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福利
我们每周将会根据评论的质量、点赞数综合选出一条评论制作一张专属的优秀评论卡片,并为您送上一本费老师的签名书!欢迎各位听友在每条声音的下方留下您对修心课的所想所悟。
本周优秀评论:
这位听友可以添加课代表微信 duxiangmemdber,领取您的小礼物。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三十七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控制你自己的意念和行为?
六度里的持戒,就是给了我们控制自己意念和行为的具体方法。关于意念和行为,一般人会认为先有意念,然后有行为,是意念控制着我们的行为。但是,行为有时候也会改变意念。比如,我们相信布施这样的行为是向外界释放我们的善意,是为自己积聚善缘,那么,这种意念会引发我们布施的行为,但有些人并没有这样的意念,只是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习惯性地做布施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也会为他带来与这个行为相应的意念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我们一般认为,是快乐引起微笑,但如果我们倒过来,微笑这个行为也会引起快乐,某一个行为会改变我们的心态。所以,他建议,不要等到快乐了,我们才微笑,而是我们即使在不快乐的情况下,也坚持微笑这个行为,那么,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在佛学里,意念和行为,不是两个可以割裂的东西,而是一体的东西。很难说,是先有意念,还是先有行为。佛学里用“心识”来把意念和行为统一起来了。每一个意念都包含了行为,每一个行为都包含了意念。
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者想达成一件事,那么,就像王阳明说的,要知行合一,要在意念和行动上同时下功夫,要同时对于我们的意念和行为保持觉知。
2.
六度里的持戒,每一条戒律,都是在意念和行为上同时下功夫。持戒,在前面已经有提及,这堂课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复习,这样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持戒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很难做到。
持戒,简单地说,就是“诸恶莫为,诸善奉行”,坏事一概不能做,好事一定要多做。佛教里持戒的基本戒律有五条,称为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五戒的)原文是出自《增壹阿含经》:
“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大概的意思是,假如有人在人群中对别人妄加杀害,而且伤害了他人的性命,那么死后会堕落恶道,或者在他活着的时候,寿命会变得短促。假如不做伤害别人性命的事,就叫做不杀戒。
“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大概的意思是,假如有人没有经过别人同意拿走有主的物品,把它偷走,那么死后就会堕落恶道,或者在他在世的时候,就要受贫困的报应。假如不做偷盗(有主之物)的事情,就叫做不偷盗戒。
“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大概的意思是,假如有人淫佚无度,而且侵犯他人的妻妾,那么死后就会堕落恶道,或者在他在世的时候,他的妻子也会变得不忠贞。假如不做这种淫佚的事情,就叫做不邪淫戒。
“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大概的意思是,假如有人喜欢编造事实、说假话、欺骗别人,那么死后就会堕落恶道,或者在他在世的时候,口气会变得臭恶,被别人所厌恶。假如不做这种说假话的事情,就叫做不妄语戒。
“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大概的意思是,假如有人饮酒的时候放纵自己,就会变得非常昏乱、愚昧,变得没有智慧。假如不去饮酒的话,就叫做不饮酒戒。
3.
佛教里由五戒发展为“十戒”,又称“十善业”(十种带来善的业力的行为和意念):第一是不杀生、第二是不偷盗、第三是不邪淫、第四是不妄语、第五是不两舌、第六是不恶口、第七是不绮语、第八是不贪、第九是不嗔、第十是不痴。
第一到第三属于“身”的范畴。不杀生,不只是指不杀人,而是指不伤害任何生命。不杀生的本怀,是对于生命保持敬畏。我们看到佛教徒走路的时候脚步很轻,唯恐伤害到地上的蚂蚁、小虫子,坐下去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看看椅子上有没有小虫子。这不是做作,而是对于一切的生命保持一种敬畏,一种慈悲;不偷盗,从前的偷盗,主要是窃取他人财物,但在今天,没有版权观念,随意下载他人作品,等等,也是偷盗;不邪淫,对于出家人来说,是断灭性的欲望。对于普通人而言,是节制性的欲望。
第四到第七属于“口”的范畴。不妄语,是不说假话;不两舌,是不说引起是非的话;不恶口,是不说攻击性的侮辱性的话;不绮语,是不讲花言巧语。
第八到第十属于“意”的范畴。不贪,对于身外的财富、名誉、情爱等等,没有过度的追求,万事随缘,不强求;不嗔,就是不论现实怎么样,都心平气和;不痴,就是对于现实、对于存在看得很明白,不受愚昧的支配。
戒的意义在于让身口意清净,清净的身口意,就有清净的现实。戒让自己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就不会出现恶缘;戒让自己有所作为,有所作为就会涌现善缘。在佛教的修行里,戒是一个基础。假如没有戒,其它的修行就无从谈起。所以,佛陀会说:以戒为师。
关于戒的修行,只是针对自己。佛陀早年经常告诫弟子,只管自己修行,不要去议论别人是不是守戒,不要去指责别人受戒的程度够不够。只管自己严守戒律。当我们自己严守戒律,现实就会不知不觉发生深刻的改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戒律,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变化。
周围很多朋友问我怎么样学习佛法,我常常回答,不要去探究什么深奥的理论,也不一定要去寻找什么秘诀,这些对于现实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帮助,真正有帮助的只不过是一些很简单的行为和意念,随时可以做到,但我们经常不愿意去做,觉得很难做。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从现在开始,学习着修行“不两舌”的戒,学习不说是非,学习着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学习着任何时候不去议论别人。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二年,……看看会有什么发生?是不是人际的紧张消失了?是不是置身其间的现实变得平和,变得温暖了?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分享:如何应对世界的恶意?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之前睡眠很不好,听了老师的课,用呼吸的方式很快睡着
费勇修心课 回复 @1365680hgfo: 学习好的呼吸方式,其实已经可以解决很多生活的小问题呢~
费老师,您好!我也是个佛教徒,一直在精进。听完之后有个疑问,人生如梦,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但是我们在夜里睡觉的时候做梦,那么在梦里会有妄语,邪淫等等不好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否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请老师解答疑惑,谢谢🙏
按照佛教的说法,只要意念出现了就是行,所以时刻控制自己的意念,但是做梦自己无法控制。梦里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一样都是虚幻的吧
爱童爱读书 回复 @卍_磊岳: 看2008版的《济公》…醉官图这一集就深有感触:或许我们现在就是在梦中。
自律好难
呃呃
受教了
不贪: 就是对于身外的财富名誉情爱等等, 没有过度的追求 。万事随缘不强求。 不嗔:就是不论现实怎么样都心平气和,万事随缘不强求 。 不痴:就是对于现实对于存在看的很明白 ,不受愚昧的支配。
费老师讲的真好
善念
费勇老师:我是一名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去年年底做完移植,前几天在做半年筛查的时候,癌细胞又复发了达到了80.90%在移植后自己不断的在调整身心,我以为曙光就在前方,没有想到这曙光又被关上了窗,我深知自己要不断的调整自己,同时一想到如果这么快离开世间,我还是放不下,我放不下我五岁多和两岁多两女儿
1363026pnvm 回复 @开心一婷: 为您祈祷!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