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心理治疗的新进展
大家好,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刘刚、刘老师。我们接着来学习和心理治疗有关的知识,也希望大家都能受益和喜欢。这里是第29讲,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心理治疗的新进展
回顾100多年的心理治疗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在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思想方法和治疗实践的几次重大变革。
一是20世纪初,弗洛伊德拋开了19世纪的生物学观点,转而用无意识的心理机制解释精神病和神经症,把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心理治疗范式建立起来,从而促进了深度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的发展;
二是1913年,华生发表的《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的出现;
三是20世纪中叶,罗杰斯用人本主义的来访者中心治疗取代了权威的精神分析,并自觉地与行为科学相对抗,以此为个人意义的创造留下了空间,成为影响治疗领域和教育、企业社会与家庭生活中人际关系变革的一股强大潮流;
四是20世纪后半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了后工业和后现代社会,与此相应,出现了所谓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其对世界和人的本质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对现代主义做了全面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使心理治疗领域面临着世界性的第四次革命的契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和叙事治疗( Narrative Therapy)这两种颇具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后现代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长久以来,心理咨询和治疗深受分析学派和心理评鉴( assessment)的影响,习惯把人的行为切割成许多部分再给予一个新的意义,心理治疗师期待从这样的过程中协助来访者产生洞察( insight)或自我觉察,进而能采取新的行为而获得所谓的“治疗”(cure),这种从旧经验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根据,却很难使来访者有能力响应相对的、变动的环境。换个角度来看,传统的心理治疗似乎相信人的行为因为存在着“因——果”的直线关系,只要找出一个人行为的病理因素( pathological),并且让来访者因而认知自己的病理,人便有改善自我的可能,这种聚焦于问题( problem focus)的治疗策略,不但使来访者无法脱离自我的限制( limitations),也使来访者在现实环境中无法找到改善自己的行动能量。
相对而言,后现代思维不认为剔除或修正个人对自我歪曲的认知或调整个人的情绪经验便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人必须经由自我的创造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在建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心理治疗完全被看做是一种谈话活动,一种语言的艺术。一个人的问题是自己在用语言解释经验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因此来访者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治疗师的专家地位被彻底摧毁,他(她)的任务和职责只是引导来访者重新审视和叙事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某种所谓的真理强加给来访者。
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对经费和人力、物力的考虑,传统的长期治疗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强调时效的短期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世纪70年代首先针对耗时费力的精神分析发展出了心理动力学的短期治疗。20世纪90年代后,整合各种理论和方法的短期治疗及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短期治疗逐渐成为了热门。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模式,它因其正向思考、省时省力等优点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并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情境中。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史提夫( Steve de Shazer)和茵素(lnsoKim Berg)夫妇及其同事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 Milwaukee)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 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BFTC)发展起来的。史提夫和茵素及其同事注意到,如果引导家庭成员去谈治疗期间所产生的小的但是良好的改变,整个家庭会越来越注意治疗中具体的改变,并引导出令全家满意的解决方法。他们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好奇和惊讶,因为这样的改变竟可以在第一、二次晤谈时就开始出现。经过不断地观察研究,他们的治疗工作就从促使改变的发生发展到引发更多的改变,进而扩大到探讨不同改变后的结果,并协助改变的持续发生,一步一步形成、发展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在理念上,SFBT深受催眠心理治疗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 Milton h. Erickson)和心智研究社(MRI)系统观的影响。BFTC的成员早期都出自MRI,但又有所不同,他们不是着重问题的内涵和结构,而是把焦点放在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如太极图中有黑”(问题发生时的互动)、有“白”(问题不发生时的互动),MRI传统的做法是从黑的部分修改,但SFBT的做法却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固定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减少一些;白的部分一点点增加,整个系统的改变就发生了。同时,他们也相信人本身已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寻求协助时,往往为眼前的问题所困扰,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不断打转,因此要善用来访者已有的潜能,并且加以发挥。
SFBT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其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
SFBT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是——事出并非有定因。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不断循环下去。如果一味进行因果分析,容易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之中。在治疗中与其耗费时间去寻找原因,不如指向目标,尽快寻找解决之道。因而,SFBT强调建构解决方法而不是寻找问题,治疗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想象他所期望的情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想得到解决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SFBT认为一个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态或弱点,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协助来访者寻求更好的方法取代问题行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给某种行为贴上某个症状的标签,来访者极易背上“有问题”的心理负担,“对号入座”式诊断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同样的行为在其他情景中或赋予不同的意义,它们可能变成适宜的和正常的。治疗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感到他们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越来越满意,使他们的行为正常化和为他们的行为重新建构新的意义。
SFBT认为在言谈的过程中,来访者和治疗师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SFBT强调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来访者述说出的故事,通过配合来访者的声调、感情和用语,一步步进入来访者的世界做积极的行动引导,促进来访者的进一步改变,协助他们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治疗师与来访者合作的方式应是正向与未来导向的,支持来访者,通过正向的目标引导方式,并对模糊的陈述予以具体化。在他们看来,治疗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来访者则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只有两者互动合作,才有机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SFBT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导致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问题,这是由于人们试图解决问题但却“形成不适当的习惯模式”。因此,SFBT的治疗策略不是问题解决导向,而是解决发展( solution development)导向。它认为治疗师在面对每个问题时,应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及特殊性,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且相信来访者有能力、有责任发展出适宜的解决方法。
SFBT认为来访者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治疗应从强调来访者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这理念突出表现在SFBT技术使用的实用性与灵活性,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关注来访者的特性、力量与偏好。在SFBT的基本精神中,不以精神病理的缺点看待人类行为,不特别去深究问题行为的根源,而是相信来访者本身具备所有改变现状的资源,强调利用来访者本身的资源达到改变的目标,提供机会让来访者去积极发现改变的线索。强调问题解决的方法来自来访者本身,治疗师的任务只是“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及经验产生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SFBT强调来访者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强调他们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失败;强调来访者的可能性,而不是他们的限制。SFBT是从正向的角度来拟定治疗目标,强调做什么能够解决问题。如一位来访者因为自己太胖,想恢复到十年前的好身材,但现在却又不能控制饮食,致使减肥失败而苦恼、沮丧。在这样的案例中,SFBT的方法则是鼓励来访者去回想十年前好身材的正向感受,鼓励正向改变的决心;发现正向力量以及发现当年如何保持好身材,即是问题解决的契机。如果只停留在现在减肥失败的情绪,去探讨失败的原因,则会使来访者感到更沮丧和苦恼。
SFBT认为,小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的目标可以带动来访者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小改变是曾经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则行动起来就更容易。所以,SFBT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引导来访者看到小改变的存在,看重小改变的价值,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对此,SFBT通过提出赋予来访者以积极想法与行为的目标,来强化来访者已有的、改善处境的成功经验(无论这些经验是多么微小),帮助来访者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问题拥有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的控制力,他们所作所为肯定会有意义。
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发生,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方法。SFBT在了解来访者问题性质的同时,特别持续地注意“例外”( exception)的存在。例外是指来访者的回题没有发生或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等较不被来访者注意的特定情境。也就是说“何时间题不发生?”“何时问题会少一点?”。SFBT认为,来访者所抱怨的问题一定有例外存在,只是来访者深陷困境,往往看不到而易全盘地否定自己,治疗师的责任是协助来访者找出例外引导来访者去觉察所抱怨的问题没有发生或没那么严重时所发生的事件,让来访者看到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带来问题解决的可能。
焦点解决治疗的基本流程和一般的治疗不同,其特点是将每次60分钟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钟)、休息阶段(10分钟)和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
而在建构解决对话的阶段里又包括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和假设解决架构这三个部分。
所谓目标架构,就是治疗师引导来访者进入治疗访谈,澄清他想要的目标,并建立治疗的工作目标。
例外架构就是引导来访者说他的问题何时不会发生,或是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想要的目标或已经存在的解决方式。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要让一个人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快乐,就要让他首先看到自己已经拥有过这样的好时光,然后再帮助他看到他是做了什么使他拥有这一切的,接着鼓励他多做这一类的行动,他就可以找回自己的成就与幸福。
假设解决架构主要是使来访者假想,如果问题已经解决或目标达成之时,他会是什么样子,跟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并鼓励来访者去做目前可以做得到的。通过假设解决架构可以开阔来访者的视野,使来访者从问题可以解决的认知中,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休息阶段治疗师会离开会谈场所,回顾和整理第一阶段中来访者所提及的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思考如何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回馈,也可以和观察员或其他治疗师进行讨论。
最后的正向回馈阶段治疗师再回到会谈场所,并以正向的回馈,有意义的信息及家庭作业,提供在休息阶段所设计的介入策略给来访者参考,以促使来访者的行动或改变。
在焦点治疗的使用方法中我很想分享“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这个具体的方法。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是引导来访者从最先出现的改变迹象描绘,展开解决行动的步骤小的、明确的行为表现、行动的描述,可以带动来访者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当最先出现的迹象如果曾经有发生过的例外,则行动起来将更容易。这也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基本假设之一“小改变可以引发大改变”的基本精神的体现。
至于其他的什么一般化、评量询问、例外询问、奇迹询问这类的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点材料了解一下。
这一讲的内容到这里就是结束了,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很喜欢关于心理治疗这方面的心理学知识,也欢迎您持续的关注我们。
这里是硕博心理,我是刘老师,虽然我们只是心理学界的一颗小树苗,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用真诚的态度、客观、专业的方式向每一个愿意关注我们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们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请记得不管你在哪里,世界和我陪伴着你。
参考文献:
1. 《心理治疗(一) 》郑日昌北大医学出版社2007年04月版北大医学出版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