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殷墟丨甲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3.1 殷墟丨甲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00:00
19:51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进入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我是唐际根。我现在在南方科技大学做老师,原来我在河南安阳主持殷墟考古发掘20多年,挖过很多古墓,也发现过一座古城,这一讲我将带大家走进殷墟文明。

殷墟是出土甲骨文的地方,殷墟作为商王朝后期的都邑长达273年。商朝的人不像今天我们一样把它叫殷墟,而把它叫大邑商。大邑,很大的,“邑”是表示村落,大邑商就如同今天我们喊首都北京。在殷墟地底下埋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殷墟的发现很多,但是最令人忘不了的有三项,一项是甲骨文,一项是青铜器,还有一项据说是让考古学家魂牵梦绕、如此痴迷的妇人,妇好。我们先讲第一节,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

文字,我自己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没有文字,我们其实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科学知识的积累等等。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的原生文明,主要说的就是文字的发明。比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还有古印度的文字,这就是所谓的四大文明。

有人说世界几大文明,只有中国文明没有中断,其实说的就是文字。以甲骨文为核心的中国文明,虽然它没有两河流域的文字那么早,虽然没有古埃及文明那么早,但它真的是延绵不断、一脉相承传下来了,这就是中国文明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2015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全国发布了一个公告,这公告什么内容呢?悬赏。谁来认识一个甲骨文字,从零开始认识,那么可以获得国家的10万块钱奖励。我自己曾经在一本书上写过,如果谁能够重新释读一个甲骨文字,可以获一个博士学位,当然我指的是今天,为什么?因为甲骨文里头比较好释读的文字,早就被破译了,留到今天破译的都是很难很难的文字。为什么甲骨文让大家这样感兴趣?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甲骨文?所谓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


▲ 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兽骨

接下来我来讲讲甲骨文的发现。

很多朋友都知道一个故事,清朝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了甲骨,这故事流传很广。据说有一天王懿荣突然得病了,他差人去北京的一个药店买药,这个人买回来一堆中药,中药里有很多碎骨片,由于王懿荣是个金石学家,认识大篆小篆,他拿出来一看,上面有刻的痕迹,经过仔细辨认这些刻在骨头上或者龟甲上的字后,发现自己没见过,但是跟大篆很像,就隐隐约约觉得这个东西是过去的文字,很可能非常早。根据他的古文字的知识,认为这个字的字体是早于过去所说的小篆,甚至是青铜器铭文。所以他怀疑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那么他就开始派人去收购这些文物,最后很多人跟进,比方说罗振玉、王襄等等,那时候有名的学者都开始跟进收购这些刻有字的骨头片。到了1908年,甲骨文埋藏地在河南安阳这一巨大的秘密终于被揭开。这就是甲骨文的发现。

大家在博物馆或者图书馆里看到的甲骨都是碎片,偶尔有完整的。这些碎片大家觉得是怎么挖出来的,可能大家以为是在农民耕地之后,从地里捡出来的。没错,确实是在安阳殷墟,农民耕过地之后,尤其是雨后把地冲刷了一遍,甲骨是白的,可能就在地上暴露出来,有可能会有人捡起来。

但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今天的殷墟大地上其实很难捡到甲骨片了,因为都被人捡走了。实际上,甲骨是一坑一坑出土的,我们考古队捡到单片的甲骨是在2003年,此后再也没有捡到过单片的甲骨。我们常年在小屯一带工作,没有了,因为捡干净了。但是我们挖到的甲骨,都是一坑一坑的。也就是说在商朝的时候,甲骨成坑地埋。有的坑埋的是龟板,上面刻着文字,有的埋的是兽骨。龟板是哪一块呢?龟板是乌龟的肚子壳那一块,兽骨往往是牛的肩胛骨,这么两种。

我们偶尔会发现兽骨和龟甲被埋到同坑。1936年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挖了一坑,17000多片,可以看出来是有意识地埋藏。1991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花园庄东地又挖了一坑,也是完整的一坑,密密麻麻地排着。有的甲骨片,还穿有小孔,穿小孔就意味着很多甲骨片是编撰起来的,用绳子给它编起来,跟档案、跟书是一样的,到2004年我们又挖了若干个坑。


▲ 正在殷墟遗址工作的考古工作者

如此一批一批地发现证明,甲骨文在商朝是很珍贵的,不是随意扔弃的,而是档案。

甲骨文发现以后,刚开始人们并不知道这是文字,后来这些甲骨片传到了学者手里,学者有认得古文字的,比方说当年的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这些大的金石学家,他们认得古老的文字,他们断定这是甲骨文,于是就开始了学术界对甲骨文的释读或者破译。


▲ 甲骨文里“教”字的写法

到今天为止,经过很多代学者严谨的破译,我们现在大概了解到,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片的总量(这个数字要统计准确是很难的)可能有13到15万片,发现的单字大概是4500到4600。那么有多少被释读了?根据两位最近做过甲骨文词典的学者的整理,大概有1600多个字被释读了,最少保守地说是1300多个字,这两本词典大概都是接近这个数,稍有出入,也就是说破译以后,学者们都认为这个破译是靠得住的。

但是反过来讲,四千五六百个单字里头,也就破获了1300到1600,实际上还有3000多个字没有破译。这就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什么要发布甲骨文释读悬赏令的背景。

甲骨文的识读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呢?很多朋友说甲骨文是象形文字,错了,不是象形文字。严格地说,甲骨文是一种意音文字,也就是它表意也表音。如果从造字的方法上来说,过去许慎《说文解字》里有“六书造字”的说法,那么根据唐兰先生(1901~1979,著名古文字学家)的整理,他认为概括甲骨文的造字法,有三种,一种叫象形,一种叫会意,一种叫形声。不管是象形还是会意还是形声,都是造字的方法,特别是会意和形声字,其实既表意也表音。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象形字,比方说我们今天吃的鱼,你要去读甲骨文,你就看得到,甲骨文里的“鱼”字的写法,整个是一个照葫芦画瓢,就是一条鱼。当然,象形字还有很多。


▲ 甲骨文里“鱼”字的写法

除了象形字之外,还有一种字叫会意字,这种字在甲骨文里非常地常见。比方说牢固、牢房的牢,今天的写法,上面是宝盖头,底下是一头牛的写法,这个字是个典型的会意字。在商代甲骨文里,牛是一个象形,就是两只犄角一个正面的形象,外头一个圈把它圈起来,圈还留了一个口子,就是出入口,这个口后来就变成了今天的宝盖头,而牛就变成了今天的牛的写法,这就是牢字,这是典型的会意字的写法。会意字还可以举出很多。


▲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对照

甲骨文还有一种字,后期越来越多,叫形声字。什么叫形声字?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表示形,一部分表示声。这个形某种程度上是传达意思,声是补充意思,把形声放到一起,它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比方说“彭”就是彭德怀那个彭,左边的写法表示放在鼓架上的一面鼓,右边三撇“砰砰砰”,表示声音,所以形声放到一起,它表示的是敲锣打鼓的意思,这是形声字。

所以象形、会意、形声是甲骨文主要的造字方法。有一点可能大家以前有误解,认为甲骨文都是象形字,实际上,确实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占了相当的比例,但越到后期会意字、形声字越多。到了今天的汉字里,形声字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几了,象形字越来越少,这是汉字发展的规律。

甲骨文的内容

接下来我来讲一讲甲骨文的内容。我们发现了十几万片甲骨片,它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呢?这个可能大家想知道。根据甲骨学家的整理,商代的甲骨文里,以安阳殷墟出土的为主,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祭祀、战争、狩猎,还有天文、历法、天象等等。比方说我们今天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些东西甲骨文里就有了。甲骨文里还有天象,比方说下雨,下雹子,日食、太阳这样的现象也都有。

除此之外,甲骨文里有各种各样的祭祀方式。比方说剌肉祭祀祖先,比方说把人头砍了等等,像这样跟祭祀相关的特别的丰富。还有一些关于打猎的,卜辞,比方说占卜商王去打猎会不会很顺利?会不会有收获?当然还有征伐,跟战争相关的,比方说有一块卜辞写得很有意思,商王占卜说下一个礼拜我们会不会顺利?结果占卜后发现那个结果不好了。那个时候一个礼拜是十天,古代叫旬,一旬是十天,一个月三旬。

每次占卜商王会占卜十天,或者下一个旬会怎么样。国王一占卜发现下一旬不妙,会出问题。果然过不多久有人跟国王报告说西方的工方(方国名)出兵了,攻打了我们的村子,还抓了75个人。国王知道以后,赶紧进行了处理。像这些跟战争相关的卜辞。


▲ 此版刻辞记述的是商王朝时期土方和工方(两个小方国)反叛商王,土方在商王国的东部占领了两座城邑,工方侵犯了商王国西部边境的村落看来晚商时期,周边小国也时有犯境的事件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比方说,今天我们国家高速公路上偶尔会发生交通事故,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一起交通事故,是在甲骨文中记录下来的。它记得是什么?有一天王子出去打猎,那时候打猎是坐到马车上向狩猎的猎场出发。那个时候整个中国大地人口比现在要稀弱得多,到处都是森林,可能有野兽出没。

那么他们开车就去了,结果走到路上,突然前面穿出一头兕,什么叫兕呢?今天我们叫水牛,但是根据研究,商代的兕也就是水牛还是野生的。兕出来,马受惊了,王子的马还好,没有马上倒地,可是他边上的一辆车的马一受惊,咔嚓车辕折了,车辕一折,方向控制不住,就撞上了王子这辆车。王子这个车居然颠了个翻过来,结果王子受伤了。甲骨文中说交通事故的内容是出去打猎,结果两辆马车相撞。这些都是我们能读到的甲骨文里的故事。


▲ 记录子央坠车故事的甲骨:甲午,王往逐兕。小臣进车马,硪考王车,子央亦坠。

甲骨文里很有名的是关于妇好征人的故事,什么叫征人,指的是妇好曾经带了1万多人出兵去对付敌方。像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甲骨文的内容。

商代是“毛笔字”时代

由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商朝的文字,绝大多数是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所以我们把它叫甲骨文。所以很多朋友可能有误解,认为商朝的文字就是所谓的“刀笔文字”,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商朝是“毛笔字”时代,千万不要以为商代是“刀笔文字”时代,甲骨文是我们所见到的商代的文字,但只是其中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我们有很多的证据证明,商代实际是“毛笔字”时代。比方说,我们看甲骨文里历史的“史”字,我们看它的初意的话,实际是一只手拿杆笔写字。还有甲骨文里典藏的“典”字,那个“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的“典”字,实际是两只手在扒拉竹简,而且甲骨文里还真有“作册”这个概念。“作册”,被学者们解释为当时的一种掌握书写能力的官职,“作册”实际上也是在竹简、册上写字的意思。


▲ 甲骨文中的“史”字

以上是我们从甲骨文字中推测出来的。实际上,我们还通过考古直接发现了在玉器或者石头上书写的文字。比方说我们在一件大理石做的戈上,上面就有清晰的毛笔写的毛笔字。除了甲骨文本身的字让我们推测到商代是毛笔字时代之外,我们还发现了直接的证据,比如我们在一把大理石做的戈上,发现了清晰的用墨写的文字,除此之外还发现一把玉戈,上面清晰的有毛笔蘸着朱砂写的十一个文字,这些都是直接的证据。当然更多的是在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青铜器的铭文,这些铭文是铸造出来的,笔画上都有清晰的毛笔字的痕迹,它并不是直接刻的,而是用毛笔先写好,然后照着毛笔的痕迹刻出来。所以虽然铭文是铸造的,但是毛笔写字的笔意还在。所以这些都证明商代实际是“毛笔字”时代。


▲ 甲骨文中的“册”字

几年前,我们考古队发现过一片残破的骨板。骨板两边都有字,其中有一面直接发现刻有一道一道的竖条,竖条之间还有文字,这些文字的字口里还有墨的痕迹,这些字是干什么的呢?实际是商朝的人拿来练毛笔字。所以我们开玩笑说,这就是最早的法帖。我们有这样直接的证据。


▲ 甲骨文中的“典”字

所以甲骨文是殷墟所有的考古发现里分量最重的一类文物,因为它是文字,它是人的思想的反应,是历史事件的直接记录,它让我们知道中国的书写时代最迟是从商代开始,它让我们知道商朝的很多事件,了解商朝的很多人物,也让我们直接面对商代的文明高度。

好的关于甲骨文的故事就讲到这,有关本节的内容和图片可以在我们的文稿中查看。接下来我要说一说青铜器的故事,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