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004.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00:00
16:24

《论语》第4课|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大家好,我是杨鹏。今天是我们《论语》共读第四课,我们讲《论语》“学而篇”中第8节的3句话。请大家先跟我读一遍。子曰:“主zhǔ忠zhōng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dàn改。”


我们先看“主忠信”三个字。我先解释“主”字。《说文解字》中说,“主”指灯上的火;还有一种解释,甲骨文中的“主”字,像灯上的火,也有点像搭建房屋的支柱的样子。



灯上的火柱和房屋的支柱,是关于“主”字的两种最主要的解释。如果我们把“主”字理解为“灯上的火柱”,那么“主忠信”就可以理解为“忠”和“信”两种原则、两种品德,就是照亮人生黑暗之路的灯火;如果我们把“主”字理解为“房屋的支柱”,那么“主忠信”,就可以理解为“忠”和“信”这两种准则、两种品德,是建立人生大厦的坚实支柱。按照对“主”字的两种主要解释,“主忠信”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要以忠信为主,以忠信为人生之光,以忠信为生命支柱。



讲完“主”字,我们来看“忠”字。“忠”字上面是中间的“中”、中国的“中”,下面是一个“心”字。意思就是要把心放在“中”上,要用心于“忠”。那么中间的“中”、中国的“中”字,原义是什么?


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冯时先生,对中国的“中”字,有一个解释。认为中国的“中”字,就是古代测太阳光的圭表的象形字。所谓表,指的是直立的标竿。圭,指的是平放在地上的、向东南西北延伸的刻板。直立的标竿,把日影投在圭板上,古代的史官、天文学家们细心记录、研究以后,再向天下颁布时辰和历法,预报天气和节令。


我们现在说的立竿见影,其实就是从古代的立表测影而来。古代社会,确定节令历法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时间和节令判断出现错误,会错失时机,造成农业、狩猎或放牧的灾难,有可能带来整个部族的毁灭。



在这个意义上,立竿见影、立表测影,这个标竿就必须立得正。竿子立歪了、斜了,影子就不正,史官们、天文学家们报的时间、季节、节令和历法就不准确,这就会造成大灾难。所以,立竿中正,立竿正直非常重要。

立表测影要准确,立表就得中正,立表中正,才能准确反映上天之道。中国古老的《周易》这本书中,反复强调要“中正”,以“中正”的原则去观察上天之神道,其历史渊源就是立表测影的天文观测。



要准确报时,准确报节令,就得用心于中正,这就是孔子讲的“忠”字的古老源头。要立表中正,人首先要以中正为本,这样中正就逐渐成了品德标准。


同时,立表测影发布历法之处,就是部族聚集的中心。所以也有中间、中央的意思。



“忠”字,就是把自己当成这个测影之表,立身中正,准确传达上天之道。这样天下万民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和历法,才知道怎么去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这种以中正之德建立中正之表,以中正之表观测中正之影,向人间传达上天中正之神道的,就是中心人物。



很显然,这个“忠”字,原义是指忠于上天秩序与自然真理,古人理解为忠于上天的神道秩序。后人习惯把“忠”字解释为“忠于君主”,这不是原义,也不是孔子的意思。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他是忠于道的。孔子还说:“有杀生以成仁。”说明他是忠于“仁”的秩序的。孔子并不是以忠于某个君王为准则的。



讲完“忠”,我们再看“信”字。“信”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和一个口,指人说话。“信”字的金文,刻在青铜上的字型,是人在祭坛前的誓言,对神发誓。对神的誓言,是必须去履行的。引伸为说话算话、守盟约讲信用。中国古代,还把恒定的自然现象,称为信。例如每年春天会吹东南风,就称之信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是一种信,有恒定的秩序,不会混乱。农民知道春夏秋冬如期守信,所以春种秋收,安排农事。如果一年四季变乱,未来不确定,人们就无法安排农业生产。



“信”,最初是誓言,对神的誓言,所以必须坚守,不然会受惩罚。引申为必须守信、讲信用。同时也意味着,为人的正直品德必须恒定,必须可靠,这样别人才了解你,才可能计划与你合作。如果你不断变动,为人不可靠,别人就不会计划、也不敢与你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孔子所说的“主忠信”,“忠”,就是用心于中,忠正不偏,以传达真理,以传达上天神道,服务天下万民;“信”,就是忠于誓言,信守诺言,成为一个品德恒定、可靠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的人,也必须“主忠信”,中正立身,忠于天道、忠于真理,信守诺言,为人可靠。



解释完“主忠信”,我们来解释下一句:“无友不如己者。”通常被解释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友”,这样的理解本身有问题,所以,孔夫子这句话,常被人诟病。鲁讯先生在《杂忆》中说:“孔老先生说过:‘无友不如己者。’这样的势利眼睛,现在的世界上还多得很。”鲁迅先生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



首先,我们要弄清“友”的内涵。我解释过,“朋”,指同门弟子。“友”,指有共同志向的人。《说文解字》中解释“友”,也、说“同志为友”。“无友不如已者”,这句话跟在“主忠信”后面,“不如已”者,指在“忠”和“信”的准则坚守上,不如自己的人。不能“主忠信”的人,不要引为同志,不要视为志向相同,否则就违背了你自己的“忠信”标准。所以,不要按照在忠信标准上不如你的人而行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理睬那些忠信价值坚守不如你的人。这一句,通常被理解为孔子不理睬那些本事不如自己的人,这是理解偏了。



孔子有教无类,《史记》上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这三千弟子中,水平不如孔子的多了,但孔子并不是不理睬他们,而是极为用心地教育他们,提升他们的品德和能力。所以,孔子在讲“无友不如己者”的时候,并没有说“勿教不如已者”。



孔夫子是有一些等级思想的,他认为人的品德是有层次差别的,对那些在忠信上不如己的人,要去教育提高,不要降低自己的忠信标准去与他们交往。这里讲的是忠信标准的问题,与是不是势利眼没有关系。



看下一句:“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人犯了错误,并且知道自己犯的错误,但不愿承认,而想方设计去掩饰,这样就错上加错,最大的毛病是人格因此变得虚伪。人不敢承认过错,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者是考虑面子不好看,或者是考虑利害影响等。



孔子之所以说“过,则勿惮改”,是以前面的“主忠信”为前提和标准的。一个人如果以“忠信”为主,就会忠于真理,以诚信为主。如果你以真理为主,你就要坚守事实,有错就改。如果你以诚信为主,你就必须有错就改。



本课到就到这儿,请大家再跟我读一遍。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请记住“主忠信”:人要忠于真理,人要忠于信诺。



今天的课到这儿,下节课我们讲:“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请大家提前预习,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孙浩_3w

    讲的真好👍🏻

  • 不老的兔小白

    宝藏

  • 低调的创新者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