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集 七情-情志是如何致病的(下)

第109集 七情-情志是如何致病的(下)

00:00
16:01


如何找到潘毅老师:①购买本课程《中医文化必修课》②正安答摩景天微信号【damotiaoli】,发送数字666 ,审核通过后即获入群资格。群内不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打卡、学习交流等,潘毅老师也会进群答疑哦。


【课程内容】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关于五志伤五脏,我们继续上一讲的内容。



之前我们讲过怒伤肝与喜伤心,下来就是第三组。



3.思伤脾



思,为思虑、思考。思,为什么跟脾挂上关系?



首先,思具有土之象,沉定宁谧。

 


思的意思有两方面:



一是人们认识事物、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灵枢·本神》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属于心识神主导下思维过程的一部分;



二是情感五志之一,与喜、怒、忧、恐四种情志并列。



我们首先说,思维活动之思,是与「脾藏意」相连的。



《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显示由意而志而思是一个连续过程,并表明「意」出于心而宅于脾。



《三因方》也说:「脾主意与思,意者,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为也。」同样表明「思」由心脾共运。揭示出神之「意」与「思」的发生皆以脾化生之气血为物质基础。



如果脾虚气血亏乏不能养神明,那么它藏意主思的功能就难以正常发挥。《济生方》说:「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脾使神志清宁,思则得之矣。」表明意与思相连,主要与思维过程的记忆、思考有密切关系。



临床治疗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常用归脾汤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或以补中益气汤健脾升清。






下来就是情感五志之思。



它既是独立的一种情志,又是其余四志发生的基础。当识神对外界信息有所感,须经过「意」与「思」的转念才会产生喜、怒、忧、恐。这与脾为土脏,居中央,灌四旁的身份是相符的。五脏中皆有脾气,所以,其余四种情志皆以思为基础。


 

作为与脾对应的情志,「思虑过度」「所思不遂」是发于心,伤于脾。



它的道理是,脾主运化,以运为健,而《素问·举痛论》说:「思则气结。」也就是「思虑过度」「所思不遂」时,气结聚于脾。那么,脾就欲动而不能动,欲运而不能运,升降失常,纳运失调。



这种情况,我们大概都有过体会,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茶不思、饭不想,腹胀,大便溏泻,倦怠乏力等症。



治疗该怎么治?以健脾行气为主。



从思为喜、怒、忧、恐这四志发生的基础来考量,喜、怒、忧、恐引起的情志病治疗,除调理相应脏的功能外,不妨也以脾胃为辅助治疗。



《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机制之一就是甘味入脾,以补脾气,以缓情急。



既然情志致病均是引起气病而影响相应之脏,所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则作为「气机之枢」的脾在情志活动中也应该有调衡作用。



4、悲伤肺



过度悲哀或忧伤,属不良的情志变化。《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肺主气,所以「气消」对肺的影响最大。气消,指肺气消耗。



悲哀太过,耗伤肺气,可表现为情绪消沉、呼吸气短、声低息微、少气懒言、肢体乏力等症;悲、忧属于同类情志变化,忧愁不解则伤肺,常导致肺气郁滞,可见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



而莫名的悲伤忧愁,常可反证为肺功能异常,尤其是肺的虚弱。


 

另外,从五行的角度,悲忧具有典型的金之象。



我们看看,金的位置在西方或西北,时间上对应秋天、黄昏;颜色为白色。我们试把西边、西北、秋天、黄昏、白色这诸多意象放在一起,看看是什么感觉。「万里悲秋常作客。」「大漠孤烟直。」「西出阳关无故人。」「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自古临秋问刑,这时金气肃杀,天地愁惨,宇宙荒寒,人应之,哪能不悲忧?气应之,又哪能不萧瑟?

 


5.恐伤肾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负性情绪活动,发于心而应于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气下,即气泄下陷。



但为何肾之志为恐?之前提过,五志影响五脏的特点就是该脏怕什么,就来什么。五志实是相应的五脏之所恶。



我们看看肾怕什么。肾藏精而位居下焦,以蛰藏为要,其用则肾精化生肾气,气化上行,通过三焦布散全身,以激发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但「恐则气下」,在恐惧状态下,迫使肾中精气失藏而走泄于下,轻则两脚发软,重者二便失禁,遗精,滑精。不但肾的精气不得蛰藏或正常布散,还走泄而失,就对肾的功能产生较大的病理影响,所以说「恐伤肾」。



什么人容易恐?由于恐的情志活动主要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那么,肾精充足,蛰藏有度,则表现为遇恐而情绪不过;反过来,如果肾的精气不足,蛰藏本来就不牢靠,则稍逢刺激就易畏惧,惶恐不安,而见精气下泄之症。



从五行应象论,「水曰润下」,「恐则气下」,均应一个「下」字;水这一行五色应黑,还能找到比黑色更能代表恐惧情绪的颜色吗?



恐病之治,当补肾固涩、宁心安神,桑螵蛸散方意比较接近。

 


五志之外,还有一个「惊则气乱」,没有与五脏直接挂钩:这里的气乱,指气机紊乱。



突然受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见惊慌失措、心悸心慌、语无伦次等症。






通过以上内容,五志对应五脏,或者伤五脏,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它是通过影响脏腑气机来实现的。



由于情志变化因素不同,脏腑气机的变化反应也不一样,而有了上面说的「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这里强调一下,一些人对五志的发生之处存在误解,以为五志发于五脏。其实不然,五志都发于神明之心,应于五脏而已。张景岳在《类经·九卷》说:「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他继续说:「情志内伤,虽各有所属,但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在脏为肝……在志为怒。」说的实在是怒从心发出,对肝系统的生理、病理影响较大而已。其他的情志与五脏的关系,也按照这个道理类推。

 


这里还要注意: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所伤何脏,有常有变,不能一概而论。



七情损伤五脏,既可单独致病,亦可相兼为病。例如忧思过度,伤及肺脾;大惊卒恐,损伤心肾等。



就是说,既可出现一种情志过激伤及多脏,也能出现多种情志异常共伤一脏的复杂性变化。



这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机械对待。



五脏之中,尤以心、肝、脾三脏与情志活动关系密切。



因为心主血藏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脾主运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所以情志所伤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



其中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情志病尤多损伤心神。






二、情志内伤,容易诱发疾病



有些病证本已存在,但当时没有明显临床表现,这是处在缓解期。但一遇诱因则易诱发。



比如,心绞痛、胃肠易激惹综合征、头痛这些病症的患者,平时或者临床症状不太明显,但一遇情志刺激,最易首先出现原先所患病症的临床症状。



三、情志波动,易影响病情



情志变化对病情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一般来说,得了病之后,良性的情志变化或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或恢复;



不良的情志变化,则容易加重病情;



或者在疾病过程中,因剧烈的情绪波动,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人猝死。



如患有高血压病史的人,遇到恼怒刺激,常使血压急剧升高,出现危象。心脏病、癌症患者,也常因情绪波动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等。



四、多发为情志病



情志病,一是指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疾病;二是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的病证。



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症,比如郁证、癫证、狂证等。



第二,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症,比如心绞痛、高血压、胃肠易激惹综合征等。



第三、其他因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比如牛皮癣,恶性肿瘤,一些慢性难治性的疾病,大多伴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病情也随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对于情志病症的治疗,除了上面讲的用药治疗之外,心理疏导和情志调摄更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和方式。


 

(本集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89245992

    好好

  • 木碗读书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