,曹操都被袁绍甩了几条街。然而,最终官渡之战袁绍却败给了曹操,而且是惨败。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大跌眼镜,这个结局太不可思议了。然而,这个结果在当时却是在很多的人的意料之中的。

整个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袁攻曹守,主战场在白马,双方互有损失。第二阶段袁曹相持,主战场在官渡。第三阶段曹操进攻,袁绍惨败,主战场乌巢。

在第一阶段,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当,总之袁绍在曹操眼里,就是毛病一大堆,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先是曹操在白马阵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大锉了袁军的士气。之后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没用分兵把守的策略,而是集中兵力重点防守关键地区。而由于官渡地区位于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的东北面,是进攻的必经之路,加之距离大本营又近,补给又方便。因此,把守官渡,有利于保障许都的安全。

到了第二阶段双方在官渡展开反复的争夺战,此时曹操因为粮草缺乏,士兵疲乏,逐渐失去了抵抗的决心。但是他手下的谋士荀彧劝曹操坚持抵抗,他在给曹操的信中分析了现在战争的局势。他认为曹操现在应该把守住关键地区,遏制住袁绍的攻势,胜利就差一个时机,如果这个时候放弃,就会前功尽弃。于是,曹操沉下心来,加强防守等待反击的时机出现。终于,机会来了。

在战争的第三阶段,袁绍手下的一个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兵奇袭许都,袁绍却不予采纳。此时许攸的家人犯法,被袁绍手下的谋士逮捕。他觉得在袁绍手下已经没有容身之地,加上年轻时他与曹操曾是亲密好友,就偷偷溜出去投奔曹操。他向曹操建议偷袭袁绍的粮仓——乌巢。那里的防备极其松懈,只要派一支骑兵部队急袭乌巢,烧毁粮草,袁绍就会不战自亡。曹操马上接受许攸的建议,派出骑兵偷袭乌巢,一举烧毁袁绍的军粮。袁军得知粮草被烧,军心大乱,无心恋战,最终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纵观整个战争过程,袁绍在决断能力、运用人才等方面和曹操有较大差距。他的成功只是建立在其父祖建立的人脉关系上,他自身的素质比较平庸,在关键的节骨眼上犯下了重大失误,失去了战胜曹操的机会。而反过来,曹操虽然出身没有袁绍那么显赫,军事经济实力都不如袁绍。但他在决断能力、任用人才方面都略胜一筹,并且把握住许攸归降的这一机会,果断孤注一掷,取得了最终胜利。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只是武器装备,经济实力,统帅的个人素质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下一讲师叔为大家讲解萨尔浒之战的内容。



【课后作业】

1、古代中国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三次著名战役相似之处是(  )

A.改变当时政治力量的对比

B.促使战败方政权迅速瓦解

C.南方政权战胜北方政权

D.保证了南方相对稳定


2、你想写一篇关于淝水之战的文章,以下哪部历史著作可供阅读参考。(  )

A.《汉书》B.《史记》C.《资治通鉴》D.《三国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成宽说

    什么时候有近代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