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宋瓷 | 宋瓷的极简主义美学

8.1 宋瓷 | 宋瓷的极简主义美学

00:00
20:08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音频课,我是廖宝秀。在这一讲中,我将为大家解读宋朝瓷器。

这一讲的第一节,我会谈谈宋代极简主义在瓷器上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在宋代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有窑场,名窑遍布南北。宋瓷以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釉系闻名于世。毋庸置疑,宋瓷是美的。但宋瓷之美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我想,是美在它的朴实无华、优雅端庄的气质,美在它所呈现出的内敛与温润宁静,以及所展现出整个宋代崇尚礼制、自然的文化精神,当然和那个时期理学、禅学的盛行也密不可分。

宋代王室崇尚俭朴。宋朝时周辉写过一本书叫《清波杂志》,在这本书里记载道:哲宗皇帝在位时,当时的宰相吕大防与皇帝论学,提到宋代帝王有一个“祖宗家法”:包括“尚礼”,崇尚礼节;“宽仁”,宽厚仁爱;勤身勤奋,尽职尽责;“虚己纳谏”,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以及“不尚玩好,不用玉器”,不要崇尚玩物,不要用玉器那些奢靡的东西。

欧阳修也提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仁宗皇帝生病了,欧阳修前去探望,结果看到仁宗皇帝的寝宫里摆放的陈设都只有一些朴素的瓷器,以及漆器而已。而宋徽宗曾经想在宴会时使用玉盏、玉盘,但也担心被责以奢华而作罢。所以整个宋代王室推崇的就是不尚奢华、不好奇巧、不贵金玉。而具体瓷器的样式、釉色、支烧方式等都可能是由朝廷发派制作的,所以南宋官窑也沿袭了北宋“故京遗制”,因此在南北官窑瓷器上,呈现出一个朝代的共同美感,就是极简主义。

北宋 汝窑 青瓷纸槌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左)明 万历 五彩百鹿尊

(右)清 乾隆 洋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瓷与明清瓷器的外形对比

宋代极简主义美学在器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瓷器为例,主要可分为几个部分:

一,瓷器的造型普遍都很简练,线条简单耐看,一般没有复杂多余的形制。

二,釉色往往很单纯,像玉一般,十分注重釉质的细致温润。

三,重视瓷器的胎骨比例,不仅注重外表的釉色,也追求内在的胎骨、胎色。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内在修为气质,比外表更为重要,内外兼备,才称得上完美。宋瓷应该也是在这样的要求下制作,才成就了它的最迷人之处。

北宋汝窑

宋瓷的极简主义首先呈现在汝窑、定窑等北宋瓷器上。对于北宋汝窑,南宋的叶寘(zhi)在他的《坦斋笔衡》里曾经提到:“……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之旧窑,大不侔矣。”

“政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这句话是说,宋徽宗的时候,“京师”,即汴京,设置了官窑烧造瓷器。“中兴渡江”,即南宋时,有个名为邵成章的监督制窑的官员,曾主持修内司窑,承袭北宋官窑的烧制方式,烧出一种青瓷,叫做内窑。这种内窑,使用的是经过淘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的,质地十分的细腻精致,釉色也晶莹润泽,在当时就被认为是珍品。后来,在杭州的南郊郊坛下又重新开了一处新窑,也称作官窑,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郊坛下官窑”。这个官窑和过去的旧窑修内司官窑大不相同。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宋时期,在汴京及杭州都设有官窑烧造瓷器。本世纪以来多数陶瓷研究者认为“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指的就是北宋汝窑。

▲南宋 官窑青瓷出戟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而北宋宫廷使用汝窑的时间,约在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即公元1086年至公元1106年短短二十年之间,所以遗留器物非常稀少。汝窑的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的南边,过去叫做汝州,所以称之为“汝窑”。汝窑的窑址大概二十多处,地势平坦,四面环山,西边、南边都有小溪环绕,附近也产煤炭、木材、玛瑙石等烧制汝瓷的重要原料。

叶寘在《坦斋笔衡》里边又说道:“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陆游《老学庵笔记》也说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这两句话都是说,北宋定窑是很好的,但定窑烧造的白瓷有芒口,不适合宫廷使用。所以才又制作宫廷使用的汝瓷。汝窑为皇室烧造瓷器的记载频繁地见于宋代文献,所以汝瓷作为官方用器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清宫旧藏中也有很多实物可以证明。

现今全世界收藏汝瓷最多的博物馆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了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4件、英国的大维德基金会有12件、大英博物馆有4件,这些是收藏较多的典藏单位。目前所知道的汝窑传世数量大约是74件,但也有90件左右的说法。

我们刚刚提到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21件汝窑名品,都属于清宫旧藏。其中有水仙盆4件、纸槌瓶2件、胆瓶1件、莲花式温碗1件、盘5件、碟5件、圆洗2件、椭圆洗1件。其中有13件底部都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5件无题,1件刻甲、1件刻奉华、1件刻蔡丙。而其中的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以及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一无纹(没有开片)、一有纹(有开片),正是传世汝窑中举世无双的珍品。

▲北宋 汝窑青瓷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碟(丙蔡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 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 天青无纹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欣赏汝瓷之美,可以从它的胎土、釉色、开片、支钉裹釉烧制技法等多方面来谈。

先谈它的胎骨。汝瓷的胎骨是香灰色的,胎体比较薄,很细腻致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纸槌瓶器底满釉,有五个支钉痕,中间在乾隆年间被刮掉釉面,在上面刻了御制诗,刮掉的釉面下所呈现出汝窑的香灰色胎,与汝窑窑址出土的素烧胎色是一样的。

▲北宋 汝窑青瓷纸槌瓶及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再来说汝瓷的釉色。汝瓷的釉色是一种纯正的天青色,有“雨过天青”的美誉。一般施釉都比较薄,釉色莹润,有的呈半透明状,也有的呈乳浊状。釉色是带灰、带绿的浅青色。釉薄的地方浅泛粉色,也就是粉红色调,这正符合《清波杂志》里所写的:“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的说法。

此外,汝窑瓷器制作精细,通体满釉,只有在器底才能看见细如芝麻大小的支钉支烧痕迹。芝麻点的支烧技法,现在又称裹釉或包釉支钉烧。汝瓷的支钉一般为三或五枚,只有椭圆形水仙盆作六枚支钉。支钉的多寡一般是依照器物的大小轻重而确定的,充分体现出宋人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

▲北宋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下汝窑中举世无双的绝世珍品,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的“天青无纹水仙盆(椭圆盆)”。这件汝窑水仙盆整个都无纹、器表不见一丝开片纹路,釉色是纯净的天青色,就如雨后的天空一样清朗。整件器形为椭圆形,平底,底接有四个云头形的足座。全器釉色匀润,口沿以及棱角釉薄的地方,还可以看见浅粉色泽。底部有六枚支钉痕,胎骨呈米黄香灰色。

乾隆皇帝在鉴赏清宫旧藏瓷器的时候,对这件作品爱不释手,不仅在器底加刻赞赏的御制诗,乾隆十年(1745)时,还降旨改装原来雍正时期的茜红雕花象牙座子,并且重新为它设计紫檀木座。木座附带抽屉,抽屉里放的是《乾隆御笔书画合璧》书画册。这图册是乾隆皇帝临摹宋朝四大书家蔡襄、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的尺牍书法,以及他自己的松、梅画作,完整展现了他经手换木座、加刻御制诗的典藏经过。乾隆皇帝以北宋汝窑搭配临摹的宋代四大书法名家作品,给这件水仙盆赋予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北宋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及紫檀木匣座

匣内置《乾隆御笔书画合璧》书画册

“水仙盆”这个名称是近代人的称法,实际上清宫旧名称它为笔洗、菓洗以及“猫食盆”等,乾隆御制诗则称“猧食盆”、“猫食盆”或“官窑盆”。“猧”据学者考证是唐代萨马尔罕进贡来的哈巴狗。乾隆44年时,乾隆皇帝在《题官窑盆》这首诗里边提到“谓猧食盆诚澜语”,修正了以前的说法,所以应该还是称为“笔洗”比较正确,只不过从1936年故宫文物赴英国展览后,“水仙盆”这个名称就已经变成约定俗成的叫法了,所以我们现在都还是叫它“水仙盆”。

十二美人图

在此略谈一下雍正皇帝收藏的《十二美人图》。之所以提到这幅画,是因为其中的一张,美人背后有一个多宝格立柜,上面陈设的都是雍正皇帝收藏的名宝重器。三个格架内置有三件汝瓷名器,一件就是我们刚提到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纹水仙盆。另外两件,一件是汝窑三足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三足洗底刻有乾隆御制诗,也是传世唯一的一件三足洗。另一件是承着宣德霁青白里茶碗的盏托,原来是大维德爵士的收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 雍正 十二美人图之“博古幽思”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青瓷三足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 青瓷葵花盏托

英 大维德基金会 现藏大英博物馆

这件大维德旧藏的盏托,也是来自清宫。我们从《十二美人图》里可以得知,这件盏托曾经是雍正皇帝的收藏,雍正皇帝把它跟一件宣德霁青白里茶碗配对,陈设在《十二美人图》的博古架上。清代虽然已经不饮用抹(通“末”)茶,但从这幅画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清代的皇帝显然还是知道茶盏和茶托是配套使用的。传世汝窑里只有两件盏托,都在英国,除了这件是大维德爵士的旧藏之外,还有一件是维多利亚与埃布尔博物馆的收藏,圈足内侧还刻有“寿成殿”的字样,“寿成殿” 是一座南宋宫殿的名字。


▲北宋 汝窑青瓷盏托

英 维多利亚‧埃布尔博物馆藏

宋代饮茶方式为点茶,以饮用茶末为主,茶盏与茶托配套使用,宋人举茶必举茶托,所以当时有各种材质的茶托。各大名窑中烧制的茶托属汝窑最为稀少名贵,定窑、南宋官窑等也都有制作。

南宋早期楼钥在《戏题胆瓶蕉》这首诗中提到: “垂胆新瓷出汝窑”。诗里边明白地提出了插饰美人蕉的胆瓶是来自汝窑,而汝窑用作宫廷及文人书斋清供,也可以清楚得知。汝窑胆瓶是宋代宫廷的插花用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件胆瓶,口沿及底部略有伤缺,所以到了清代将撇口的口沿磨掉,变成了直口,再镶嵌铜扣(铜边)。这件胆瓶也是传世中仅有的一件。全器满布开片纹,造型线条优美,底部中心刮釉一圈,沿着刮釉圈,题刻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一首。这件胆瓶与汝窑窑址出土的天青刻花莲花纹鹅颈瓶造型相同。


▲北宋 汝窑青瓷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天青刻花鹅颈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结语

汝窑作为宋代青瓷之首,烧造时间在北宋晚期,从宋代到明代、清代,备受帝王、鉴赏家关爱、品评论述,如前面所说的举世闻名的汝窑珍品:天青无纹水仙盆,它在明代已被认定无纹者最好;到了清代又被雍正、乾隆二帝珍惜收藏,而清宫官窑瓷器也一再仿制汝窑瓷器,可见它的风华魅力无与伦比,古今中外皆迷惑于它的极简之美,以及优雅悦目,首推它为中国陶瓷之最,当之无愧。

到这里,第一节的内容就讲完了。下一节,我将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宋代不同瓷器的釉色审美是什么样的。谢谢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4436723

    换一个人来念吧 这么好的内容 却听着难受

  • 无边丝雨_mg

    老师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这样讲出来像是照着资料念,略显生硬,不是太吸引人。建议考虑一下听觉感受,可以更生动一些。

  • 1376055pzxg

    这个声音听得真累呀!这个也应该要筛选一下,照顾一下听众的感觉

  • 猫头鹰why

    术业有专攻,没必要请作者来念书,听着像上课一样,昏昏欲睡,浪费了这么好的内容

  • 1859232abc

    这样念真的好浪费内容

  • 恩琪爱诗词

    老百姓能用吗?还是仅仅用在宫廷

  • nirvana_gc

    能否同时也讲授下这些瓷器的用途,比如这个水仙盆,到底是干嘛用的,宋人造瓷应该不光只为装饰,是否也用于日常生活?

  • 麓山非非

    诗词中美学讲读情感抑扬顿挫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