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章】善的五种形式

【二七章】善的五种形式

00:00
14:3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我们这一集的主题是善人与不善人,我们要介绍《老子•第27章》。这一章内容非常丰富,含义很深,它前面先提五种善,这五种善代表一个人擅长做什么事,可以做到非常高明的程度,五种善于如何的情况。然后就提到圣人怎么做,这代表这一章也是谈到圣人的特别的表现的。

它的意思我们先把原文读一遍再来解释,《老子•第27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它的意思我们先说一遍: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不必使用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别人也开不了;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不能解。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使用物,所以没有被丢弃的物。这叫做保持启明状态。因此,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借鉴,即使再聪明也免不了陷于困惑,这是个精微奥妙的道理。


这章一开头提到五种善于如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顺其自然或是熟能生巧,重要的是这“善于如何”的结果让人满意。比如第一个,善行无辙迹,就是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原文讲的是车辙马迹,车马经过的地方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为什么?这个还容易想象,因为古代不像今天,都是这么好的柏油马路,它是普通的泥土路、沙石路,走路很容易留下痕迹的。你不留下痕迹,只有一个办法,走在别人的脚印上。别人怎么走你怎么走,这样就没有痕迹了。如果你说我要走自己的路,要另辟蹊径,那你往哪里走,都有人可以跟踪你的脚印,找到你,那就不是善于行走的了。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与说话有关。善于说话的人,没有任何瑕疵。你如果说话针对问题的关键以及别人的需要,你说话说出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大家听了都会认可。我们有时候听到某些人很会说话,他一说出来一定是面面俱到,每一方面都关注到了,别人听起来都觉得很好,没有任何瑕疵,想要挑毛病都挑不出来,这真是不容易。


第三种,善于计算的,不必使用筹码。在古代是用筹码来计算,后来变成像我们所看到的珠算了,当然现在是用电脑、手机这些来计算了,根本不是太大的问题了。在古代的话,你不用使用筹码,到底用什么?用心算。你把问题不要弄得太复杂,数字弄得简单一点,你计算的时候有自己的方法,这确实是一种可以学的方法。


比如说我学《易经》,《易经》有64卦,怎么去把它背下来,这是很大的问题。我自己的方法就是把64卦的顺序都背下来,但背下来之后你要知道哪一卦是第几个卦,这就不好记了。我的方法就是每隔十个,比如第一卦、第十卦、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就是以十为准,那些卦我把它背得很熟。然后我背《卦序歌》的时候,你只要随便说一个卦,我在三秒钟之内就告诉你那是第几卦,这就是一个方法。这是讲到计算。


接着他说善于关闭的,不用栓锁别人也开不了。说实在你门都没锁,别人开不了,为什么?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门在哪里,不得其门而入。要不然就是说你这个锁很特别,别人根本无法察觉它是一个锁。你看有一些房间,它设计到最后有个暗室,你根本不知道那里面是一个房间。 这边讲到善于关闭,我们可以自己想象。


再看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别人也不能解。换句话说,你用绳子把一个人捆得再紧,总是有人可以解开的。你看很多变魔术的是有这种本事。真的会捆绑的该怎么办?最好是能够像对付孙悟空一样,让他陷入到自己的话语里面。因为最大的力量是克制自己的力量,让他答应,不要跳出这个圈圈。他答应之后,他再大的本事他就不会跳出来了,让他自己去困住自己。外面加的力量都可能被摆脱、被超越的。


所以这前面“五种善于”,重要的什么,你要先看结果。你要行走,就希望不要有痕迹;要说话,就希望不要有瑕疵这些。你后面那个不要有痕迹、不要有瑕疵等等,就是你的结果。你想说怎么样达到那个结果呢?老子以这个方式开始。


接着他就谈到圣人,他说圣人他善于救人、帮助别人,所以天下没有被遗弃的人。事实上这句话你可以扩大来说,也就是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看到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在世界上,他既然存在,他就一定有某种用处。重要是你放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去用出来。所以没有人是完全无用的。物也是一样,天下哪里有真正的废物呢?


在这里倒是可以参考一个故事。在《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这本书是专门描写魏晋时代很多人的特殊的行为表现的,它里面提到陶侃,说陶侃在荆州担任主管的时候,他们要造船,他就下令把造船使用的很多木头的碎片统统收藏起来,放在仓库里面。大家觉得很好笑,这种碎片有什么用呢?那么小气。结果第二年元旦的时候要集会了,雪后初晴,所有的台阶都是融雪,很湿很滑。这个时候陶侃就说,把去年叫你们收藏的碎木屑拿出来。碎木屑一铺,大家集会就没问题了。


这说明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的废物,就看你能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状况。所以老子描写说,圣人有这种本事,发现每一个人的价值,每一样东西的作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叫做袭明,就是保持启明的状态。老子的启明用在圣人身上是很适合的。


再接着看,底下这一句就有趣了。他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我们今天用什么词?这两个字叫做“师”与“资”,合称“师资”。到一个学校念书,一定要先问:师资好不好?现在就用这个词了。所以老师跟学生不能互缺。在古代讲师资是老师是师,学生是资;在老子说的是善人是师,不善人是资(借鉴)。你没有不善人,怎么知道谁是善人呢?这两种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电影,看到一幕很生动的。在美国有个州,它有办失业训练所。失业训练所来的人都是失业的人,心情不好,上课根本没有心思。大家脾气也不好,很容易吵架,又或者缺课,但是老师的压力很大。有一天这个实验训练所的老师就教训这些失业的人说:“你们再不好好努力,一直失业怎么办?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摆脱失业的困境。”老讲这样的话题,学生听不下去,然后有个同学就回应了,说:“老师,我们这些失业的人好好跟你学,学到最后统统就业的话,你怎么办?变成你失业了。 ”实在是很生动。


说明师与资在老子的用法里面是,所有人他是善人或不善人,他都有他的作用,两者都相互需要、不能缺少的。那么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老子劝我们说,对老师要尊重,对借鉴要珍惜。你就算再怎么聪明,没有做到这两点的话,也不免陷于困惑,对不对?你说天下都是善人,那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善人?当然是有相对的一面,才知道说这些人不错,他们是善人。但是不要忘记,你一分善与不善,标准何在?是谁定的?为什么这样定?一系列问题统统出来了。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代、某一个社会作为善人的,你换一个时空条件就不一定了,说不定原来所谓的不善人现在无所谓了,甚至不善人变成善人了。


我们都知道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可以把前面两害除掉,那他不是别人眼中的英雄吗?但他最后发现自己是第三害,那他改过迁善,最后不是皆大欢喜吗?如果你一开始就把周处打成坏份子,说他不对、不好,那前面两害谁来除呢?所以在善恶的分辨有问题的情况下,它是相对的,在这个时候它可能互换位置了,所以师与资要配合。没有一个社会完全是善人,或者完全是不善人的,没有这样的社会,不要幻想。在这个时候,你就要尊重每一个人,他可能透过某些思考、学习或是觉悟了,忽然就转变了,变成善人了。


所以这边重要的是圣人善于救人,善于救物。换句话说,宇宙万物与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来自于道的。既然都是来自于道的话,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都不能少”,每样东西都有它的意义与价值,都不能够忽略。千万不要自己下一个判断,说这世界上的人都有问题。


比如说在孔子的时代,鲁国出现一位执政者叫做季康子。季康子很年轻,因为他是传承的,就当鲁国的卿。他就问孔子说,我把坏人通通杀光,我来亲近那些好人,这样来治理国家可以吗?“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这种话听了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统治者难道只会杀人吗?把坏人都杀光,只剩下好人,有这种事吗?他不知道坏人是某些好人某种情况下变成的,他也不知道说现在的好人有些是改过迁善的,他居然用一刀切,二分法。所以这是孔子的时代,就知道说春秋末期一路下来,天下真的很混乱。所以老子他虚拟一个圣人,这个角色确实非常重要。悟道的统治者,他确实是每一个学派的人都向往的。


课后思考:

最后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可以思考什么问题呢?老子一开头提到五种善,善于行走,善于说话,善于计算,善于关闭,善于捆绑,听起来都有些难度,有些离奇。他意思好像,你不用刻意去做什么事,最后都达成某种效果。


我们同学们可以想想看,前面讲到这五种,有哪一种你觉得比较有可能做到?至少你从某一种开始,比如说我会觉得说可能说话(能做到),可以开始练习,怎么样说话不要有瑕疵,所以下一次你说话的时候,你就要看什么场合,与什么人说话,是不是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每一种感受,但是同时又能够把话说清楚,这实在是很大的挑战。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是傅佩荣,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_燃燃

    文稿,小编从第26章就开始偷懒了

  • 阿qiu

    傅老师,前面都是善于,后面怎么变成善人了?“善人”有没可能是指善于某事的人呢?

    彩霞满天_K3 回复 @阿qiu: 我私下里认为,这一章傅老师讲的并不清楚。我认为本章实际上老子还是在讲为政之法——无为而治。只是老子用了类比法,用“善行“善言”“善数“善关“善结”五个日常简单道理来说明一切高明的技术都是不留痕迹,化于无形,由此类比得出“善人”“救民救无”之道也是化于无形的,即大道无形!当然这里的“善人”应该指体道的统治者,“不善人”指尚未体道的统治者,那么得道的统治者就是未得道的同志者的学习楷模,未得道的统治者错误的做法也可以得道的统治者的戒鉴。如果不学习好的,不反省错误的做法,那么即使智慧无比,也会迷失方向。这就是为政之“要妙”。 不知道有相同观点的朋友么?欢迎指正!

  • 飘雪201

    文稿差太多了

  • 荡相遣执

    善行无辙迹(借);善言无瑕谪(周);善数不用筹策(心);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隐);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自)。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慈);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用),是谓袭明(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学);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荒)。是谓要妙。(枢) 之上不过是些技巧之术。在经文中为何称之谓善呢?

    1346926avnj 回复 @荡相遣执: 傻解

  • Cheryl喜乐

    显然老子所谓的善和一般所讲的善良没什么关系,和智的关系似乎更紧密一些,更像是一种很低调但又用心到极致的状态,以至于说话,行事,谋算等等都能无懈可击。而圣人作为至善的典范,才得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显山露水。因此做事做人很大条,达不到极致的人要向圣人学习,而同时也要接受被圣人所用的现实。

  • 哈哈哈_nR

    这里善于与擅长有区别吗

  • 坚定阳光

    文稿与老师的音频差异很多。

  • qzuser_OGoN

    文字和音频相差悬殊,就解读而言失去了文字翻译的意义,请小编及时更正。

  • 此事楞严常露布

    孔子说,自己一生的学说,都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意思就是,他都是总结古人的说法,转述而已,并没有任何自己的创造发明。这就是跟着前人的足迹走,不留下自己的痕迹。这就是善行,无辙迹。

    时命运之夜 回复 @此事楞严常露布: 等傅老师讲到论语你就知道孔子的思想了…

  • 听友253835743

    说话保持三点:关系 环境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